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操用棗祗實施屯田制,保證了每次戰爭的糧草。什麼是屯

2021-04-18 02:03:33 字數 5488 閱讀 2861

1樓:手機使用者

屯田制指的

copy是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又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稱鹽屯,明鹽商為了便於在邊境地區納糧換鹽而辦的屯墾.

這是在明朝了,而民屯和軍屯就是所說的屯田.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為目的而建立的一種制度,由曹操建立.

曹操為什麼實行屯田制啊?

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屯田制自古有之,並非曹操首創。但曹魏屯田的規模和作用之大卻是空前絕後的。

公元196年,曹老闆把許昌附近的荒地全部充公,成立國有農場。

然後讓軍隊和流民耕種。

這些土地的產權屬於朝廷,農具和耕牛也由朝廷提供,你只要空手來賣力氣就好,年底的收成四六分。

朝廷六成,耕種者四成。

乍一看好像農民吃虧了,但在亂世能吃一口飯都不容易,何況現在能吃飽,還可持續生產......士兵和農民都感激涕零好嗎?

當年底,曹老闆的賬戶上就多了百萬石糧食。

3樓: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在許下屯田.由典農官募民耕種,為民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曹操為了更好的屯田,就推廣屯田制,為此還設定了「屯田都尉」這一官職,進行行政的專人管理.

《三國志.魏志.樑習傳》中有這樣一段話:

「習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領客六百夫,與道次耕種菽粟,以給人牛之費」.可見這一官職設立所需了.而屯田的農民也有的新的稱呼,當時曹操所募的農民,稱為客,亦稱屯田客,這裡也有一段文字介紹:

「當興立屯田,時議者皆言當計牛輸谷...如抵議,於官便,於客不便.....」.

語出《三國志.魏書.任峻傳》注引《魏武故事》.

當曹操設立專人管理,屯田就大大發展了,屯田制也就建立並向前發展著.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又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商屯亦稱鹽屯,是明鹽商為了便於在邊境地區納糧換鹽而辦的屯墾。但是直到東漢末年,所有屯田的構想與實施都只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不作為經濟和社會制度。

4樓:務實的

曹操在參與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俘虜了大批黃巾軍民並擁有大量土地和耕牛,具備大規模屯田所需的條件。許下屯田的當年,得谷百萬斛,獲得巨大成功,於是曹操下令在各州郡置田官,隨處屯田積穀,屯田制迅速推廣到中原各地,每年收穫穀物千萬斛,解決了軍糧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大亂。曹操說過那時的景象是千里無雞鳴,

路有餓死骨。可見當時之摻。世所罕見!

百姓死的死跑的跑。很多土地都荒廢了。軍隊沒有軍糧只好囤田。

三國中之有曹操的軍隊沒出現過將士無糧果腹。反之劉備、孫權。。。差曹操不是一點半點。。

6樓:匿名使用者

1.地廣人少;

2.軍隊在不打戰時,沒事幹。

曹操為了解決軍糧的問題,採用「屯田制」,這是接受了誰的建議?

7樓:qq123貓

屯田制,是中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採納部下棗祗和韓浩等的建議而回施行的土地制度,對三國答以及之後很長時間的中國歷史與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軍隊戍邊屯田,西漢時就常用於開拓和駐守西北邊疆。漢文帝時,大臣晁錯就曾建議「徙民實邊」。漢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

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構想。但是直到東漢末年,所有屯田的構想與實施都只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不作為經濟和社會制度。而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則是曹操麾下的棗祗,此外還有韓浩,而實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時期的鄧艾等。

曹操與他奠基的曹魏政權整合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屯田制逐步確立後,成為了國家政權的錢糧收入**,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本身的生計。

8樓:咪莫咪

曹操採納部下棗祗和韓浩等的建議

什麼是屯田制東漢末年,曹操實行了屯田

9樓:匿名使用者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抄士兵和農民墾種bai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du。而屯田制zhi就是以屯田為目的而建dao立的一種制度,由曹操建立。

東漢末年,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建安元年(196),曹操採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都(今河南許昌)附近進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

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其實是被迫而來的。據說當年屯田收穫穀物百萬斛,緩解了社會矛盾。「於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併群賊,克平天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民屯每 50 人為 1 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成與國家分成:

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田,60 人為1 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曹魏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曹操統一北方創造了物質條件。

屯田制,詳細解釋?

10樓:匿名使用者

1、民屯

為解決軍糧而屯田可上溯到秦國的商鞅,他針對魏、趙、韓三國地狹而民多,階級矛盾尖銳,秦國地廣而民寡,主張以優惠政策吸引三晉之民來秦耕種,以所產糧谷供軍資。後來蒙恬擊匈奴擴河套地,亦徙內地之民屯田於邊,解決數十萬邊防軍的軍糧問題。到了武帝時期,屯田規模和範圍都達到了了一個新的水平,甚至曾經計劃在極西的臺屯田。

不過以上時期的屯田都是作為軍糧的補充,但到漢末,由於生產力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軍糧一直是諸侯們頭疼的大事,屯田就成為軍糧的主要**,起的作用亦非前世可比。

(1)、起源

漢末董卓之亂後,群雄紛爭,戰火燃遍生產力最發達的黃河域,生產荒廢,百姓大量死亡,「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當時谷一斛竟至五十餘萬錢!在這種情況下,各諸侯都普遍無法保障軍糧**,「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曹操也曾經因為缺糧而遣散了新募的士兵。

於是諸侯們開始效前世的屯田之法解決軍糧問題,如陶謙就先於曹操,表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徐州屯田。而曹操方面,屯田之策早已在初平三年平兗州黃巾軍後,由毛玠提出:「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但當時人力、器具(屯田的耕牛、農具一般都由官府提供)都不足,因此未實施。到了建安元年,曹操平「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觽各數萬」,獲大量勞力及耕具,隨後「棗祗建置屯田」,開始了曹魏的屯田。

(2)、民屯四傑

曹魏的屯田,起了很大的作用,「(屯田之後曹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髃賊,克平天下」。而棗祗、任峻、國淵、袁渙則是屯田的四大功臣。

棗祗棗祗鮮見於史書,但他對曹魏貢獻很大,棗祗投奔曹操後,被命為東阿令,治理頗為出色。後曹、呂大戰時,「兗州皆叛,惟範、東阿完在」,而曹操在「新失兗州,軍食盡」後,亦是「得東阿以繼」。到了屯田試點時,曹操命棗祗負責,當時就屯田的方法還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

大多數人主張根據租用官牛的頭數,確定徵收穀物的固定份額,施行後棗祗認為豐收時不能多收,災害時又打擊屯民積極性,因此主張分田之術,就是不用固定的份額徵收,而是採用浮動的比例制,根據是否租用官牛來確定比例:租用者,官六民四;不租者,官民對分。這種方法避免了豐收之時官府少收軍糧,又能減少災害時屯民的負擔,雖然剝削仍很重,但在戰亂時期,其對農民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最後曹操肯定了棗祗的方法,「使為屯田都尉」。後來曹魏屯田,大都採用棗祗之策。

任峻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棗祗屯田成功之後,曹操任命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開始大規模屯田,任峻貢獻很大,短短數年之間,「所在積粟,倉廩皆滿」,充分保障了曹操的軍糧**。而且在官渡之戰時,任峻「典軍器糧運」,當時袁軍常常偷襲曹軍的運糧,任峻「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陣以營衛之」,使袁軍「不敢近」,從而保證了糧道的通暢。

時人評價「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因其功大,曹操封任峻「都亭侯,邑三百戶,遷長水校尉」,而且建安九年任峻死後,曹操還「涕者久之」。

國淵國淵字子尼,樂安蓋人。曾經「避亂遼東」,回來後投靠曹操,「闢為司空掾屬」。後繼棗祗、任峻,典屯田事。

他進一步完善屯田制度,挑選便於灌溉,適合屯田之地安置屯民,根據屯民數量設定田官,明確管理制度,在五年之內「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後「遷太僕」,官列卿位。

袁渙袁渙宇曜卿,陳郡扶樂人。父袁滂,為東漢司徒。劉備在豫州時,曾舉袁渙為茂才。

後來避亂江、淮間,任職於袁術,但不得志。袁、呂交戰時被俘,後為曹操救,頗受曹操賞識,拜為沛南部都尉。曹魏開始屯田時,屯民雖時募集,但隨後被強制於官田,接受軍事化嚴格管理,不得擅離,結果「民不樂,多逃亡」。

典農官往往對逃亡者以與追捕,再押回屯田,使得屯農生產的積極性大為挫傷。袁渙於是諫於曹操,指出屯農「安土重遷」,貫於自耕農生活,對屯田還不能適應,因此「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曹操「從之,百姓大悅」,於是屯田制才得以順利實施。

官至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其死後,曹操同樣「為之涕」,還兩次賜谷一千斛,一次稱為「以太倉谷千斛賜郎中令之家」,另一次稱為「以垣下谷千斛與曜卿家」,曹操解釋說前一次是照官制所賜,後一次是因為他與袁渙的私人交情,可見曹操

均田制 屯田制 佔田制實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1樓:風巽

為了維護當時的統治基礎

據材料一分析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原因

12樓:帝國づ月長石

材料捏?

不過沒有材料,其實曹操屯田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曹操是來到兗州,因為兗州的劉岱不聽鮑信勸告,盲目出擊與黃巾軍戰鬥而被殺,曹操於是被推舉為**州牧,治理兗州。後來曹操擊敗兗州境內黃巾軍,俘虜了大量流民,繳獲了大量的農具,同時由於黃巾起義,很多土地荒蕪。為了解決境內一系列問題,曹操聽從謀士毛階等人的建議,實施屯田。

原因:1,解決流民問題。由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導致民不聊生,很多平民背離土地,成為流民,是社會不安定因素之一,通過屯田,把流民變成農民,束縛在土地上,解決了社會治安問題。

2,解決財政問題。由於曹操**兗州後,又收編黃巾隊伍建立青州軍,使得糧食等問題變得尤為突出,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曹操實施屯田,分別為軍屯和民屯,軍屯就是讓軍隊自給自足種田練兵,民屯則是把無主土地收歸到地方,然後分配給農民耕種,收穫的5-6成交公,雖然稅務很高,但由於時值亂世,老百姓只要有飯吃就可以了,收穫的一半交公,自己還能有一半,而農具,耕牛和土地則由公家提供,這解決了曹操的財政問題----順帶說一句,後來當袁紹,袁術的士兵在吃桑葚和河蚌時,曹操的部隊卻豐衣足食。

3,穩固自身統治。曹操通過屯田,穩定了兗州局面,擴充了自身的實力,使得曹操在兗州境內的根基穩固,並取得了名聲,為曹操後來「三分天下有其二」奠定了基礎。

4,政治原因。曹操之前接受謀士的建議,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但無論怎樣,都需要足夠的經濟基礎,屯田解決了這些問題。

具體結合你的材料,你可以套用

三國時期曹操是什麼國的人,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什麼樣的人?

在 三國演義 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 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 殘忍 任性 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 明略最優 攬申 商之法術,該韓 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 曹操御軍三十餘年,...

三國時期 曹操的全部軍師 是「全部」

荀彧 163 212 字文若,穎川穎陽 今河南許昌 人,東漢未年曹操手下謀士,傑出的軍事家 戰略家。荀攸字公達,潁川潁陰 今河南許昌 人 賈詡 147 224年 宇文和,武威姑臧 今甘肅武威 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 謀士。郭嘉 170 207 字奉孝,潁川陰翟 今河南禹縣 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

三國時期曹操和孫堅,劉備誰年齡大

曹操155年 220年 66歲 孫堅155年 191年 37歲 劉備161年 223年 63歲 曹操和孫堅同是155年生,所以曹操和孫堅年齡是一樣的。曹操,155年 220年 66歲 孫堅,155年 191年 37歲 劉備,161年 223年 63歲 我不贊同曹操大的說法,不能因為曹操活得最久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