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的寫作背景

2021-03-28 00:11:32 字數 4982 閱讀 2263

1樓:森海和你

寫作背景:2023年,楊絳的丈夫錢鍾書逝世。一生的伴侶、女兒相繼離去,楊絳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

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家庭63年的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作品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以「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楊絳用夢境的形式完整地記錄了這一「萬里長夢」,講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後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先後離去的過程。

第三部分楊絳採用回憶錄的寫法,從生活裡的每一件小事下筆,記錄了自2023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2023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我們仨》自始至終彰顯著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識分子人文情懷:一是摯愛親情的濃墨抒發;二是愛國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識分子人格精神的寧和凸現。作品用樸實的語言和生活化的態度,向讀者講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隻有家,才是最好的港灣。

該書從女性視角出發,以平實而細膩的語言,揭示了一個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深深不捨。

作者在作品結尾所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我不知道。

我還在尋覓歸途。」寓所與驛站,古驛道和醫院,虛虛實實,相互交錯。而虛實交錯中,更使讀者親歷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全書虛實互補,虛實相生。以實筆寫生,以虛筆寫死。這樣一來,「生」的部分寫得充實而豐厚,楊絳一家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徵、人生歷程歷歷在目。

那些實實在在的故事,那些生動有趣的細節,給讀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以「夢」的形式描寫女兒和丈夫最後的歲月,以虛筆寫死,也許一方面是由於那一段是作者不願去回憶的、讓人撕心裂肺的歲月,她還沒從傷痛中走出來,不願再重複親人所受的痛苦和折磨。

2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我們仨》的創作背景:

據該書編輯董秀玉回憶,該書的最初設想,是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父母,楊女士寫父女倆,錢先生寫他眼中的母女倆。到2023年10月,患病的錢瑗已經非常衰弱,她請求媽媽,把《我們仨》的題目讓給她寫,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下來。

2023年,楊絳的丈夫錢鍾書逝世。一生的伴侶、女兒相繼離去,楊絳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家庭63年的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擴充套件資料

《我們仨》自始至終彰顯著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識分子人文情懷:一是摯愛親情的濃墨抒發;二是愛國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識分子人格精神的寧和凸現。作品用樸實的語言和生活化的態度,向讀者講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隻有家,才是最好的港灣。

該書從女性視角出發,以平實而細膩的語言,揭示了一個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深深不捨。作者在作品結尾所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家在**,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寓所與驛站,古驛道和醫院,虛虛實實,相互交錯。

而虛實交錯中,更使讀者親歷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從全文看,楊絳散文平和的風格更體現為緩急有致、悲喜相濟的結構。解放後,諸多政治運動給知識分子許多壓抑和苦悶,每寫至此,便會轉寫一段趣事,以緩激憤之情。寫鍾書病重,語速急速迫促,轉寫普通人家的溫情,緩緩道來,語調溫柔平靜。

緩疾交錯,悲喜相濟,最終達到「和」。其實現實生活中並無單純的快樂和苦惱,兩者總是雜糅在一塊,中和一體。楊絳以平和之心去認識生活和採頡生活的時候,自然切中了生活的自然規律,也切中了「以和為貴」的古典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對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一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的家庭故事。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只有兩頁;第二部分《 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濛蒙,虛虛實實,亦幻亦真,可能是屬於「後現代主義」的文學。

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

在懷念往日的生活,楊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溫暖而洋溢著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葉,像冬日的陽光,那樣平靜而柔和,即使如「*****」 那段歲月,那段扭曲了人的心靈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的筆下,只不過對生活變化的一種適應。

4樓:ws玻璃心珍珠淚

寫作背景 2023年時,楊絳的丈夫錢鍾書逝世,女兒和丈夫相繼離去,楊絳晚年之情景並非一般人所能體味的。在女兒丈夫離去的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這個家庭63年點點滴滴的生活,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我們仨 楊絳內容簡介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仨》講述的是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女兒與丈夫先後病重去世,作者在書中以夢幻的形式表現了這段深重的情感經歷。

第三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2023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2023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錢鍾書逝世。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2023年)先他們而去。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絳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

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最初設想,這本書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父母,楊女士寫父女倆,錢先生寫他眼中的母女倆。到1996 年10 月,錢瑗已經非常衰弱,預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請求媽媽,把《我們仨》的題目讓給她寫,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下來。

躺在病床上,錢瑗在**的幫助下斷續寫了5 篇,最後都不能進食了,還在寫。楊女士見重病的女兒寫得實在艱難,勸她停一停。這一停,就再沒有能夠重新拿起筆。

錢瑗最後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2023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

6樓:霽雨若初

作品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以「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楊絳用夢境的形式完整地記錄了這一「萬里長夢」,講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後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先後離去的過程。

第三部分楊絳採用回憶錄的寫法,從生活裡的每一件小事下筆,記錄了自2023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2023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7樓:歐陽明珠眼鏡

您好!新年快樂!

《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2023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2023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本書是楊絳女士在愛女和丈夫相繼去世後所寫的思念文章。本刊所節選的是該書的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記述了這個大學者家庭的日常生活,從早年留學英倫,成家育子,到回國執教,相守相助。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這兩位學者學術之外的單純與溫馨。

楊絳和錢鍾書,確實是很有才的一對。

看慣了網上虛幻的情情**,應該好好看看楊絳的這本書。《我們仨》秉承楊絳一貫的平淡樸實卻見真章的風格,讓人在日常瑣事的平淡中體味生活的本真。

。。。希望您滿意。。。

8樓:匿名使用者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圍城》、《洗澡》兩部暢銷書更令他們聲名遠播。然而,人們對其家庭生活卻不甚瞭解。2023年,錢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女士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2023年)先他們而去。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女士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我們仨》珍藏版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女士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2023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2023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天上人間,陰陽殊途,卻難斷摯情。楊女士獨伴青燈,用心靈向彼岸的親人無聲地傾訴著。作為老派知識分子,她的文字含蓄節制,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瀰漫在字裡行間,令讀者無不動容。

生命的意義,不會因為軀體的生滅而有所改變,那安定於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已經把他們仨永遠聯結在一起,家的意義也在先生的書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

9樓:山海軒

內容簡介

錢中聯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圍城

》、《洗澡》兩部暢銷書更令他們聲名遠播。然而,人們對其家庭生活卻不甚瞭解。2023年,錢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女士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2023年)先他們而去。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女士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女士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2023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2023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天上人間,陰陽殊途,卻難斷摯情。楊女士獨伴青燈,用心靈向彼岸的親人無聲地傾訴著。作為老派知識分子,她的文字含蓄節制,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瀰漫在字裡行間,令讀者無不動容。

生命的意義,不會因為軀體的生滅而有所改變,那安定於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已經把他們仨永遠聯結在一起,家的意義也在先生的書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

我們仨的片斷賞析,《我們仨》摘抄賞析

人間不bai會有單純的快樂du。快樂總夾帶著煩惱zhi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dao 我內們一生坎坷,暮年才 容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鍾書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現在只剩...

楊絳的簡介,《老王》的簡介,楊絳的簡介

楊絳 1911年7月17日 2016年5月25日 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 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 法語 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 唐 吉訶德 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 稱心如意 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

楊絳的語錄

楊絳語錄 1.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2.我甘心當個 零 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3.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褲野 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4.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