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送別朋友要用柳樹

2021-03-04 00:28:14 字數 4557 閱讀 8219

1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楊柳」是一個情思纏綿的常見意象。

楊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意象: 自《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起,柳,就與中國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僅在西昆詩人所宗尚的李商隱集中,以柳命題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

其他諸如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維《洛陽女兒行》「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杜審言這《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韋應物《東郊》「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周志蕙《柳》「絲絲愁緒隨風亂,濯濯丰姿著雨妍」......無不寄託著歷代詩人個人情感經歷和生命體驗. 離情別怨的依依楊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別時依依不捨之意.最早見於《詩經》,首開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娼女送別相好的纏綿情景. 一般詩人以「柳」為意象入詩,皆從折枝相贈上著想,如施肩吾《折楊柳》「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白居易《憶楊柳》「曾栽楊柳江南春,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邊柳》:

「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構思新穎,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繫住,永不分離,真是別具匠心.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蕭繹的《綠柳》:「長條垂拂地,輕花上逐風.露沾疑染綠,葉小未障空.

」詩人集中筆墨於柳的花、色、葉,抓住一個「綠」字,描繪了柳樹剛剛抽葉飛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曉暢,形象鮮明.清人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春景圖. 以柳寫春的古典詩歌中,當數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年華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隱是歷代愛用「柳」意象的詩人,他的《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士,懷有「欲迴天地入扁舟」的遠大抱負,然而由於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自我畫像――「臨風立馬圖」.

他的另一首詩《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寫一株枝條繁盛、舞姿優美的柳,卻是荒涼冷落的處境,這分明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處朋黨傾軋的詩人自己的寫照. 明詩人高啟《秋柳》:

「欲挽長條已不堪,都門無復舊毿毿.此時愁殺桓司馬,暮雨秋風滿漢南.」描寫乾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種青翠柔軟、長條低垂的姿色,從而憶及人物,抒發了年華易逝、世事頻更的感慨.

歷來詩人以「柳」入詩,但很少有人寫到冬柳,而唐人陸龜蒙則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寫的是在寒風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詩人自傷的情懷. 風流韻致的夢中情人 李商隱的《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全詩全用白描,「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像是在寫人,字裡行間,彷彿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詠柳即詠人,對柳之依依不捨,實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 李商隱的另一首《離亭賦得折楊柳》(其一)「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寫與情人惜別時勸慰情人,你本來已是眉愁腰細的了,**還再經得起損傷?而在這令人痛苦的惜別前,又怎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枝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離別痛苦的人們去儘量攀析呢?

「惜」與「損」互相呼應,因為愁眉細腰,既是正面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以柳葉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詩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後轉到明明白白地說出非折不可,把話斬釘截鐵,充滿了悲觀情調. 邀寵取媚的奸佞之徒 唐朝詩人詩人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纖柔輕盈、妖媚多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託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無恥的邀寵取媚的小人及腐敗的朝政,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宋代詩人曾鞏的《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詩人則以亂條狂舞、柳絮紛飛的柳的意象諷刺了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徒.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其二》,佇立在中國詩壇中的風姿可愛的柳,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情感媒介,令無數文人為之陶醉. 名人與柳 姜朝暉 春到柳先翠.

柳,是春天的象徵.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植柳、愛柳、詠柳之習俗.古往今來,不少名人與柳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軼事趣聞.

晉代才女謝道韞對柳懷有深情.某年的一個下雪天,她的叔父謝安問道:下雪時像何樣?

當場有人答曰:像銀白細鹽自空中撒下.而謝道韞則答雲:

似柳絮被風吹之紛紛揚揚.謝安歎服.後人稱才女為「柳絮才」,就出於此典.

大詩人陶淵明既嗜菊如命,又十分愛柳.他在自家宅前栽柳五株,自稱為「五柳先生」. 公元605年開封至揚州段的汴河開通,河堤種柳數以千萬.

隋煬帝姓楊,御賜垂柳姓楊,並張榜告示民眾:種活柳樹一株,賞細絹一匹.百姓聞之,爭而植種,使柳得寵一時.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時,既親自種柳,又大力倡導民間百姓在柳江和城周圍廣植柳樹.當翠柳成行、綠蔭展姿、民眾雀躍、風光勝昔之時,他興致勃勃,作詩自嘲:「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 貞觀15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姻時,親自從長安帶去柳樹,栽植於拉薩大昭寺門前,這些柳樹被後世稱為「唐柳」. 宋朝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時,曾在主持實施疏浚西湖之際順築長堤,繼而在長堤上栽植柳樹若干株.數年後柳煙籠紗,使西湖倍增秀色,這就是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

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愛柳如寶.他任揚州太守時曾在平山堂掘土栽柳,並在一首詞中寫道:「手栽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後人每當綠柳成蔭、遊人雲集之時,均譽稱垂柳為「歐公柳」. 明末清初名作家蒲松齡在淄州滿井莊時臨泉而居,並在宅前泉邊植柳,自號「柳泉居士」. 著名畫家豐子愷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時,曾在居室牆邊栽種柳樹一株,當小樹生機盎然、展現風采時,他歡愉地為其居室題名為「小楊柳屋」.

2023年春,**同志與警衛員一道在司令部所在的大院裡種垂柳六棵,並在柳樹中間空地上安放石桌石凳,賀老總幽默風趣地稱其為「六柳亭」. 柳俗柳趣別有情 春風和煦,柳枝飄搖.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曰:

「漏洩春光是柳條」,說的是柳是報春的使者.自古以來,柳樹以其婀娜多姿的風采,深受人們的喜愛,形成了許多與柳有關的風俗和逸聞趣事. 插柳遊春之俗.

我國古代有寒食節那天家家門前插柳枝的風俗.到宋代時,這種習俗更盛,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取生機勃勃之意.民間早就有「清明不帶柳,紅顏成皓首」的諺語.

頭上戴上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到郊外踏青遊春,柳色把春天帶到了人們的心裡. 折柳贈別之俗.這裡有兩個寓意:

一是柳極易生長,用它送友比喻無論漂泊何處都能枝繁葉茂;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史載,折柳贈別之俗,始於漢代.唐代詩人王維在「渭城曲」中寫道: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送別名作,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贈柳示愛之俗.

春柳婆娑嫋娜,萬縷柔絲,自古就被視為綿綿愛情的象徵.贈柳既能傳情,亦表示忠貞之愛.「系春情短柳絲長,隔花人遠天涯近」.

自古以來,春柳就成為文人墨客筆下讚美愛情的題材.唐人孤獨及「官渡柳歌」詩云:「遠客折楊柳,依依兩含情」,寫出了情人在柳下相贈柳枝,傾吐內心的纏綿戀情.

楊柳尚有一奇,即與眾多歷史典故擁有不解之緣.公元605年,隋煬帝下旨開鑿濟渠,在大堤兩岸栽植柳樹.楊廣詔令庶民百姓每栽活柳樹一株,欽賜細絹一匹,並御封柳樹姓楊.

白居易在「隋堤橋」一詩中,專詠此事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五百里.」 有趣的是,古代軍營對柳竟也情有獨鍾.

「戰國策」載,楚國射手養由基身懷絕技,能「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於是,「百步穿楊」,威名遠揚.漢文帝時,太尉周亞夫駐軍咸陽細柳,從此軍營泛稱「柳營」;晉陶侃駐守武昌,營寨到處植柳,一都尉盜柳移植私苑,陶侃知後責問其「此是武昌西門之柳,何因來此?

」都尉只得原璧奉還.自此柳又多了「官柳」這一別名.

為什麼我國古代仔有大量的送別詩

相傳古時候的人抄是非常重情襲 重義的,相識一個人和他做了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無所不談,相互幫襯,相互學習,但相聚在一起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總有離別的時候,古時候交通非常不便,離別以後想要再相聚甚至見面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甚至一別就成了永別,因此,每到離別的時候,心裡有萬分感慨,千言萬語都無法表...

古代人喝酒為什麼要用袖子擋著

飲酒在中國的席面上是一種禮儀,其實用袖子擋住也是一種禮儀。這表示對對方的尊重,這個酒喝下去臉面是不是好看,都可以被擋在袖子後面。女人也是同樣的效果,可以遮住自己仰起脖子的樣子。史籍上的記載,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了釀酒的技術,中國基本上算是酒文化的發源地了。自從有了釀酒技術之後,就備受國人的喜愛,不管是...

離開母校,你會不禁想起古代詩人送別朋友的一句詩是

贈汪倫 李白 李白登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