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為」都有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矣的意思都有什麼

2021-03-30 15:36:23 字數 5731 閱讀 2056

1樓:唐冠玉長朔

大概是以下這些意思吧:

(1)成為,變成。例:①此何遽不為福乎?②處遂改

勵,終為忠臣。

(2)做。例: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②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3)作為,當作。例:①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②何以為計?

(4)是。例: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捫之,始知其為壁也。

(5)以為,認為。例:①孰為汝多知乎!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週年處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何辭為?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8)指心理活動。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有。例: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②敢用是為怨望。

(10)將來,將。例:①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②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11)治理。例: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

(12)裝作。例:為除不潔者,引入。

(13)為了。例:①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14)給,替。例: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②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15)對,向。例:①不足為外人道也。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③為之奈何?

(16)因為。例: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17)則「於」,在,當。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2樓:所才肇項

1.《動》做;幹。《

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之,則難者亦易矣。」

2.《動》發明;製造;製作。《活板》:「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活板。」

3.《動》作為;當作。《公輸》:「子墨子解帶~城,以牒~械。」

4.《動》成為;變成。《察今》:「向之壽民,今~殤子矣。」

5.《動》是。《出師表》:「宮中府中,俱~一體。」

6.《動》治;治理。《論積貯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7.《動》寫;題。《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其名。」

8.《動》以為;認為。《鴻門宴》:「竊~大王不取也。」

9.《動》叫做;稱做。《陳涉世家》:「號~張楚。」

10.《動》對待。《鴻門宴》:「君王~人不忍。」

11.《動》算作;算是。《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

12.《動》擔任。《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相。」

13.《動》對付。《鴻門宴》:「今者出,未辭也,~之奈何。」

14.《介》表示被動。《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宋國笑。」

15.《連》如果;假如。《戰國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賓語的作用;用於句尾,表示感嘆或疑問。《蘇武》:「何以汝~見?」《鴻門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魚肉。」

文言文中的矣的意思都有什麼?

3樓:曉龍修理

文言文中的矣的意思有5種解釋,具體如下: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來久~。悔之晚~。

2.表示感嘆:大~哉。

3.表示堅決、肯定。

4.確實 。如:吾老矣。

5.表示完成時態。

矣拼音:yǐ注音:一ˇ

部首:矢部,部外筆畫:2畫,總筆畫:7畫,五筆:ctdu,倉頡:iok,鄭碼:z**a

四角:23804,結構:上下,電碼:4248,區位:5051,統一碼:77e3

筆順:フ丶ノ一一ノ丶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某矣[mǒu yǐ]

自稱之詞。猶某也,我。矣,語氣詞,無義。

2.憊矣[bèi yǐ]

疲憊,極度睏乏。

3.已矣[yǐ yǐ]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4.足矣[zú yǐ]

充分,夠量。

5.笑矣乎[xiào yǐ hū]

笑菌的別名。

4樓:瀛洲煙雨

1、表示陳述。相當於「了」。

司馬光《資治通鑑 赤壁之戰》:「亊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譯文:情況禁忌而不做決斷,禍事很快就會降臨了。

2、表示感嘆。相當於「啊,呀」。

《列子 湯問》:「甚矣,汝之不惠!」

譯文:你太不聰明瞭!

3、表示命令或請求。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傳》:「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

譯文:公子好好努力去做吧,我不能跟從您。

4、表示疑問。

《史記 平原君虞卿傳》:「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

譯文:先生您來到我趙勝的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

文言版《說文解字》:矣,語已詞也。從矢,以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矣,是一個表示話已說完的語氣虛詞。字形採用「矢」作邊旁,採用「以」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鮮矣[xiān yǐ]

少也。2、某矣[mǒu yǐ]

自稱之詞。猶某也,我。矣,語氣詞,無義。

3、憊矣[bèi yǐ]

疲憊,極度睏乏。

4、已矣[yǐ yǐ]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5、足矣[zú yǐ]

充分,夠量。

5樓:匿名使用者

矣yǐ語氣助詞。

1、形聲字。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從矢以聲。「以」也可以理解為象矢飛逝的聲音,是完成的語氣。本義:語氣詞,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可譯為「了」。

2、表示完成時態。

骨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3、表示堅決、肯定。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繫辭下》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4、確實。

吾老矣,無能為也已。(《左傳》)

5、表示感嘆。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史記·伍子胥列傳》

子適衛,冉由僕。子曰:「庶矣哉!」——《論語·子路》

奕之時義大矣哉!——沈約《棋品序》

而在古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6樓:石頭說世界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代詞、名詞、動詞、連詞、助詞及詞綴。

1、代詞。

表示你;你的。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記王忠肅公翱事》

2、名詞。

即「而」作為象形字的本義:鬍鬚。

3、動詞。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4、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錶轉折關係。如:「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 《餚之戰》

表修飾關係。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說》

表假設關係。如:「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信陵君竊符救趙》

表並列關係。如:「苟粟多而財有餘。」 《論積貯疏》

表相承關係。如:「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表示遞進關係。如:「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 《勸學》

表因果關係。如:「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擴充套件資料:而的用法

⑴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朝而往,暮而歸。

掩口胡盧而笑。

⑶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

人而無信,不知其也。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秦師輕而無禮。

7樓:甘悅來修淼

而一、用作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滕王閣序》)(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觸龍說趙太后》)(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二、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三、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8樓:君如墨伊似水

一、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譯]:「這兒,你的母親曾經站立過」。

二、連詞。

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譯]:「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嗎?」

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譯]:

「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譯]:「學了知識而且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

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譯]:「河曲有個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

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譯]:「後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隻狼又追上來了」。

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潤澤,深水潭生長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如果說管仲懂得禮,那還有誰不懂得禮呢?」

文言文要戚為伴中的要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親和戚各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沒法結合前後文理解。從字面理解,有兩種意思 1 要讀y o,邀請的意思 2 要讀y o,想要 希望 讓的意思。文言文中的 親 和 戚 各是什麼意思?親 1父母。莊子。養生主 可以全生 可以養 親戚 內外親屬,包括父 母和兄弟。墨子。節葬 秦之西有 儀渠之國者,其 死,聚柴薪而焚之...

文言文「著」的意思,文言文 「著」的意思都有哪些?

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顯露 顯著 寫作 附著 穿 居於,處在 加上。一 著的釋義 著作。二 字源解說 箸 著 著 三個字,同出一源。古籍常可通用,現在則往往有別。箸 以 竹 表義,以 者 古音近 諸 表音,本義是 筷子 箸 的一些義項後寫做 著 著 又分化出 著 字。三 組詞 原著 編著 著作 著名 ...

文言文甚什麼意思,文言文甚是什麼意思

甚的古文意思 sh n 形 厲害 嚴重。鄒忌諷齊王納諫 由此觀之,王之蔽 矣。形 比 厲害 超過。邵公諫厲王弭謗 防民之口,於防川。形 深奧 繁瑣。五柳先生傳 好讀書,不求 解。副 很 非常。論積貯疏 生之者 少而糜之者 多。代 什麼。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官人,吃 下飯?甚雨 急驟的暴雨。很什麼 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