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答題技巧,高中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或答題方式

2021-03-04 00:29:47 字數 6336 閱讀 1189

1樓:落魄的水手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定懸念(**,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記敘類文章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

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總之,鑑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絡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

1概括主旨;2聯絡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附: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3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二)「情」、「志」的區別

在詩歌裡,「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一般都是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出來的;「志」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理想、抱負、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過對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例如,宋人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屬於言志。

(三)「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2樓: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詩歌藉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遊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於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緻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現,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閒適、熱愛、讚美、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各種型別。

5.強化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例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鑑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思後再落筆,避免塗塗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後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節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後牴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採用

一、二、

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誌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當能夠自圓其說。

詩歌內容

1. 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託物言志。鑑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

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邊塞詩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於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鑑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徵,然後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

4. 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

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鑑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鑑賞。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

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2)平淡,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一段等。

(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脣?蹴罷鞦韆》,白居易的詩《草》等。

(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6)簡潔。就是乾淨利落,言簡意賅。 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

3樓:慎素琴母琴

首先你要對詩歌感興趣,然後多背些古詩詞,理解含義,再加以做題,會提高的,答題技巧要自己去悟。

高中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或答題方式

4樓:melody☆晴

一、詩歌鑑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

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虛實

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眼前為實,想象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後想象為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餘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

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只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託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的想象為虛。

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3、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

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淒涼。

4、語言特色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2平淡。或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於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樸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一段等。

4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脣·蹴罷鞦韆》,白居易的詩《草》等。

5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6簡潔。其特點是乾淨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等。

二、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託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詩歌鑑賞題答題方法高中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或答題方式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精品教育 詩歌鑑賞教案 課題 詩歌鑑賞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對詩歌意境的賞析 2.能理解概括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3.能品味詩歌的語言風格 4.學習詩歌的表達技巧 重點 1.初步學會對詩歌意境的賞析 2.能理解概括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難點 1.能品味...

古代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急求中國古代詩歌鑑賞方法答題步驟。愈詳細愈好!

學會利用已有的資訊,如利用標題 註釋 作者生平經歷等因為標題一般能揭示詩的內容和情感 如 傷田家 提示了詩的類別 註釋 生平經歷能揭示詩的背景,鑑賞詩歌若能做到 知人論世 對詩歌的內涵和情感就一定會有更深入的瞭解。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題中的這些資訊,對解讀詩人的心境情感 作品的內涵意蘊是很有幫助的。2 ...

請問大家下語文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 有人瞭解的告訴下喲,打心底

這樣吧,我bai有兩個辦法,du第一,你去看那些詩詞鑑賞的答zhi案,注意dao積累那些像 語意 版雙關,勾勒,權刻畫,寓意等等那一類的詞語,方便自己能吹,這些是語文的術語,很關鍵。第二,就是感受,多挑那些簡單的詩詞,然後儘量用上你積累的那些詞來寫下你的感受。不出幾次,你就自然就知道怎麼得高分了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