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法國德國關係如何轉變分別舉例

2021-03-03 21:57:35 字數 1066 閱讀 9470

1樓:面朝大海路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作為地區大國實現了從敵對到合作的轉變。通過走歐洲聯合道路,法德實現了和解,不僅成功地建立了德法親密的夥伴關係,而且兩國的深入合作,促使歐洲一體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建立在歐洲一體化基礎上的法德合作已成為大國合作的典範。 實踐證明,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國家和區域的穩定和發展。

特別是在區域一體化成為歷史發展潮流的今天,地區大國的合作在區域一體化中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為地區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力量,這對於促進區域合作深入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戰後法德合作的歷史,分析德法合作成功的基礎和兩國推動歐洲一體化啟動的過程,從而為中日合作與東亞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鑑。 本文以大國合作以及區域一體化的基礎來建構本文的理論框架,介紹了二戰後初期法國、德國歐洲政策的形成以及早期歐洲一體化的嘗試,認為法德兩個世仇冤家在特殊的國際背景下產生了共同的利益,走歐洲一體化道路成為兩國實現各自國家利益的最佳方式。

法德合作的思想基礎是歐洲政治精英提出的法德和解思想與歐洲聯合思想,現實基礎是兩國有合作的實力和意願,同時戰後初期美國的歐洲政策也是支援法德合作和歐洲一體化的。在內外部因素聯合促成下,法德合作需要解決的最大政治障礙在於魯爾問題,美國重新武裝德國,使法國不得不主動提出方案來徹底解決魯爾問題,舒曼計劃便是為解決魯爾問題而設計出來的絕佳方案。為了實施舒曼計劃,以阿登納、舒曼、莫內為代表的法德兩國的領導人與政治精英進行了協調與談判,在兩國合作的基礎上共同推動了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這是第一個具有超國家性質的機構,它既是法德和解的開端,同時標誌著歐洲一體化的正式啟動。

法德合作確立了兩國在歐洲一體化建設中的領導地位,也為歐洲煤鋼聯營設計了可行的制度和目標,奠定了歐洲一體化的框架和大體方向,對以後的歐洲一體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樓:

德國一戰中被協約國打敗,在法國福煦車廂簽署投降書,之後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簽署和平協定,德國損失了大量利益,軍隊被限制,工業區被限制,國際地位被限制,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閃擊波蘭為開始。一戰後法國為防德軍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地區建立了馬其諾防線,法國認為德軍無法攻破馬其諾,然而德軍繞過馬其諾長驅直入直抵巴黎,當時的法國**為了儲存悠久歷史的巴黎以及法國文化,立即宣佈投降。

二戰後德國的處理問題,二戰後德國的態度承擔了什麼責任

二戰後 德國以首都柏林為標誌 被分割為兩部分 由於戰後世界格局變為美蘇兩極對抗 德國 是世界共產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鬥爭的重要體現 為了抑制蘇聯 西部的聯邦德國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全力支援 經濟恢復迅速 而東部的民主德國因為照搬蘇聯的經濟模式 經濟發展緩慢 直到1900年 東德併入西德結束了德國的 就是...

二戰後國際形勢轉變原因

二戰後國際形勢轉變原因 二次大戰後,歐洲嚴重削弱,美國實力空前膨脹,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 蘇聯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按照戰時一系列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在美蘇勢力均勢的基礎上,建立起美蘇劃分勢力範圍的雅爾塔體系。由於國家利益的矛盾和意識形態的對立,美蘇兩國為...

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佔領法國的,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佔領法國的

6月14日,德軍未發一槍就佔領了法國首都巴黎,當德 隊耀武揚威地通過由拿破崙建造的象徵著法蘭西驕傲的凱旋門的時候,法國的抵抗也宣告停止了。剛剛上臺的法國總理貝當在就職的第二天即向德國提出停戰的請求。希特勒指定,談判地點應選在巴黎東北的貢比涅森林中的一塊空地上,這是他早就盤算好的。不久,法國談判代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