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教我們正確應對別人誤解的態度的詩句是什麼

2021-03-03 23:43:27 字數 3306 閱讀 7123

1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瞭解(可以是不瞭解情況,不瞭解我,不瞭解等等,但這個代詞究竟代表什麼含義,只孔子知道),但我並不生氣。

2樓:匿名使用者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己。

論語中當別人不瞭解自己或誤解自己時應採取的正確態度的是哪一句

3樓:116貝貝愛

論語中當別人不瞭解自己或誤解自己時,應採取的正確態度的一句話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白話釋義:孔子說:"學習後經常實踐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孔子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寫作背景:

在春秋時代,社會變化十分劇烈,反映在意識領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生動搖,傳統觀念似乎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危機。於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論語》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文章簡介: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

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

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4樓:雲遮世說

1、原文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出自《論語》第一章,《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翻譯: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4、解說:人不知而不慍:「知」在古代漢語裡,除了相當於 「知道」、「知識」外,還經常與「智」字通用,相當於「智慧」。

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後一個「知」,即為聰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慍」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講。

「知」作「知道」講的時候,首先可以與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釋為「瞭解」。是說咱的才華、能力不被瞭解,不被賞識,得不到提拔重用,咱也不必鬱悶,也不必生氣上火,該怎麼幹還怎麼幹,心平氣和,一如既往。這樣的表現是合乎君子的修養的。

孔子告誡我們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別人不瞭解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瞭解別人,誤會了別人。 「知」還可以解釋為「理解」。

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確的主張,明明是對他人對社會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贊成、不支援、不褒揚,有時還會招致些誤會、曲解甚至誹謗、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生氣,不抱怨,不惱怒,不頹廢,不放棄,繼續行善積德,探求真理,絲毫不在意自身的譭譽。這樣的修養、德行,當然符合君子的品行。

以上兩層含義,是說的別人怎麼看自己,我如何對待。當自己不被別人瞭解的時候,問題可能出在溝通不夠。要主動多溝通、多交流,當然還要注意方法恰當。

不被理解的時候,或許需要做些解釋、疏通的工作,有時則需要耐心的等待,時間會證明一切。 下面一層,是說自己怎麼看別人、怎麼對待別人。如果把「知」解釋為「智慧」,「人不知」就是跟自己相處的人不聰明、不明智,腦瓜不靈活,怎麼辦?

跟這種人相處,也不生氣,給他以足夠的尊重和寬容。

5樓:哀忠曲雪

《論語.為政》記載,孔子說過「人不知而不慍」。這應當是在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所採取的正確態度和方式。

一個人如果自認為很有才學、才幹,卻沒有被社會發現、沒有被領導看重,心裡一般都會很委屈、憋悶,感覺懷才不遇,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消極表現。古往今來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可以說太多了。如果不因為懷才不遇而不高興,一直泰然處之,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這需要極大的胸襟和氣度,不是有樂觀的態度就可以做得到。有了這樣極大的胸襟和氣度,也一定能夠表現出極好的風度。而具有這樣極大胸襟和氣度,表現出這樣極好風度的人,在孔子看來當然是已經達到君子的高度了,所以才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八則》選取了《論語》的這段內容,即,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7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論語》中當面對別人的誤會,我們應該________,__________. 闡述當別人不理解甚至誤解自己

8樓:蘇瑾年

呵呵、初中生( ⊙o⊙ )哇。脫離初中都好幾年了、如果木有記錯的話、答案應該是這樣

滴——第一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二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三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再多告訴你幾個、方便你以後學習用——.《論語》中孔子論述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中體現實事求是的精神,倡導謙虛態度的兩句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望採納、、、

9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中的什麼常用來表達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

10樓:花朵是看倒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當別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準則。或者誤解自己的時候,不生氣。這不也是君子的作風嗎?

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的時候,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正確態度的是-----------,--------------。

11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2樓:琥珀玫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新媽媽如何正確應對寶寶牙痛

剛長出牙齒後寶寶特別喜歡去咬東西,這樣一來寶寶非常容易患口腔疾病,包括牙痛 牙齦腫痛等,讓寶寶的心情非常的鬱悶,也讓新媽媽非常的難過,那麼新媽媽該如何正確應對寶寶牙痛呢?小兒牙痛如何 一 使用牙線把殘存在牙齒內的食物殘渣清除乾淨,並使用牙刷輕輕地刷患牙周邊的區域。二 不要去嘗試把阿司匹林放在孩子的牙...

連孫儷都逃不過的中年危機,正確應對的方法是什麼

中年危機是每一個人都恐懼的一個階段,好像一個無底洞誰都逃不過他的魔咒,別說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連像孫儷這樣的女明星都會有逃不過中年危機的感覺,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生理上一定會有一些變化,尤其是女性,鬆弛身體走樣是難免的,這是人力無法逆轉的,我們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正確應對中...

鋼琴演奏中的踏板,如何正確應用,鋼琴的踏板怎麼使用啊

鋼琴上的踏板一般是3個,中間的那一個,立式和平臺鋼琴結構不一樣,所以中間踏板的功能是不同的.左邊的那個是弱音踏板,就是當某些段落需要整體都比較輕的時候用左腳踩的.右邊那一個踏板是用的最多的,這個踏板的用法基本有如下2種 1.是根據節奏來換的,腳和手同時落,同時起.是為了強調節奏重音用的.2.這個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