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裡的木魚為什麼要叫木魚木魚為什麼要叫木魚

2021-03-04 01:44:35 字數 5902 閱讀 1277

1樓:匿名使用者

木魚:關於「木魚」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雲, 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

據此,木魚當為佛門僧侶所創制,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

此前,相傳木魚的前身乃是一種稱為「木撲」的簡單木塊,後才刻為魚像,稱作木魚。

《敕修清規》是百丈懷海(720~814)禪師在唐玄宗到憲宗的時候制定的。

「木魚,相傳雲, 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

意思就是說佛教僧人通過叩擊木魚來驚醒眾人不可倦怠懶惰,昏昏沉沉。

木魚外形: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木製棰,棰頭橄欖形。

木魚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廟中使用的大型木魚,正面圓徑約40釐米,最大的達85釐米以上。

小型木魚圓徑僅4釐米,只在佛教法事「繞蓮」(繞佛堂)時應用。經常使用的中型木魚有五種,圓徑7—16釐米。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木魚」是寺廟的一種法器。因為其形狀為張口中空,像魚,又是木頭所制,故稱「木魚」。其實和真正的魚只是大概類似而已。

二、木魚的形狀大小:原先的木魚是刻木為長條形的「直魚」,後來又產生一種刻木中空的「團魚」,現在團魚較多,還有雙魚形或龍形。改魚為龍者,此由魚化龍之說,以表從凡夫成為聖者之意。

一般為深紅色或塗金,木魚都是腹部鑿空,安於小布團上,以木槌敲擊腹部**,能發出「梆、梆、梆」的聲音。至於體積大小,普通是徑一尺乃至六尺,較小的則有三寸乃至五寸等。

三、木魚的作用:

1、在吃飯時或有其他事時敲之召集大眾;

2、古時沒有鐘錶,每到一固定時間敲之作報時用。

3、大眾唸經時敲之,以統一調整唸經的速度音節,提醒大眾集中精神。

4、表法作用:傳說魚日夜張目,所以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敲擊之,以警示修行者之懈怠懶惰之心,提醒修行者應該精進修行。

四、木魚的起源有兩種傳說:

1、根據《增修教苑清規》卷下《法器門》木魚條的說明,玄奘大師的《指歸曲》中記載:玄奘大師自天竺歸來,途經蜀道時,巧遇一長者。此長者喪妻,有兒剛剛三歲,其後母惡之,趁長者出獵時,從樓上將孩兒擲入水中。

長者哀其子故,為其設齋供僧。此時適遇玄奘大師到來,長者歡喜迎請上座,然而玄奘大師卻不食。並告訴長者:

「我長途跋涉,非常疲勞,希望能得魚肉吃之。」在場者聞言皆大驚,長者欲出買魚,玄奘又囑咐他:「一定要大魚才好。

」長者於是買回一條大魚,才割開魚腹,就見到自己的孩兒在魚腹中啼哭,所沒之兒啼在魚腹中,長者大為歡欣。玄奘大師說:「這是此兒夙世持不殺戒的果報,所以現今雖被魚吞,卻得不死。

」長者問:「如何報魚恩?」玄奘大師告曰:

「以木雕成魚形,懸之於佛寺,於齋時擊之,可以報魚德。」即今之木魚是也。

2、此外《增修教苑清規》卷下《法器門》木魚條又有另一傳說:《毗婆沙》雲:有僧人違師毀法,死後墮落魚身,背上有一樹,風濤搖擺,出血苦痛。

本師渡海,魚遂作孽雲:「汝不教我,致墮魚報,今欲報怨」。師曰:

「你叫什麼名字?」魚曰:「某甲」。

師令其懺悔,復為設水陸法會超度。夜裡做夢,魚曰:「我已脫魚身,可將我背上之樹佈施給寺廟,以親近三寶。

」師夢醒,果見一魚樹,遂刻魚形,懸掛警眾。

參考資料:《禪林象器箋·唄器門》、《敕修百丈清規》、《增修教苑清規·法器門》。

3樓:吳田田

木魚是佛殿裡的法器,是一種木製品,剖木為魚 形,中鑿空洞,敲之發出聲音。 木魚有兩種一種

為圓形,刻有魚鱗,和尚唸經時敲敲, 以調音節。又說,魚睡眠時是不閉眼的,提醒和尚唸經時要集中精力,不要閉眼入睡。 木魚有兩種一種為圓形,刻有魚鱗,和尚唸經時敲敲,以調音節。

又說,魚睡眠時是不閉眼的,提醒和尚唸經時要集中精力,不要閉眼入睡。另一種為長形,懸於寺院齋堂之前,朝、中二時粥飯擊之,禪僧呼之為梆」。 關於木魚的來由,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中國有一位佛教信徒去印度取經。

有一天遇到洪水,無法渡過大河。正當他無計可施時,一條大魚游到他身前,說我修行多年,因犯錯被罰在河裡生活,今日您遇難我相助,也算我做一件好事,以贖我的罪過。您見到釋迦牟尼,請代詢我何時才能變為菩薩。

」 那信徒急於過河,便滿口答應了大魚的要求。他在印度整整過了17年,便帶著許多經書返回中國。一天,他又來到達河邊,又遇到洪水。

正在發愁,大魚又游到他的面前助他渡河。大魚游到河中心問道您在印度多年,是否幫我問了?我何時可變成菩薩?

」信徒說對不起,我忘了問。」大魚十分生氣,一抖魚身,那人連人帶書都掉到河裡去了。幸巧有位打魚的人,把人救起,可經書卻被洪水沖走了。

信徒回到家後,非常生氣,自言自語道就是這條魚,使我在印度17年所得的佛經全付之東流了。」於是他命人仿做一個魚頭雕像,當他回憶此事時,便用木錘敲魚頭。可喜的是,他每敲一下魚頭,魚就張一次嘴,還吐出一個字來。

信徒轉怒為喜,他有空時便敲,沒幾年功夫,他所學到的東西又從木魚的嘴裡全部得到了。

4樓:懶貓行天下

木魚-咚咚-南無阿彌陀佛

5樓:薩塔

這個故事在西遊記裡不是隻烏龜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原來是這麼回事,樓上的很好

木魚為什麼要叫木魚?

7樓:百度使用者

木魚,打擊

樂器。原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樂器。明王折《三才圖會》:

「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清代以來流行於民間。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木製棰,棰頭橄欖形。

木魚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廟中使用的大型木魚,正面圓徑約40釐米,最大的達85釐米以上。 小型木魚圓徑僅4釐米,只在佛教法事「繞蓮」(繞佛堂)時應用。

經常使用的中型木魚有五種,圓徑7—16釐米。多用桑或椿木製作。在民族樂隊中,備有音高不同、數量不等的成套木魚,按五聲、七聲音階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組合,常用於輕快活潑的樂曲中,有時可獨奏簡短的樂句,或用來模仿馬蹄聲的音響效果。

木魚是廣東地區曲藝「木魚歌」的擊節樂器。 木魚是外形酷似魚頭形狀的一種木製品,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但是有記載的歷史卻比較晚。這種特殊的器物,並非只在寺廟中才能夠見到。

早在明清時期,木魚就已經用於宮廷**、崑曲以及民間**的演奏。通常大木魚用桑木或者椿木製作,最大的面徑可以達到40釐米以上,發出的聲音比較低。小木魚一般用檀木或紅木製作,發音較高。

寺廟中使用的木魚,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圓形,另一種是長條形的。一般來說,圓形木魚的規格多種多樣,而長條形的木魚大多在一米左右。

【木魚傳說】僧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遠在漢朝時期,皇帝派慈光大師和兩個僧徒去西天 取經,歷盡千辛萬苦,在取經歸途中,乘船渡海之時,突然風浪大作,一條惡魚張著大口朝 船撲來,船頭上的經書被大魚一口吞掉,兩僧徒躍身入海與大魚搏鬥,結果了大魚性命並將 它拖上船頭。剎時間,風平浪靜,陽光燦爛,大魚身軀化為汙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魚頭擺在船頭上。

慈光師徒帶著大魚頭返回佛寺,為了討還經卷,每天敲打大魚頭口唸「阿彌陀佛 ……」。日復一日,大魚頭被敲得粉碎,後來只好照著大魚頭的模樣做了個木頭的,天天敲 打。就這樣,敲木魚誦經成了佛家的習慣。

關於「木魚」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雲, 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據此,木魚當為佛門僧侶所創制,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

此前,相傳木魚的前身乃是一種稱為「木撲」的簡單木塊,後才刻為魚像,稱作木魚。因不入宮廷**,故歷代正史不載。木魚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 宗教歌曲),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明代王圻《三才圖會》載:「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

」明代以來,流行於民間,用於說唱木魚歌和崑曲伴奏。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載,當時劇場裡所用的樂器中就有木魚。後來又逐漸在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中應用。

目前,木魚除在佛教、道教**使用外,還廣泛用於各種形式的器樂合奏和樂隊中。

木魚為什麼要和磬配套大小 寺廟裡的木魚有什麼講究 擺在** 和磬什麼關係

8樓:潛川

這是因為磬和木魚在誦經及做法事當中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樂器而已,大小一致也就是美觀上的考慮,一般一左一右擺放在香案前的供桌左右。

嚴格的說,你提到的「磬」叫「大磬」,是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置於佛桌右側,法會、課誦時,由僧人用木製之棒擊鳴,以引導一切唱誦的起落、快慢、轉合。

而木魚則是誦經時敲打的法器之一。古稱魚鼓、魚板。為魚形木製的法器,中鑿空洞,扣之作聲。

佛教既是講慈悲的,為什麼用木頭做成魚形,在誦經時敲打呢?原因是一切魚類,它的眼睛都是終日睜著不閉,所以出家人取此義以示精進,不敢稍有懈怠而已。

有人問寺院裡的大師:"為什麼唸佛時要敲木魚?

9樓:交流

大師說:「名為敲魚,實為敲人。」「那為什麼不敲雞呀,羊呀?偏偏敲魚呢?」

大師笑著說:「魚兒是世間最勤快的動物,整日睜著眼,四處遊動。這麼至勤的魚兒都要時時敲打,何況懶惰的人呢!」

芸芸眾生,如果每個人多一分鐘認真,這世界也就少了n億分鐘的懶惰,多了n億種成功的可能。

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魚類晝夜常醒,在寺院裡,以木刻成魚形而敲擊,目的在警惕眾人不可昏沉懶惰,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精勤修行之意。

現在多用於寺院的大殿裡,大眾同聲唸佛、誦經的時候,木魚的聲音可以領眾,保持節奏,以避免大眾誦唸聲音的參差不齊。

11樓:延藹衛採波

1.佛典上說,木魚寓意勤奮精進修行,因為魚兒永不睡覺。

2.唸佛敲木魚,可以減少昏沉,警醒不要瞌睡。

3.木魚在佛教梵唄裡面,可以作為樂器使用,也調節唸佛節奏。

有人問寺院裡的大師,為什麼唸佛時要敲木魚

12樓:海印放光

1.佛典上說,木魚寓意勤奮精進修行,因為魚兒永不睡覺。

2.唸佛敲木魚,可以減少昏沉,警醒不要瞌睡。

3.木魚在佛教梵唄裡面,可以作為樂器使用,也調節唸佛節奏。

13樓:天使的使者

沒什麼為什麼,只是人這樣做了就這樣跟著隨了

木魚是什麼意思?

14樓:叫那個不知道

木魚是一種木製的敲擊樂器,形狀通常為類近拳頭狀的圓球體,中間部分為空心,以作為聲音共振和擴音之用。圓球體一邊留有音孔,作用和小提琴的f型孔相同,都是讓經擴音後的聲音可以傳開;另一邊則另加上長而扁的外邊,以方便用手或固定在支撐架上。演奏方法以利用鼓棍或小木錘,敲打樂器外側的共鳴區以發出聲響。

木魚的尺寸可有不同大小,體積越大音高越低。

擴充套件資料

用途1、宗教方面

由於木魚在佛教禮儀中是其中一樣重要的樂器及法器,在不少亞洲國家的寺廟中,都很容易找到體積較大的木魚,用於較隆重的儀式唸經等場合,另外較小體積的,則常於一般早晚或晚課時使用。在廟宇中使用的木魚,會以厚軟墊置妥,便能保持木魚的共振。

2、中國或亞洲**

木魚在國樂團的敲擊樂器中亦都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現時較常使用的是一套5個不同大小的木魚,以支撐架將木魚固定好,並按木魚的大小和高低音來排列;近代亦有生產商嘗試製造如西樂中的鐃鈸,研製出一套有固定音高的木魚群,但並不流行。

3、西洋**

由西方**製造商所生產的木魚。

木魚於二十世紀亦引入在西方**中,不過它名稱在不同國家上有很大的差異,初期分別有稱為「wooden block(s)」、「temple block(s)」、「chinese wooden block(s)」等不同的叫法,後來慢慢地形成了共識,「wooden block(s)」泛指方型小木箱式設計,而木魚則稱為「temple block(s)」、「chinese temple block(s)」或「chinese wooden block(s)」,但後者則除了個別英國作曲家(如布烈頓)外,近代已經甚少再使用這個名字。

我的世界木魚他的名字叫什麼,我的世界木魚真名叫什麼

他真名叫林瀟日。求採納,3q you 罵 曲 我的世界木魚真名叫什麼 迷你世界一個作者說他木魚叫林瀟日,木魚十分激動,所以說木魚叫林瀟日。他不叫林蕭日,那是他微博名字 木魚可能用了變聲器呀!木魚叫zheng.wei 上是拼音 木魚真名,林瀟日出生於1991年小鈴鐺真名肖文林出生於2001年 木魚哥哥...

和尚唸經為什麼敲木魚而非木雞

關於木魚 木魚 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 敕修清規 之中 木魚,相傳木魚雲,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據此,木魚當為佛門僧侶所創制,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此前,相傳木魚的前身乃是一種稱為 木撲 的簡單木塊,後才刻為魚像,稱作木魚。因不入宮廷 故歷代正史不載。木魚在佛教中...

唸佛時敲的那個東西為什麼叫木魚,為什麼唸佛時要敲木魚?

木魚之名稱由來,取 魚日夜不合目 故刻木象魚,擊之,用以誡晝夜思道。木魚是一種打擊樂器。原為佛教 龔吹 宗教歌曲 的樂器。明王折 三才圖會 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 敲擊部位 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