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洋務新式教育及對中國教育的影響

2021-03-04 06:58:16 字數 2451 閱讀 4378

1樓:匿名使用者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洋務學堂的內容、理解洋務學堂建立的原因及意義。

2、知道留學大潮的三個階段,掌握留學大潮形成的時代背景,理解留學大潮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3、知道癸卯學制、科舉制度廢除的相關史實,理解其與清末新政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掌握洋務學堂建立的原因,培養學生汲取歷史資訊、運用歷史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態度、情感、價值觀:

1、認識教育的時代性,是為社會服務的。

2、認識新舊的更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教學重點:洋務學堂建立的背景及留學大潮形成的時代背景。

三、教學難點:理解教育的時代性。

四、教學資源:多**、高三教材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

(匯入)兩次鴉片戰爭之後,隨著中外交往的不斷擴大,西學源源而入,形成西學東漸的新高潮,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倡導「中體西用」到輸入進化論,再到主張共和革命,中國的思想變革由淺入深,逐次遞進。而在教育領域隨著西學東漸也出現了新氣象。

(通過對之前所學知識的把握,使學生認識到西學東漸對近代中國產生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對它在近代社會的作用和影響做出較為客觀的估計。

首先,它開始打破了以儒學為中心的封建思想文化在我國教育中的一統天下,在教育內容中引入了西學,為社會發展培養了所需要的新式人才。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儒學一直在意識形態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它適應和維繫著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鴉片戰爭及其以後的一系列失敗雖然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國這種傳統教育的落後、虛偽、腐朽和無能,然而為既得利益和陳腐意識形態所驅使的頑固派仍拒絕任何變革。洋務運動時期的新式學堂使傳統教育中第一次出現了西學,呈現出中學與西學並列的局面,並被後來的一些思想家理想的概括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實際上是在尊崇封建政治理論和倫理道德的前提下,容許了外國語言文字、自然科學、工藝技術、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及至世界知識和國際公法等實用科學和技術的引進和傳播。

這些新鮮學問的引進適應了我國的變化,特別是適應了工業、交通、通訊、礦山等企業興起和國防近代化的需要。西學的實際作用在逐漸擴大併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從而逐漸對不可一世的中學構成威脅,開始了對中學的衝擊。正如上述新式學堂的教學內容所顯示的,雖然這些學堂中中學與西學並舉,並特別強調中學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實際上西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均已超過乃至大於中學。

它說明西學的作用在日益擴大,地位逐步提高;而中學的作用在日益縮小,地位逐漸下滑,呈現出無可奈何的頹勢。這對於變革舊的教育內容,改變我國知識分子的知識結構,培養適應社會進步所需的新式人才無疑起了積極作用。

其次,衝擊了陳腐的科舉制度,為教育制度的變革提供了前提。洋務時期的新式教育首先打破了只讀儒家聖賢書的局面,引導學生在面向社會的同時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面向自然,學習自然科學,掌握向自然索取財富的能力,這無疑是對早已落後、陳腐的知識結構的一次具有革命意義的更新。在教育方式上,新式教育不同於科舉制度只注重書面考試的辦法,它不僅以學堂為主要陣地,進行系統科學知識的講授,而且特別強調實踐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學生不僅具有理論知識而且具有了實踐能力。

此外,新式教育的目的也不再向科舉制度那樣單純為封建**選拔官吏,而是開始為社會培養多方面的實用人才。新式教育帶來的這諸多方面的變化與舊式科舉形成鮮明的對照,並隨近代社會的發展日益顯示出蓬勃的朝氣和旺盛的生命力,從而形成對科舉制度的強大沖擊。儘管當時新式教育仍只能作為科舉的附庸,舊政權、舊意識仍千方百計阻撓它的發展,然而它卻無庸置疑地成為將來取代科舉制度的基礎。

最後應當特別提出的是,新式教育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思想觀念的更新。新式教育培養出了我國第一批外語、外交、軍事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專門人才,適應了我國近代外交、外貿及派遣駐外機構人員的急需;適應了近代工業、交通、通訊等諸多新生事物的興起;也為近代國防建設特別是海軍的創立奠定了基礎。這批人才在以上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成為使我國逐步擺脫西方列強的控制、防止受騙上當,推動我國近代化事業的骨幹力量。更為重要的是,新式教育為我國培育了傳播科學文化的種子。新式學堂的學生和留學生得以利用他們掌握的外語和科學知識,開闊眼界,主動地從世界知識寶庫中汲取營養;在諸多學說中鑑別優劣,為我國更好地瞭解世界、多方面的傳播科學文化和先進思想起了先鋒和橋樑作用。

新式教育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西學,準確地講主要是從西方引進的科學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的實用價值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肯定,從而推動了社會價值觀的轉變。科舉制度把讀書作為當官的敲門磚,新式教育則培養學生讀書後成就事業的才能。

讀書以作官為終極目的觀念第一次受到巨大的衝擊。在部分知識分子中新的世界觀和社會思想也開始得到傳播。這一切,無可辨駁地顯示了新式教育在推動我國走向近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認,洋務時期的新式教育在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學堂種類不多、規模不大,教學內容又始終籠罩在「中學為體」的氛圍之中,並一直沒有擺脫附屬科舉的地位,然而它卻在延續千年的的封建教育堡壘上第一個開啟了缺口,吹入了新風,植下了新學的種子。僅此一點就值得我們予以高度的重視和充分的肯定。

中國教育發展的問題與期望是什麼,中國教育現存問題有哪些

1 理論與現實脫節,產生讀書無用論以及新讀書無用論 2 教育的長期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與某些急功近利的做法 幻想通過一次兩次改革 幾道行政命令 運動式的突進改變教育面貌 的衝突 3 教育與商業的媾和造成教育的庸俗媚俗化趨勢 為了利益甚至可以扭曲歷史 可以隨意安排課程的內容,沒有定性的東西都可以搬上...

中國教育的問題

在物質層面上中國的孩子似乎是很幸福的,父母在這方面總是給他們最好的,但在精神層面上中國孩子卻處在社會精神層面的最底層,沒有尊嚴可言,在精神上大人甚至不把孩子當正常個體人對待。中國 禮 及其所代表的物質和精神利益的人倫等級制度在中國人的文化意識中是很森嚴的。禮 就是除人 個性 以外的一切社會條條框框。...

中國教育制度如何改革,中國教育制度何時改革?

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應該根據中國的國情,即不能向西方發達國家照抄照搬,也不能墨守陳規,小打小鬧,脫離中國的實際而應付差事,走走形式而已。近兩年,中國素質教育的口號喊的很響,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現行的教育太死板,學生死摳書本,缺乏靈活性。其主要問題是 高考試題出的太死,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