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德國的處理問題,二戰後德國的態度承擔了什麼責任

2021-07-14 12:47:01 字數 1672 閱讀 9196

1樓:海中魔神

二戰後 德國以首都柏林為標誌 被分割為兩部分 由於戰後世界格局變為美蘇兩極對抗 德國**是世界共產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鬥爭的重要體現 為了抑制蘇聯 西部的聯邦德國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全力支援 經濟恢復迅速 而東部的民主德國因為照搬蘇聯的經濟模式 經濟發展緩慢 直到2023年 東德併入西德結束了德國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被人分割槽佔領唄.

二戰後德國的態度承擔了什麼責任

二戰後德國戰俘怎麼處理

3樓:蘇__摩

……這麼說吧,德國和日本一樣欺軟怕硬,覺得蘇聯好欺負就在對蘇聯作戰中使用了各種欺詐和非人道手段甚至包括一些違反國際公約的手段。結果是蘇聯在德國人的逼迫下發揮出了全部實力,所以他們很害怕被報復。而且因為意識形態問題,德國和英美一樣懼怕蘇聯崛起,在對待蘇聯問題上都有很多相似點。

所以德國快滅時希特勒甚至幻想過和英美媾和連手對付蘇聯。而且日內瓦公約規定戰俘在敵對國享受同級待遇,而蘇聯軍人待遇很低。

絕大多數發達資本主義盟軍國家的戰俘都受到了德國相對公正的待遇:被關押。而一些小國的戰俘就有**待和殺死的情況。

而軸心的戰俘,則要被關押到戰爭結束,其中有戰犯罪行的要被審判和懲罰。

在二戰的混亂環境中,虐待和殺害戰俘不是什麼大不了的。

二戰後德國的外交政策

4樓:匿名使用者

從外部因素來看,當年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國家對德國的佔領,在改造德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更重要的還是德國如何對待自己的過去。

應當說,德國分三個階段採取了一個根本的政策,其核心就是「和合」二字,即通過對自己歷史罪行的反省和認罪,來取得國際社會的諒解,先是融入西方國家,後是與東歐國家融合,最後把自己融入於一個大歐洲的框架中。用當年聯邦德國之父阿登納的話來說,就是德國必須與法國合二為一,這是解決一切分歧的辦法。「和合」都是通過德國的自我約束、自我反省來實現的。

在上世紀50年代,德國採取了自我約束主權的政策,以歸順於西方國家。聯邦德國把柏林和整個德國完全交由西方三大國處理,即使西方國家允許德國重新武裝,德國也把這支50萬人的軍隊完全納入北約的指揮之下,自覺放棄獲取核**的權利,並保證嚴格採取防禦政策,承諾永遠不以武力實現德國的重新統一,同時同意數十萬北約大軍駐紮在聯邦德國境內。這一階段,德國的自我約束重點在於自廢武功。

這就消除了歐洲各國對德國重新武裝的憂慮。

德國在取得西方的信任後,在上世紀70年代又把重點放到了爭取東歐國家和蘇聯對聯邦德國的寬容上。在勃蘭特執政時期,聯邦德國採取新東方政策,分別與蘇聯、民主德國和波蘭締結了和平條約,尤其是在聯邦德國與蘇聯和波蘭簽訂的條約中,聯邦德國保證東部邊界的不可侵犯性,宣佈放棄使用武力,完全放棄了過去的領土要求。而德國領導人在訪問波蘭時,向被當年被德國納粹殺害者的墓地下跪的舉動,成為德國深刻反省歷史的標誌性行為。

正因如此,聯邦德國也取得了東歐國家的諒解,東歐國家對德國在東歐劇變中重新統一,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擔憂。

統一後的德國繼續實行融入歐洲的政策,並從一開始就是歐洲統一程序的重要推動者,在冷戰後更與法國一起加速了歐洲統一的程序。作為歐洲統一程序加速標誌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歐洲貨幣聯盟的設想,主要是由法國**密特朗和德國總理科爾提出。所以,德國採取的與西方國家、東歐國家和整個歐洲合二為一的戰略,使德國很快被歐洲國家所接受,重新回到歐洲社會的大家庭中。

二戰後法國德國關係如何轉變分別舉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作為地區大國實現了從敵對到合作的轉變。通過走歐洲聯合道路,法德實現了和解,不僅成功地建立了德法親密的夥伴關係,而且兩國的深入合作,促使歐洲一體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建立在歐洲一體化基礎上的法德合作已成為大國合作的典範。實踐證明,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國家和區域的穩定和發展。特別是...

二戰後美國扶持日本的目的是什麼,二戰後美國對日的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主要目的是什麼

讓日本依賴美國從而控制東亞,遏制中國,進而控制亞洲,稱霸世界!制約中國和當時的蘇聯。另外美國需要在亞洲有一個戰略根據地,當時可供選擇的各方面最好的就是日本 二戰後美國對日的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主要目的是什麼 援助日本,是因為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為了打擊社會主義國家 開始扶持日本,為了維繫資產階級統...

關於二戰後的歷史問題,二戰歷史問題

美國推行霸權主義,這是不錯,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坐上了世界頭把交椅,都會這麼做的,因為現在的國家行為說白了就是爭奪世界範圍內的資源。但是,從冷戰時期來說,蘇聯或者社會主義陣營阻擋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這種說法都是不正確的。首先,冷戰爆發的主因是斯大林違反了雅爾塔共識 蘇聯企圖主宰東歐,以及蘇聯的擴張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