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時被封公主了嗎,昭君出塞是在漢朝的什麼時候,當時在位皇帝是誰?

2021-04-18 11:13:18 字數 5962 閱讀 7491

1樓:墼餮魍薅

王昭君出塞與單于。是被封公主,才和親的。

王昭君(約前52年—約15年),名嬙,字昭君,漢族,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漢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選入宮,成為宮女。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時為匈奴單于的呼韓邪第三次朝漢自請為婿,王昭君奉命嫁與其為妻,號為寧胡閼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 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 依遊牧民族 收繼婚制 ,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後,葬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2樓:江夏王

當然是以公主的身份嫁過去的。(歷史書上也都說了啊) 呼韓邪單于怎麼說也是單于,絕對不可能拿一個宮女去嫁人家啊。

西漢初,漢朝為了緩和和匈奴的關係,減少匈奴對漢朝的威脅,採取嫁宗室女(通常都是地位較高的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和親政策」。 當時漢朝和匈奴是敵對關係,且匈奴軍事要強於漢朝,漢朝當時的和親完全是討好匈奴。 所以和親的都是地位高貴的公主。

從漢武帝開始,漢朝國力強盛,兩次大敗匈奴。 從那時開始的和親是為了建立和平、友好、親睦的關係, 武帝之後,後來的和親開始選用非宗室女的宮女賜以公主的身份代替皇女出嫁匈奴。

3樓:匿名使用者

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約定「漢與匈奴為一家,勿得相詐相攻」。並三次進長安入朝,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

「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好像沒封呀!

4樓:月的銀鐲

當然了。有一首詩,是杜甫寫的,有一句「生長明妃尚有村」,這裡的明妃,就是指昭君。當時是被封為公主身份出使西域的。

5樓:0迷途知返

封了,呼韓邪於公元前33年再次親自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

6樓:四龍殺

《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王昭君"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

封了公主是肯定的,要不然不合立法,呼韓邪單于怎麼說也算是一位單于,只以宮女的身份嫁過去,肯定打不到和親的目的。至於是不是親生女兒,我覺得應該不是,那地方苦不拉幾的,老皇帝未必捨得。

7樓:匿名使用者

封了 貌似是 長公主 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

8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是先把她封為公主才出塞和親

9樓:

首先我要告訴你 王昭君當時遠嫁匈奴不是像之前漢朝其他公主遠嫁一樣 是為了討好匈奴 以「昭君出塞」當時的史實背景來說 匈奴根本沒有和漢朝作對的資本和能力 所以王昭君那次和親 與其說是「和親」倒不如說是「賞親」 是呼韓邪單于自居為婿 撒嬌般的求賞之後 漢元帝的一種即興賞賜行為 再者 以前每次和親 都是以「宗室女翁主」、「宗人女翁主」嫁給單于的 而王昭君的身份僅僅是「待詔掖庭」(就是尚未見過皇帝的良家子)也就是說當時的王昭君還是一個平頭老百姓 是以這樣的身份嫁過去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33年, 漢匈王朝皆被三百年交惡所累,意欲求和養元,其單于首領呼韓邪入漢訪元帝,懇稱「願做漢家婿」,提請漢帝嫁女和親,元帝大悅之下,慨然應諾。

皇后不願親女遠嫁,請元帝於宮內尋女「賜公主身」代嫁,聖昭下達,無人敢應,昭君於冷宮之中得知,倔性頓起,決然應招。

由此可見,是以公主身份出嫁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以公主的身份去和親的。

昭君出塞是在漢朝的什麼時候,當時在位皇帝是誰?

12樓:9點說史

昭君出塞是在公元前54年,當時在位皇帝是西漢的漢元帝。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後來也有根據這個故事創作的詩歌、琵琶曲、戲劇、電視劇等藝術作品 。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典故

1、昭君

史書上對王昭君的記載不多,僅僅不足150字。王昭君,名嬙,為西漢南君秭歸人(今屬湖北),晉代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或「明妃」,是齊國王襄之女,因出身平民,身世詳情沒有考證。17歲時被選入宮待詔。

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入朝自請為女婿,元帝決定從宮人中挑選一個才貌雙全的宮女,作為公主,嫁給呼韓邪。王昭君深明大義,主動請行。昭君出塞,實現了匈奴人民嚮往和平願望,呼韓邪單于封她為「寧胡閼氏(閼氏為匈奴語,王后之意)」。

昭君去世後,她的女兒須卜居次、當雲居次、外孫大且渠奢、侄子王歙和王颯等人,都繼續為漢匈和平友好做過努力。昭君出塞六十年,「邊成宴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2、落雁

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們多用沉魚落雁來作為美女的代稱。其中的落雁一詞即指的是王昭君。漢元帝在位期間,呼韓邪單于入朝自請為婿。

昭君主動請行與單于結成姻緣。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坐在馬車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

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13樓:月吟天

王昭君,即王嬙(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北方的匈奴經過前代漢軍的連續打擊,內部出現了五單于並立的局面,最終匈奴**成為了南北二部。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于打敗,遂向漢朝稱臣歸附,成為了漢朝的屬國,漢宣帝將其安置在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呼韓邪並三次入朝朝貢。

公元前33年正月,屬國南匈奴首領呼韓邪來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並自請為婿。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了呼韓邪。

14樓:一箭雙鵰

昭君出塞是在漢元帝時期。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後來也有根據這個故事創作的詩歌、琵琶曲、戲劇、電視劇等藝術作品 。

15樓:新蘭

昭君出塞是在公元前54年 當時在位皇帝是西漢 的漢元帝

16樓:憶丶冷嫣灬

西漢,漢元帝。嫁給呼邯耶單于

17樓:籬竹

竟寧元年 漢元帝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麼?

18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一是「自告奮勇」

《後漢書》記載「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意思是王昭君因為入宮多年未得皇帝恩幸,心中積滿悲怨,於是在呼韓邪來朝時,主動地請求去匈奴和親,「昭君出塞」完全是個人原因,甚至有些意氣用事的成分在裡面。

二是「奸人所害」

《西京雜記》記載一個叫毛延壽的畫工,因為昭君不肯賄賂他,就把昭君畫得很醜。匈奴入朝求親,皇上存私心把一個醜女送到塞外去,就點了圖畫上最醜的女人王昭君,誰知道等到王昭君出來一亮相:「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嫻雅」。

皇帝後悔莫及,又不能失信於人,只好將王昭君送出塞外,然後把牽涉此事的畫工統統殺了。這就不僅不承認昭君的自主選擇,甚至假想了一個外力,暗示昭君被醜化才導致了悲慘命運。

「昭君出塞」確是一個女人聰明的選擇。理由有二,其一:從個人角度來說,大家都知道過去的皇帝動輒後宮佳麗三千,再加上一些專寵的,很多女子入宮之後終其一生也見不到皇帝一面。

她以自己在漢宮最後最美麗的一次亮相,告誡所有的姐妹:命運掌握在皇帝的手裡,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與其在這監獄般的漢宮裡幽閉至死,不如遠赴大漠,開始艱苦但是更富有挑戰力的新生。

雖然荒漠條件艱苦,但是作為一個女人,總可以生兒育女,享受天倫之樂,有什麼比做一個完整的女人更值得女人去追求呢?

其二:從國家大局來說,在王昭君兩次婚姻過程中,漢強匈弱格局並沒有改變,漢匈雙方關係也處於良好發展時期。因此,匈奴社會包括呼韓邪和復株累單于,都對王昭君尊崇和愛戴。

王昭君「寧胡閼氏」封號,「寧胡」意思是匈奴安寧,「閼氏」意思是王的妻子,也就是王妃,這也表明她在匈奴社會所獲得的地位。對漢朝來說,通過安撫匈奴實現北部邊境持久安寧,特別是通過匈奴保持通往西域「絲綢之路」暢通,意義無疑十分重大。

19樓:櫻花

王昭君是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時人也稱她為明君或明妃。對於她為何出塞匈奴,歷來眾說紛紜,貶褒不一。 據傳,王昭君是齊王襄的女兒,十七歲時,被漢元帝選入宮中。

漢元帝是按畫工的畫像選宮奴的,深居後宮的宮女們,為了能被皇上幸召,總想把自己畫得美點兒。所以,她們不惜重金賄賂畫工。 王昭君初入宮廷,一來不懂這些規矩,所以沒有備下這筆賄金;二來自恃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見。

據說,畫工毛延壽當畫到王昭君的眼睛時,便啟口說:「這畫人的傳神之筆在於點睛,真是一點千金呀!」昭君對毛的暗示雖心領神會,但她沒有買他的賬,相反諷刺了他幾句便離去了。

毛延壽見她如此傲慢,便把那點該點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點到了她的臉上。就是這麼一點,竟讓王昭君在掖庭裡苦守了不知多少時光。 這時,恰好匈奴呼韓邪單來於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

元帝正苦於無法抵禦匈奴的侵犯,見到呼韓邪單于來朝求娶,覺得正是開展政治和親外交的好機會,於是便賜給他五名宮女。王昭君久居深宮,面見聖上無望 積怨甚深,聽說匈奴前來求親聯姻,便主動要求離漢宮去匈奴。漢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韓邪單于臨別的那天,漢元帝見王昭君丰容盛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不禁大吃一驚。他本想把她留下,可是怕失信於人,只好忍痛割愛,讓王昭君出塞和親。據傳,漢元帝由此對畫工毛延壽大為惱火,遂有殺毛延壽等畫工之說。

從上面記傳的情況看,王昭君為何出塞應這樣解釋:王昭君因自傲,未買通畫工毛延壽,結果被醜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寵愛,久留宮中實在無聊,於是自請去匈奴,經漢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親了。

歷史上卻有人認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壽設下的救國計策。據傳,毛延壽見昭君美貌非凡,生怕已經沉戀於女色的漢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誤國,於是在畫王昭君肖像時,有意把她醜化了。漢元帝未能察覺,後來呼韓邪單入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漢元帝原想以醜送人,結果誤將王昭君送了出去。

若昭君不被送出,有朝一日必得寵,就會變為妲己式的人物,到時誤國殃民,後患無窮。因此,毛延壽就成為了「忠臣唯有毛延壽,能送名妃出宮門」的大好人。 據正史記載,王昭君出塞和親,對漢邊疆的安寧起了良好的作用,在呼韓邪父子當政時期,漢匈關係和睦,這說明政治聯姻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可也有人認為,漢室謀臣如雲,猛將如雨,用婦人安邦息事,實在是有傷國體。 王昭君為何出塞雖眾說紛紜,但她作為古代 「四大美女」之一的故事流傳至今,誰也不會有不同意見。杜甫詩云: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是對王昭君一生的高度概括了。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麼,王昭君出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你這明顯是史盲吧。元帝正苦於無法抵禦匈奴的侵犯 這是哪個次元的元帝?呼韓邪在漢宣帝時期就已經歸降了漢朝成了漢朝的藩屬,神特麼抵禦。呼韓邪是來朝見漢皇帝,自請為婿。是呼韓邪來求和親,不是漢朝懂麼。漢宣帝之後的和親和初期被迫和親是一回事?漢元帝時期的和親是作為漢朝藩屬國的單于呼韓邪親自來朝見漢元帝求和親...

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昭君出塞的歷史作用是什麼?簡要一點

任何一個歷史現象的發生都有其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前所述,由於漢匈之間經過長期大規模的戰爭,雙方在人力 物力 財力上都遭到巨大的損失,以致使生產凋弊,人口銳減,階級鬥爭日趨尖銳,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激化起來。這時,匈漢雙方都不願 也無力再繼續戰爭。呼韓邪附漢,請婿漢氏,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所...

昭君出塞的政治影響

昭君出塞的歷史作用 漢匈兩族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之取得及其後之所以能夠在一定期間維持和鞏固,是基於漢匈兩族長期歷史的必然趨勢。這其中一方面是漢朝自武帝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對匈戰爭,雖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以致 傾國殫貨 百姓流離 化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在人力 物力 財力和國力上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