在二戰後的格局下,中國如何應對國際局勢

2021-04-22 04:00:55 字數 5584 閱讀 1362

1樓:匿名使用者

當前,國際整體來上都自是反對戰爭,追求bai和平。包括美

國,也只是處於彰du顯武力層面,不會將zhi戰爭擴dao

大化。中國畢竟屬於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人民生活水平、自我發展等等,都有很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適合成為戰爭的發動者這麼個位置,甚至於連參與者都不適合,除非觸動到底線,當然,由於國家對和平發展的嚮往,底線的包容性很大,但並不是懼怕或者軟弱,只是處於謹慎態度。中國外交的「軟弱現象」是追求和平的體現,中國這麼多年堅持如此,其實也是做給世界上的所又國家看。

打個小比喻:中國是「天蠍座」,性格溫和,但是記仇,等到了爆發的時候,肯定會成為劇毒。很多敵對國家其實也注意到了中國的表現,這樣的「軟弱」過於的不正常,「非常即妖」,所以個別國家就指使附庸來試試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這樣的試探,中國不會搭理太多,這麼多年都是如此,「軟弱外交」的情況出現了。可是這樣的故意「軟弱」讓有些國家更摸不準。這就是中國外交形勢的一些我個人的理解。

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是怎樣變化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蘇聯解體後就進入一超多強的局面,現在朝多極化進發

3樓:匿名使用者

德國戰敗後,根據雅爾塔會議的決定,美英法蘇四國對德國進行了軍事戰領

蘇聯在佔領區大量拆除佔領區工業,搬遷德國資產作為戰爭賠償,使生產能力下降了26%,到2023年春天,佔領區被拆除了1900家工廠,其中1700家整體搬遷,同時還帶走了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到蘇聯去安裝這些裝置。

4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結束後,歐洲實力嚴重削弱,美國試行的馬歇爾計劃,使得歐洲各國在經濟上不得不依附於美國。蘇聯則因為蘇德戰爭的勝利,國家威望大幅上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開始兩極化,朝鮮半島的**,東西歐的對立都是美蘇爭霸的結果,在軍事上,是美國為主導的北約和以蘇聯為主導的華約想對抗

5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結束後,美蘇戰時同盟關係破裂,美國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蘇聯和東歐人民民主力量的壯大,使美國的稱霸計劃受阻,美蘇雙方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日益加深,蘇聯解體,一超多強局面出現,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二戰以後世界格局成什麼樣子的了?

6樓:新影視青年

美蘇冷戰時期,2023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2023年3月12日,美國杜魯門主義出臺,標誌著冷戰開始。

2023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誌著兩極格局的形成。2023年華約解散,之後蘇聯解體,說明了蘇聯模式下的社會主義失敗,標誌著冷戰結束,同時也標誌兩極格局結束,前後共44年。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變為世界多極化程序中的「一超多強」。

當時的美國和蘇聯同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兩國及其盟國了數十年的鬥爭。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衝突嚴重,但雙方都盡力避免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區域性**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不動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

冷戰主要表現為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對峙。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是世界長期不得安寧的主要根源。兩大軍事集團實力相當,誰都不敢輕易動用武力來結束對方與其的世界霸權爭奪。

兩國都儲存了大量核彈頭,彼此相互保證毀滅。冷戰結束後再加上經歷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磨難,世界各國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對戰爭。

7樓:匿名使用者

一、1945——1989 兩極格局

1.1945——20世紀70年代

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與蘇聯對峙,美佔優勢。

2.20世紀70年代——1989

西歐、日本、中國、第三世界的力量興起,衝擊兩極格局,美因越戰,相對衰落,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

二.1989——至今 多極化趨勢加強

1989——2007 美執行單邊主義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美相對空前強大。美在國際事務中主要執行單邊主義,如美國轟炸南斯拉夫、美入侵伊拉克均未獲得聯合國授權,後者甚至未得法德的支援。

2007——至今 多極化趨勢加強

美國於2023年開始陷入金融危機;美國陷於伊拉克戰爭泥潭;經濟多極化趨勢明顯(尤其是中國的崛起)

8樓:樂凌—凌

資本主義陣營 美國 對抗社會主義陣營 蘇聯。形成了冷戰的局勢。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世界格局逐漸演化成一超多強的局面。

9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後形成了蘇美兩極爭霸的格局。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世界格局逐漸演化成一超多強的局面。

10樓:yy2000404袁雨

以美國為首形成資本主義陣營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11樓:

二戰後形成了蘇美兩極爭霸的格局。上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世界格局出現了多極化局勢。目前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

二戰後國際格局有何新變化,新趨勢?

12樓:初級提問者

20世紀國際關係格局的三次變動(雅爾塔,凡爾塞華盛頓體系,多極化格局)

背景(條件):是二戰後世界力量對比發生很大變化的基礎上形成的,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英法等國衰弱,德日意為戰敗國;蘇聯壯大了自己的經濟軍事實力,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概念:是二戰後,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建立新的國際關係格局。

實質:美蘇的兩分天下,打上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是在雅爾塔會議上確立,也包括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波茨坦會議確立的內容。內容主要包括:

處置戰敗國,防止法西斯主義東山再起;重新確立戰後歐亞的政治版圖,重劃法西斯戰敗國及其被佔領地區的疆界;建立聯合國。

演化:二戰到50年代中期:表現為兩大陣營的對抗(北約與華約的形成是這種對抗的表現形式之一);50年代後期起開始:

表現為美蘇爭霸,直到90 年代隨著蘇聯的解體而結束。這段時期世界兩極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徵。衝擊這種格局的因素有:

日本、西歐、第三世界,向多極化發展。

特點:(1)以冷戰為主的對抗形式。

(2)對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經濟、軍事、意識形態。

(3)美蘇作為雙方的盟主在鬥爭中起了主導作用。

(4)這一格局的較量,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一極取得絕對優勢而告終。

評價:雅爾塔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共同反對法西斯國家勝利的產物,積極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則,表明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只要互相尊重,願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2使世界順利地實現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從而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3促進了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事業的發展和勝利。

(4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創造了條件。

雅爾塔體系是建立在美蘇戰時軍事均勢的基礎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國經過長期的相互妥協的產物。消極作用:

(1體現大國強權政治。

(2重劃國界、**國家,造**口大遷移。

(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國際關係和經濟秩序,給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4造成軍事上的兩極和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成為戰後國際緊張局勢和大戰危險的根源。

標誌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國際關係進入一個新時代。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開始與2023年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類推進到電氣化時代。電氣化時代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使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舞臺發生了動搖。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和法國贏得戰爭卻輸掉優勢,而美日日益崛起,國際關係的中心舞臺開始向歐洲的兩側即美國所在的美洲、日本所在的亞洲轉移。

國際關係格局由英國獨霸世界、歐陸勢力均衡讓位於英法主宰世界、美日爭奪霸權的格局。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一戰後,戰勝的協約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會議簽定的凡爾賽和約、對奧地利、保加利亞、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約統稱為巴黎和約,構成戰後帝國主義在歐洲和中東的統治秩序,稱為凡爾賽體系;2023年美應等九個國家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簽定《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構成戰後帝國主義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稱為華盛頓體系。然而體系雖然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西方世界的統治,但是體系並不完整,它給世界留下了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即德國的賠款問題和歐洲的安全問題。

一戰後德國藉口無力償還債務,要求延期支付賠款,於是法國聯合比利時出兵佔領了德國的工業區魯爾。但是德國不但沒有得到應得的賠款,相反卻支付了大量大軍事佔領費,釀成魯爾危機。於是賠款問題的主動權由法國手中轉移到英美、尤其是美國手中。

美國出臺了德國賠款計劃即道威斯計劃。(學生演示)道威斯計劃實施後,美元充斥歐洲市場:德國從美國取得貸款,經濟復甦;然後償還英法的賠款,英法將德國大賠款償還戰爭時所欠的美國的債務。

於是,美國的金元不僅恢復了歐洲的經濟,而且操縱了歐洲的經濟市場。根據凡爾賽和約的規定,普法戰爭時被各國割去的阿爾撒斯和洛林由法國收回,德國的撒爾礦區由法國佔領15年,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佔領、萊茵河東岸五十公里以內德國不準設防,於是萊茵河兩岸成為非武裝區。但是法國並未因此而高枕無憂,它在歐洲組織小協約國以形成對德包圍圈。

2023年英法意德比捷波七國在瑞士洛伽諾召開會議解決歐洲安全問題,提高了德國的政治地位。

道威斯計劃和洛伽諾公約改寫了凡爾賽體系關於在政治、經濟上限制德國的規定,從遏制德國到扶持德國。歐洲國際關係進入了相對穩定時期。

可是為什麼法國一戰元帥福熙卻說「凡爾賽和約只是二十年的休戰」?體系中隱含著複雜的矛盾。戰勝國信奉「強權即公理」,通過不平等條約,使戰敗國處於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從而加深了兩者的矛盾;由於分贓不均,戰勝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並未真正平息;帝國主義對戰敗國的殖民地進行「委任統治」,進一步加深了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因此列寧說「靠凡爾賽體系所維繫的國際關係是建立在火山上的。」體系隨時隨地會崩潰、瓦解。

是什麼事件開啟了凡爾賽體系的缺口?土耳其的民族解放鬥爭、同協約國簽定了《洛桑和約》,粉碎了構成凡爾賽體系的《色佛爾條約》開啟了體系瓦解的缺口。2023年德國大力擴充套件陸軍,撕毀了凡爾賽和約,2023年德軍開進萊茵河非武裝區,進一步破壞凡爾賽和約,法西斯德國的擴軍備戰使凡爾賽體系名存實亡;2023年日本製造了九一八事變突破了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華盛頓體系名存實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終於使體系徹底瓦解。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維繫了一戰到二戰其間的國際關係。在這其間,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矛盾也在發生著變化:主要矛盾由英美爭奪世界領導權演變為3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與法西斯擴張之間的矛盾。

美國憑藉其世界經濟領導地位參與許多重要的國際事務的解決、並起到決定支配作用,從而代替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資本主義世界由「英國時代」走進「美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使這一轉變成為無法更改的現實。

多極化是中國外交戰略、外交思想、外交原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大體包括三部分內容:1、政治多極化是國際政治發展的大趨勢,與經濟全球化一起構成了中國對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的國際形勢的總的判斷,是中國分析和認識國際形勢及制訂中國自己的對外政策和戰略的基本依據;2、多極化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表明了中國對多極化的一種價值判斷,即中國肯定這種發展趨勢,認為它不僅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3、中國要積極推動多極化趨勢,這構成了中國外交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其他戰略有著重大的基礎性意義。

世界格局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二戰後的國際格局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20世紀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動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 凡爾盛頓體系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力量對比。帝國主義戰勝因為重新瓜分世界先後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調整了它們在歐洲和平洋地區的關係,形成了 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第二次變動是二戰後形成的雅爾塔體系。二戰後,以歐洲為中...

面對二戰後初期世界政治格局什麼大變化中國20世紀50年代開展

背景 條件 是二戰後世界力量對比發生很大變化的基礎上形成的,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 英法等國衰弱,德日意為戰敗國 蘇聯壯大了自己的經濟軍事實力,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國家。概念 是二戰後,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建立新的國際關係格...

請概括一戰後 二戰後 2023年蘇聯解體後,國際關係格局怎麼變化的

一戰後,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後,形成了兩極格局。1991年後,逐漸形成一超多強的國際關係格局。一戰前,英國是世界老大,德國老二,美國算是個一般國家,是沙皇專 一戰後,英國老大,十屬月革命,美國算重要國家二戰後,美國牽頭成立聯合國,美國成老大,英國退居二線,蘇聯開始和美國平分德國,冷戰開始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