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人物形象

2021-03-04 05:17:27 字數 5345 閱讀 4272

1樓:森海和你

1、崔鶯鶯

崔鶯鶯出身名門貴族,是個美麗而有才情的少女,父親崔相國生前已將她許配給鄭尚書的兒子。在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中,她內心強烈地追求著愛情和幸福。

2、張生(張君瑞)

張生先父官禮部尚書,可見他也是書香門第出身,自幼在此環境薰陶下,勤奮學習,學成滿腹文章以求金榜題名。

3、紅娘

紅娘不僅僅是一個裨女,而且是劇裡劇外的聯絡人,她作為作者代言人,直接體現了作者的意圖,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著劇情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4、老夫人

老夫人是一個多苦多難的、已經衰敗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長。丈夫剛剛去世,能夠擔負起家庭支柱的小兒子尚且年幼,顯赫的相府之家轉眼之間變得只剩「至親三四口兒」,而客居蕭寺,後面會遇到什麼麻煩,她一無所知。

《西廂記》原名《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王實甫的傑作,也是元雜劇中最優美巨集偉的大型喜劇。

它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中國戲曲史上都佔有很重要地位,是我國古代戲曲發展高峰之一。自傳世以來,版本眾多,流傳甚廣,曾被歷代統治者一再列為禁燬之列,但其結果卻千百倍暢銷,到明代更是大行其道,刻本之多,評家如雲,歎為觀止。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鶯鶯傳》,實際卻是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 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臺監察御史。後來由於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鬱懣。

於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鶯鶯寫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

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該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2023年)。

2樓:白蘭花豔

崔鶯鶯是西廂記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她美麗,多才,既深受封建禮教的濡染,又有著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她和張生在佛殿相遇,一見鍾情,又經過隔牆聯吟,彼此心有靈犀,互相愛慕,但礙於老夫人的拘管,沒有更多接近的機會。

在孫飛虎圍兵普救寺,老夫人許婚,張生下書解圍之後,鶯鶯和張生都滿心歡喜,以為可以如願以償,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賴婚,這激起了鶯鶯對母親的不滿。當她聽了張生在琴中向她傾訴的心事以後,她更加傾向、愛慕張生。

但她畢竟是相國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層社會的身份,使她難以貿然走出和張生自由結合這一步。於是戲劇出現了這樣的衝突:明明是她叫紅娘去探望生病的張生,但當紅娘帶回張生給她的信時,她卻責罵紅娘帶回「這簡帖戲弄我」!

她要紅娘帶信給張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張生開啟信一看,喜出望外,原來鶯鶯寄去的是約會的詩簡。當張生果然來約會時,她又以大道理責備了張生一通。作者對鶯鶯矛盾心理的描寫,展示出她既有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禮教的浸染的真實心理。

這就突出了鶯鶯最後作出和張生結合的決定是難能可貴的。

張生在劇中是一個才華出眾、情真意專的志誠種,一見了鶯鶯,就忘記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採取了一系列熱烈、大膽的方式和真誠的努力,來獲取鶯鶯的愛情。他不管人家是否對他有意,先自報家門:

小生姓張,名珙,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並不曾取妻。

他繼續問紅娘:「敢問小姐常出來麼?」如果說前面的自報家門已經很貿然,那麼,這一問,就更不得體了。

接著在夜吟、請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痾的過程中,都展示了他對鶯鶯的痴心,以及忠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誠」的一面,他一接到鶯鶯的詩簡,馬上喜上眉梢,顧不得細察詩意,也不管是否有詐,半夜逾牆去赴約,結果遭到鶯鶯的呵斥,約會也砸了鍋。在「賴婚」一場,開頭張生以為老夫人會將鶯鶯許配給他,興高采烈地等著作新郎,沒想到老夫人出爾反爾,堅持賴婚,堅決不同意將鶯鶯許配給他時,他甚至跪在紅娘的面前,聲稱如果得不到鶯鶯,他就要懸樑自盡。

正是他的這種執著和志誠,最終打動了鶯鶯,兩人終於私下結合。

紅娘是《西廂記》中一個社會地位卑賤,卻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觀,很清楚老夫人為維護「相國家譜」,決不允許張生和鶯鶯的結合,所以她最初並不想幫助張、崔二人。但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她逐漸為崔張之間真摯的感情打動,也不滿於老夫人的背信棄義,於是轉而積極地為他們傳遞書信、出謀劃策。她批評張生是「銀樣蠟槍頭」,居然揣摸不透鶯鶯的心事;她也批評鶯鶯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張生,在人前卻一點也不流露;對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機智地進行反擊,為崔、張二人辯護,使老夫人理屈辭窮,不得不答應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擊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維護的封建綱常和家族利益。如《拷紅》中,她先把張生和鶯鶯的私情告訴了老夫人,然後對老夫人說:「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日後張生名垂天下,施恩於人,忍令反受其辱哉?

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這幾句話,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預設了張生和鶯鶯的婚事。

紅娘是一個俠肝義膽,機智聰明的形象,湯顯祖說王實甫的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膽。有此軍師,何戰不克?」(湯海若先生批評《西廂記》),紅娘在《西廂記》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老夫人是劇中封建家長的代表,是崔、張、紅娘的對立面。她虛偽、奸詐、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愛女兒,實質上愛的是「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國家譜」。

因此在行動和精神上都嚴格地約束著鶯鶯,連「黃鶯兒作對」「粉蝶兒成雙」的自然景色,都不讓鶯鶯看見。怕引起「春心蕩」。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時,她信誓旦旦,要將鶯鶯許給解圍退兵的人,可是張生退兵之後,她馬上反悔,並且假惺惺地要崔、張以兄妹相稱,並許張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

為了「相國家規」,她全然不顧崔、張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這裡老夫人的虛偽、狡猾暴露無遺。她的「慈母」的面目後面,掩蓋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

但她其實又很脆弱,在《拷紅》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紅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後,不得不認識到:「這小賤人也道的是,我不合養了這不肖之女,待經官呵,玷辱家門,罷罷,俺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與了這廝吧!」一個封建勢力的頑固堡壘,被小小的紅娘輕易地攻克了,這不是充分說明了封建力量外強中乾的本質嗎?

當然,封建家長是不會善罷干休的,老夫人逼張生赴考和最後賴婚的情節,進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虛偽、狡詐、頑固、狠毒、脆弱。

3樓:沒有***嘛

傾國美貌的驚豔效果 在戲劇藝術中,人物的第一印象的極為重要。 如《紅樓夢》中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方式,人物特點噴湧而出,日後對人物的見解有更直觀的表現。對於...

2.聰慧的內在賦予 《西廂記》中張生對崔鶯鶯一見鍾情,始於對鶯鶯外在形象的吸引,卻忠於對鶯鶯...

3.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典型形象 《西廂記》中崔鶯鶯是封建相國家族的小姐,同時也是一位情竇初開.

4樓:匿名使用者

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 1、張生,風流浮浪,但對愛情十分執著。性格有軟弱的一面,但也有多材多藝、果敢有為的一面。 2、鶯鶯,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

出身名門,可行為作派不象淑女,一方面對陌生男子的示愛大膽迴應,另一方面作為名門小姐

崔鶯鶯是西廂記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她美麗,多才,既深受封建禮教的濡染,又有著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她和張生在佛殿相遇,一見鍾情,又經過隔牆聯吟,彼此心有靈犀,互相愛慕,但礙於老夫人的拘管,沒有更多接近的機會。

在孫飛虎圍兵普救寺,老夫人許婚,張生下書解圍之後,鶯鶯和張生都滿心歡喜,以為可以如願以償,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賴婚,這激起了鶯鶯對母親的不滿。當她聽了張生在琴中向她傾訴的心事以後,她更加傾向、愛慕張生。

但她畢竟是相國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層社會的身份,使她難以貿然走出和張生自由結合這一步。於是戲劇出現了這樣的衝突:明明是她叫紅娘去探望生病的張生,但當紅娘帶回張生給她的信時,她卻責罵紅娘帶回「這簡帖戲弄我」!

她要紅娘帶信給張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張生開啟信一看,喜出望外,原來鶯鶯寄去的是約會的詩簡。當張生果然來約會時,她又以大道理責備了張生一通。作者對鶯鶯矛盾心理的描寫,展示出她既有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禮教的浸染的真實心理。

這就突出了鶯鶯最後作出和張生結合的決定是難能可貴的。

張生在劇中是一個才華出眾、情真意專的志誠種,一見了鶯鶯,就忘記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採取了一系列熱烈、大膽的方式和真誠的努力,來獲取鶯鶯的愛情。他不管人家是否對他有意,先自報家門:

小生姓張,名珙,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並不曾取妻。

他繼續問紅娘:「敢問小姐常出來麼?」如果說前面的自報家門已經很貿然,那麼,這一問,就更不得體了。

接著在夜吟、請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痾的過程中,都展示了他對鶯鶯的痴心,以及忠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誠」的一面,他一接到鶯鶯的詩簡,馬上喜上眉梢,顧不得細察詩意,也不管是否有詐,半夜逾牆去赴約,結果遭到鶯鶯的呵斥,約會也砸了鍋。在「賴婚」一場,開頭張生以為老夫人會將鶯鶯許配給他,興高采烈地等著作新郎,沒想到老夫人出爾反爾,堅持賴婚,堅決不同意將鶯鶯許配給他時,他甚至跪在紅娘的面前,聲稱如果得不到鶯鶯,他就要懸樑自盡。

正是他的這種執著和志誠,最終打動了鶯鶯,兩人終於私下結合。

紅娘是《西廂記》中一個社會地位卑賤,卻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觀,很清楚老夫人為維護「相國家譜」,決不允許張生和鶯鶯的結合,所以她最初並不想幫助張、崔二人。但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她逐漸為崔張之間真摯的感情打動,也不滿於老夫人的背信棄義,於是轉而積極地為他們傳遞書信、出謀劃策。她批評張生是「銀樣蠟槍頭」,居然揣摸不透鶯鶯的心事;她也批評鶯鶯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張生,在人前卻一點也不流露;對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機智地進行反擊,為崔、張二人辯護,使老夫人理屈辭窮,不得不答應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擊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維護的封建綱常和家族利益。如《拷紅》中,她先把張生和鶯鶯的私情告訴了老夫人,然後對老夫人說:「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日後張生名垂天下,施恩於人,忍令反受其辱哉?

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這幾句話,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預設了張生和鶯鶯的婚事。

紅娘是一個俠肝義膽,機智聰明的形象,湯顯祖說王實甫的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膽。有此軍師,何戰不克?」(湯海若先生批評《西廂記》),紅娘在《西廂記》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老夫人是劇中封建家長的代表,是崔、張、紅娘的對立面。她虛偽、奸詐、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愛女兒,實質上愛的是「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國家譜」。

因此在行動和精神上都嚴格地約束著鶯鶯,連「黃鶯兒作對」「粉蝶兒成雙」的自然景色,都不讓鶯鶯看見。怕引起「春心蕩」。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時,她信誓旦旦,要將鶯鶯許給解圍退兵的人,可是張生退兵之後,她馬上反悔,並且假惺惺地要崔、張以兄妹相稱,並許張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

為了「相國家規」,她全然不顧崔、張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這裡老夫人的虛偽、狡猾暴露無遺。她的「慈母」的面目後面,掩蓋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

但她其實又很脆弱,在《拷紅》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紅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後,不得不認識到:「這小賤人也道的是,我不合養了這不肖之女,待經官呵,玷辱家門,罷罷,俺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與了這廝吧!」一個封建勢力的頑固堡壘,被小小的紅娘輕易地攻克了,這不是充分說明了封建力量外強中乾的本質嗎?

當然,封建家長是不會善罷干休的,老夫人逼張生赴考和最後賴婚的情節,進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虛偽、狡詐、頑固、狠毒、脆弱。

西廂記背景藝術人物分析,寶黛共讀西廂記賞析的背景美,詩詞美,情趣美,不少於300字?

寶玉一日閒散無聊,便攜著一本 西廂記 來到沁芳閘橋邊坐著閱讀,在這暮春時節,瀟湘館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飄零,恐為汙泥所染,便提著花鋤到沁芳閘 葬花 於是,寶玉和黛玉在此相逢,黛玉忽見寶玉手中拿著一 本書,便問是什麼書?寶玉見聞 慌得將書藏於身後,說道 不過是 中庸 大學 後被黛玉索逼不過,只好將書遞出...

《西廂記》的創新性,西廂記的語言特色有那些 急用啊

一 思想上 愛情觀的進步 反封建意識的明朗 西廂記 的故事雛形是元稹的 鶯鶯傳 這是元稹帶有半自傳性質的作品,以張生對鶯鶯的拋棄結尾,沒有很鮮明的愛情觀,比較物質化。到金代,董解元將故事改編,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衝突的性質衍變成了爭取戀愛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鬥爭 ...

西廂記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簡述西廂記的藝術特色

西廂記 的主題思想就是通過崔 張的愛情糾葛,熱情地歌頌了古代青年為追求純真愛情和自主婚姻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對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頑固勢力進行了公開的抨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 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的婚姻理想,給人以溫暖和希望,這就是它積極的精神力量之所在。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簡稱 西廂記 又稱 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