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裡的「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裡的「其」代之的是父母還是子女

2021-03-28 16:13:48 字數 4720 閱讀 5444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愛他的孩子,就給孩子選擇一個好老師來教。可對於自身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恥。其是孩子自己

2樓:匿名使用者

既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而是指自己!

3樓:呀**

第一個其,是在指父母,第二個說的是子女。

4樓:慕容司琴

給自己孩子找老師的那些人

<師說>中的「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翻譯!!!!

5樓:天佐

因為愛他的孩子,就給孩子選擇一個好老師來教。可對於自身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

6樓:說過吥在乎

愛他的孩子,所以就給孩子選擇個好老師,對於他自己,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7樓:匿名使用者

愛護自己的孩子,為他選擇自己認為好的教師來教導他,而他自己,實則是根本看不起教師的。

8樓:止景隋冰

愛自己的兒子,選擇優秀的老師的來教他,但是對於孩子自己來說,以求教老師作為恥辱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的翻譯是什麼?

9樓:睜眼嗎閉眼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

這句話出自韓愈《師說》,原文如下: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在文章中,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並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韓愈借文章批判了那時社會上的「恥學於師」的不良風氣,指出「師」不光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這種教人讀書、認字的老師,更應該是能「傳道受業解惑」的這種有所成就、可以帶給學生更深層次教育的老師。

10樓:柔曼華哀夏

因為愛他的孩子,就給孩子找一個好老師來教。可對於自身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

望採納~

11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喜歡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

這句話出自唐代韓愈的《師說》, 這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

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師說》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他是這個運動公認的領袖,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於師」的壞風氣寫的。

文章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

12樓:蔣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的翻譯:因為愛他的孩子,就給孩子找一個好老師來教他。可對於自己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恥辱。這真是糊塗啊!

這句話出自韓愈的文章《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

這篇文章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意思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疼愛他們的兒子,選擇好老師來教育,但是他們本身卻對老師看不起!

14樓:匿名使用者

本句意思是:因bai為愛他的孩子du,就給孩子找一個好zhi老師來教dao。可對於自身版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

權恥。這真是糊塗啊!這句話出自《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

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的翻譯

15樓:向上攀爬的

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

1、出處

出自唐代韓愈的《師說》。

2、原文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3、釋義

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並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

16樓:手機使用者

因為愛他的孩子,就給孩子找一個好老師來教。可對於自身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

望採納~

17樓:小飛燕

英文:if, in the choice of teachers and teach themselves, then teacher.

意思是:因為愛他的孩子,就給孩子找一個好老師來教.可對於自身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

18樓:金萊克洛克倫

(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們的孩子;(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隨老師(學習)為恥;

19樓:匿名使用者

複製也專業點啊,連後面一句"惑矣。"的翻譯也paste進來...

20樓:匿名使用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教育孩子首先自己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表率

21樓:暄妍

love his son, choose the teacher teach is to the body, also is the shame division

文言文《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是什麼意思?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愛他的孩子,就給孩子找一個好老師來教。可對於自身的學習,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

23樓:匿名使用者

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對於自身來說,卻以從師學習為恥。糊塗啊!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其什麼意思

24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韓愈<<師說>>,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是說對於自己就以從師為恥,真是糊塗啊。

25樓:宿命本無能為力

1、「於其身也bai,則恥du師焉」中「其」假zhi借為代詞:他。身dao:自身、自己。

於其身內:對於他容自己。

2、原文: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師說》

3、譯文:

(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中「其」字是什麼意思?

26樓:宿命本無能為力

1、「於其身也bai,則恥師焉」中du「其」假借為代詞:zhi他。身:自dao身、自己內。於其身:對於容他自己。

2、原文: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師說》

3、譯文:

(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

師說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唐代詩人韓愈的《師說》古詩的意思

主要就是勸人們都要拜師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 講授學業 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老師 出生在我之後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

求師說原文及翻譯課文解析韓愈師說的翻譯和文章文體內容的分析只要翻譯,不要原文

古時候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而不從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出生比我早的人,他聞知道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 比我出生遲的人,他聞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當作老師,我學習的...

馬說裡韓愈的具體,馬說 裡韓愈的具體資料

韓愈 768 824 字退之,河南河陽 今河南省孟縣 人。祖籍昌黎,人稱韓昌黎或稱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學家 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撫養。馬說 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 795 800 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 待命 40餘日,而 志不得通 足三及門,而閽人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