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的實行有何歷史意義

2021-03-04 07:52:42 字數 722 閱讀 6904

1樓:磨穎穎次東

科舉為中國曆朝發掘、培養了大量人才。

一千三百年間科舉產生的進士接近十萬,舉人、秀才數以百萬。當然其中並非全是有識之士,但能過五關斬六將,通過科考成進士者,多數都非等閒之輩。宋、明兩代以及清朝漢人的名臣能相、國家棟梁之中,進士出身的佔了絕大多數。

明朝英宗之後的慣例更是「非進士不進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科舉成為高階**必經之路。利瑪竇在明代中葉時到中國,所見負責管治全國的士大夫階層,便是由科舉制度所產生。

科舉考試作弊被羈押科舉對於知識的普及和民間的讀書風氣,亦起了相當的推動作用。雖然這種推動是出於一般人對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對知識或靈性的渴望;但客觀上由於科舉入仕成為了風尚,中國的文風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兩朝時,中國的讀書人以秀才計,大部份時間都不下五十萬人;把童生算在內則以百萬計。

當中除少數人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外,多數人都成為在各地生活的基層知識份子,這樣對知識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於這些讀書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產物,學習的亦是相同「聖賢書」,故此亦間接維持了中國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統一和向心力。

2樓:郜小星召歌

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提高了**的行政效益,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有利於推動社會的改革,為開創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係新局面創造條件,我國的科舉制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製度,對世界產生了積極影響。

科舉制有什麼歷史意義

科舉制的創立時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 它衝破 餓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了官吏的 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通過科舉制度考試參加政權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絡起來,提高了 文化素質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士族手裡集中到 大大加強了 集權,有利於...

科舉制的意義和影響,科舉制的意義和影響

積極地影響 1.相對公平的競爭機制,富有才學的文人學士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2.可以形成持久的尚學風尚 3.真正有才能的人可以為人服務,保證行政人員的質量!消極的影響 1.所讀的都是儒學經典,崇尚文科素質的修養!缺乏科學領域的研究,弱化理科的學習。學者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侷限!2.培養模式只是為了考試!...

科舉制的根本目的,唐朝實行科舉制考試製度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科舉制,又稱科舉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 所有,允許自由報考 即 懷牒譜自薦於州縣 與察舉制的 他薦 相區別 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1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