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百姓和達官貴人的住房有何不同

2021-03-04 00:37:24 字數 1823 閱讀 8162

1樓:匿名使用者

**居住一般有官舍,百姓通常居住民居。

「官舍」,就是官吏的住所,因為常與官衙連在一起,如今曰之「機關大院」,所以有時也相容辦公場所的涵義。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也曾被政敵章敦貶到雷州,「不許居官舍,遂僦民屋」。章敦得知,嚴令州府究治膽敢借房給管制分子居住的民眾。後來章敦也被貶到雷州,碰巧亦向這個人求租房子,對方心有餘悸地答覆他:

「前蘇公來,章丞相幾破我家,今不可也。」(《賓退錄》卷八)此為政治鬥爭之激烈在住房問題上的反映,也說明雖然稱官,卻並非人人都可住官舍的。

居住官舍不僅是一項福利,也是一種政治待遇。《事實類苑》卷十一記,北宋名相寇準受政敵**,被貶為衡州司馬。衡州府向來不給這種徒有虛名、實受監管者分配住房,「百姓聞之,競荷瓦木,不督而會,公宇立成」。

眼看其在民眾中威望如此之高,政敵又趕快把他遷到雷州,並終於達到令他鬱憤而卒的目的。

北宋前期,潁昌陽翟縣杜五郎,「所居去縣三十餘里,唯有屋兩間,其一間自居,一間其子居之。」這位有家小的隱士,住房僅兩間。宋寧宗時,宗室趙汝鐩有《田家嘆》詩云:

「破屋三間結草扉,柴根煨火閹家圍。此生能得幾年活,薄命連遭兩歲飢。腸久鳴雷惟淡粥,體雖起粟尚單衣。

晚來稚子總歡喜,報道小姑挑菜歸。」這戶窮人有3間草屋。紹興年間,兩浙蘭溪「有鐵之工家,窶甚,視其廬,蓬茨穿漏,隘不逾五十弓,僅灶而床焉。

」與妻兒3人,居住在如此簡陋狹小的破屋中。宋孝宗隆興元年(2023年),周必大回吉州省親,見為其外祖父守墳的盛四七已去世,「惟一女在,破屋半間而已。」半間破屋,當屬最低生存標準了。

以上個案雖然典型,應是一般情況的代表,卻不具統計意義。

再來看官方統一設定的民房標準。紹興六年(2023年),朝廷在江淮州縣組織流民建莊屯田,規定每5頃為1莊,每莊蓋草屋15間,「每一家給兩間」。其餘5間用於存放糧食。

乾道五年(2023年),楚州募民營田,「每一家用草屋二間,兩牛用草屋一間」。每家給草房2間半。乾道八年(1172),朝廷在合肥等地組織屯田,「率戶屋二間」。

淳熙十年(2023年),朝廷在湖北募民耕佃荒地,「仍佃戶每家官給草屋三間,內住屋二間,牛屋一間」。說明2間半到3間住房是一般農戶的最低標準。大體上說,宋代底層農戶的住房面積是3間左右。

所謂「茅屋三間圍短籬」,當是其住宅的基本狀況。

南宋時期東南地區城鎮居民的住房面積小一些,當與東南地區人口密集,多於北方有關。乾道時,溫州曾兩日內連續發生火災,知州的災情報告提供了有關資料:「燒過民居三百七十一家,茅、瓦屋相間約計六百二十餘間」,每家約平均1.6間;「燒一十五家,計二十間,並系茅屋」,每家約平均1.3間;「燒過民居六百七十三家,茅、瓦屋相間約計一千一百七十餘間」,每家約平均1.7間;「五十六家,計草屋一百四十二間」,每家約平均2.5間。

「今兩日所燒,共一千一百八十五家,茅、[瓦?]屋相間計一千九百五十餘間,寺觀四所。」每家約平均1.6間,可以認作是溫州州城居民的戶均住房面積。

再看一例個案:居住在鄱陽城中的醫生趙三郎中,「雖操術不高,亦頗自足。」慶元初,「有財產及居屋兩間」。

一位小康生活水平的醫生,在州城中也不過只有兩間住房。

2樓:匿名使用者

兩宋時期,農村百姓的住房簡陋,以茅屋為主。城市居民的住房多為四合院。宋朝人居住情況。

不同社會階層的人(農民、城市居民和達官貴人)住的房屋不同。對一般百姓來說,他們無力建造豪華的宅第,因此鄉村中幾乎全是茅草搭建的屋舍。城市中的住宅條件稍好,一般是瓦房和茅草房相結合的樣式。

相比之下,貴族和官僚的宅第則顯得十分奢華,特別是蘇杭一帶,私家園林比比皆是。園林式的建築最大的特點就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間裡濃縮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現如今我們在經濟發展,城市改造和建設的過程中,是否要儲存那些古老的建築物?增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解決百姓關注民生問題有和意義解決百姓關注民生問題有和意義

關注民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需要。我們黨之所以能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與一貫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的根本目的是分不開的。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黨的歷史就是為了民族富強 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鬥的歷史。指出 人心向背,是決...

古代對百姓的稱謂,對百姓的稱謂有什麼

黎民,泛指普通百姓。庶民,指一般的民眾。黎庶,指平民大眾。黎氓,亦作 黎萌 泛指普通百姓。黎首,泛指普通百姓。黔首,是戰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呼。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故稱。白身,指平民,無官職 無爵位者 氓,對百姓 多指失去土地從外遷來的居民 的稱呼。黎民,禮記 大學 載 以能保...

對百姓的稱謂有什麼,古代對百姓的稱謂有什麼?

與此相近的還有黎首 黎元 布衣等。黎 是 黑 的意思,與古代百姓所戴頭巾有關,古時候百姓是將頭髮挽成髻,包上頭巾,而當時規定百姓只能用黑色頭巾,故稱百姓為黎民。稱呼老百姓的,還有一個詞 黔首 比如 過秦論 中賈誼提到的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就是這個意思。呂氏春秋 戰國策 韓非子 等書中就都出現過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