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是怎樣概括語文教育特點的

2021-03-04 00:08:00 字數 4806 閱讀 9279

1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是怎樣概括語文教育特點的

2樓:沔城溼人

在社會發展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工業經濟時代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

小學語文教育亦由《語文教學大綱》走向了《語文課程標準》

,由靜態的被動性要求轉向了動態的

主動性建議。可以斷言,

《語文課程標準》將成為今後很長一段時期語文教學的「航標燈」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積極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是當前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對「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理念的理性認識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語文課程標準》所闡述的基本理念中的一個,落實這

個「理念」是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教育目的」的前提。全面深入地理解

這一「理念」

,並用它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的語文教學就不會偏離方向。對此,我談

四點初淺的認識。

1.三大方面。

《語文課程標準》

把語文教育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學生反

應的多元性;

二是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是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學生

的良好語感以及整體把握的能力。

2.三種角度。

上述的「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主要是從語文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相互關係的角度來談的;

第二方面主要是從該課程的實施過程來講的;

第三方面主要是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與學生相

互關係的角度來界定的。

總而言之,

課程標準主要是從課程的內容、過程、

物件與學習主體

關係的角度來確定語文教育的特點的。

3.兩大特性。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理念具有兩大特性,其一是主觀性,其二為客觀性。

其中,「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是客觀的;

「學生反應

的多元性、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學生良好的語感以及整體把握的能力」是主觀的。

4.七大元素。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這一理念,

具體包含有七大元素,

它們是:

課程的人文性、

學生反應的多元性、

課程的實踐性、

學生的實踐能力、漢語言文字的特點、

學生的語感以及

整體把握的能力。其中,具有客觀性的三大元素其「變數」較小,相對較為穩定,在教學中

起著一定的「載體」作用;具有主觀性的四大元素其「變數」較大,特性活躍,在教學中將

凸現其過程中的「操作性」。

如何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3樓:理想很豐滿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這種說法,對於語文教學、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無疑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那麼,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根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說法,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即文化性)、實踐性、民族性的統一。(剩餘1227字)

如何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育的特點

4樓:愛漂漂淼淼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是2023年頒佈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基本理念。

課程立足於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是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相適應的。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素養提高到如此重要的位置,那麼,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包括: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聽、識、讀、說、寫的基本能力,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良好的語感,深刻的思維,基礎的人文修養和審美能力,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進行思維的能力等等。

語文素養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它不僅是語言文字的知識、技能,而且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它的形成不僅靠傳授、訓練、習得,而且靠長期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積累;它不只是靜止的結果,而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逐步形成,不斷髮展,陪伴終身,永遠受益。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個特點要求語文課程必須十分重視和關注人文教育的內容。實際上,作為「文選集」的課文,篇篇都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正如於漪老師所說:

如果開啟用漢字寫的一本書,就好像進入一個畫廊,一幅幅畫爭先恐後地向你的感官申訴它的喜怒哀樂。況且兒童的生命發展迫切需要諸如品質、情操、境界、抱負、情感等人文的東西。這些「人文細胞」的注入、滲透,將使他們的人生得以感悟,靈魂得以淨化,生命得以閃光。

這樣的課程資源,我們能捨棄嗎?因此,引導學生對語文教育中的人文內容的解讀和吸納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

當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告訴我們,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應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它和語言文字的學習始終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師應在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同時,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認識,受到人文教育。

脫離了語言文字的學習,單純從課文的情節內容出發去進行人文教育,就不成其為語文教育了

另外,對使用「工具」的必要訓練和對「人文」內涵的感悟,必須恰當地把握。人文內涵的感悟、情感的體驗是個性化的,模糊的、意象的。它應該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滲透。

教師只能啟發、引導,而不能生硬地灌輸、說教。而語言文字的訓練是以學習語言為主攻方向,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積累、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為著眼點的訓練。課堂上恰當地引導學生理解、運用語言,能加深對內容的感悟,而對內容的感悟、體驗,能促進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訓練」和「感悟」應和諧地統一在語文教學之中。

再則,《課標》從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角度界定語文課程的性質,這意味著在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應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教學中,做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促進學生人格、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引導學生關愛生命、熱愛生活。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端正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對人文內涵的深刻感悟。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要把握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有必要了解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首先漢字形聲義俱全,資訊量遠遠大於任何拼音文字。

它的形成和發展與自然、社會生活和實踐緊密相連,不僅有**於自然生活圖形的象形字和具有實踐含義的指事會意字,還有佔漢字絕大部分的與社會生活和實踐息息相關的形聲字。以漢字為基本單位而構成的書面語言,源於生活和實踐,整齊靈動,適合於表達微妙的情感和模糊美的意境。然而種種情感和意境等資訊的傳遞除了靠輸出方語言的完整準確之外,還要靠接受方對語言的心領神會,靠心靈的感悟,而這個感悟與用心閱讀的程度、閱讀量的多少、自身的素養以及實踐經驗有關。

因此,《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讓學生聯絡生活識字,在閱讀實踐中識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在這一方面已有新的突破。如一年級下冊,第14主題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裡,讓學生認識一些「木」字旁的字,並想想為什麼這些字都有「木」字旁,家裡還有什麼東西寫出來帶「木」字旁;在《車的世界》這一主題單元裡,讓學生乘公共汽車仔細觀察車上有什麼,認識車裡的字;等等,都非常明顯地體現了這種特點。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漢字的特點,掌握教材編排的用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強朗讀訓練。傳統的語文教學經驗有其深厚的文化積澱,符合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的思想。

讀是發展語言的重要手段,讀能讓學生在最基本的語言實踐中走進語言,感知語言,積累語言,讀還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地對語文材料進行**,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的選文淺顯、有趣,適合兒童閱讀。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光靠課本上的不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內解決不了,北師大版實驗教材注重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如一年級下冊學習了「車」這一主題單元后,這一單元的語文天地裡就設計題目,讓學生收集車票或有關車的**資料,互相交流。學習了「元宵節」這一主題單元后,在語文天地裡讓學生讀兩幅對聯,再收集幾幅。過新年,家家戶戶貼著的對聯,也許孩子沒有太在意。

但教材在新年過後第一單元裡就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在語言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律。

口語交際是口頭語言的傾聽、交流和表達。寫作是書面語言的交流和表達。它們都屬交流和表達。

語言的交流和表達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以往的語文教學重書面表達輕實際生活中的口語交際。而指導書面表達的寫作教學往往也脫離學生的實際,脫離學生的生活。

學生害怕作文,寫出來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假話、空話不少。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教材從語文學科自身特點出發,注重生活,注重實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在一定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給學生提供條件和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鼓勵寫想象作文,在寫作實踐中學習寫作。如一年級下冊學習「元宵節」這一主題單元后,讓學生說說過年過節,親友們來家裡做客,你是怎樣做主人的;學習「朋友」這一主題單元后,讓學生討論:

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是怎樣表示你的關心;讓學生做朋友卡片;學了《雨鈴鐺》一文後,啟發學生想象,你覺得春雨象什麼,春雨還在招呼誰,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根據語文課程人文性、語文學習實踐性、語言文字獨特性的特點,對語文教育提出具體實施的意見和目標。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的編寫很好地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在課改實驗中我們應準確把握,使我們的每一個教學行為都能「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語文課程 標準 提出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與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相聯絡,語文素養代替語文知識和能力成為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 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2017版 講述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1.堅持立德樹人...

《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語文課程標準 提出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與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相聯絡,語文素養代替語文知識和能力成為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