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文化與希臘文化在宗教方面的差異最好能有點例子,是論述

2021-03-23 21:41:36 字數 5443 閱讀 4191

1樓:雪幽

信仰不同,羅馬信仰天主教,希臘信仰的是神,如宙斯

結合例項論述古希臘文化和古羅馬文化的內在聯絡和本質差異。(字數越多越好)謝謝!

**古希臘文化,古羅馬和**教文化的異同

2樓:13862590347林

在西方傳統中,人們習慣稱西方文化(文明)為「**教文化」或「**教文明」。這是因為西方文化有著三大源頭;

1。以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文明,發展為後來的科學傳統;

2。古希伯來文明和猶太教從對上帝的敬畏,引發出宗教原罪思想;

3。古羅馬法制文明,發展為近代法制觀念。而這三大文明都彙總於**教,並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構築起龐大的文化體系。

希臘文化、羅馬文化與**教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絡和本質差異

羅馬文化中對希臘文化有一個繼承關係,主要表現在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關於希臘古典哲學的繼承,同時,由於在古希臘自然科學的那一部分東西都包含在古希臘哲學之中,因此,羅馬文化也把自然科學這一部分也繼承下來了。

另一個方面就是全盤繼承了古希臘的宗教,古希臘的宗教是多神教,因此,在**教出現以前,羅馬也是一種多神教的宗教。

而希臘的政治制度古羅馬沒有繼承下來。希臘實行的是一種民主制度,而羅馬實行的是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這是希臘和羅馬的一個本質區別。

**教文化和羅馬文化也有一個繼承關係。這裡面,**教文化主要繼承了羅馬文化中的哲學和自然科學,並以此對耶穌創立的**教進行了改造,使**教由一個民族宗教上升為世界宗教。在**教歷史上,比較公認的研究認為,完成這項工作的是保羅。

羅馬文化和**教文化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一個是宗教內容上的變化,羅馬文化原來是多神教,後來吸收了**教後,變成了**教的一神教。這是一個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轉變。有的西方社會學家據此認為,由於一神教是宗教的最高階段,因此羅馬帝國由多神教向一神教轉變具有本質上的意義。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學者都同意這個觀點。

另一個是在政治制度上,在羅馬文化中,**教的教會領導人是由羅馬帝國的皇帝確定的,羅馬帝國的皇帝對教會有無上權威。而在**教文化中,國王即位是要由教會同意的,甚至在一段時期內,國王的選擇也是有教會決定。

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大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摘要: 古希臘和古羅馬這兩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搖籃,留給我們一個無論是文化史上還是藝術史上的難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臘文化又是羅馬文化的源頭,羅馬文化在其基礎上不斷地發展創新,創造了許許多多獨樹一幟的文化,藝術構想和傑作。

經濟發展模式

希臘是由本土半島和一些散落在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島組成的。它三面環海,只有北面與陸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屬於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它的農業難以發展,為了生存,希臘人學會了和其它地區進行農產品的交換,並逐漸形成了地中海地區繁榮的**往來。

羅馬的環境和希臘類似,它地處今義大利半島,是一個多丘陵,多沼澤的地區。因此農業也不十分發達。但羅馬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像希臘一樣通過自由**,物物交換。

它使用的是一種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擴張。為了滿足羅馬帝國日漸龐大的糧食、財富的需求,羅馬人選擇了不斷地侵略。依靠著強大的軍隊、**,羅馬從昔日臺伯河邊上一個卑微的小城一躍成為統治著200萬平方英里的帝國的中心。

每天碼頭,道路都有成百上千的船隻,車輛抵達羅馬,源源不斷地帶來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糧食穀物。同時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膨脹,使得對這些物資的消耗急劇增多,反過來這又導致了羅馬帝國的繼續擴張,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它由始至終都伴隨著羅馬帝國。相比而言,為了抵禦惡劣多變的海上環境,希臘發展起來的卻是一種互相合作的良性競爭模式。

並且,後者己滲入當代西方人的精神領域。除此之外,希臘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商人進行的海外和地區間的**往來和本土的農民耕種。希臘城邦中的奴隸數量比羅馬少得多,羅馬經年累月的征戰,帶來財富的同時還有大批大批的奴隸,這些奴隸廣泛地分佈在大部分的產業,比如採礦,冶金,駕船,鋪路和大型建築的建造。

可以這樣說,古羅馬的偉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隸創造的。

總的來說,希臘和羅馬的經濟發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這些思想的以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只要稍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後世西方各國基本上都經由了這兩個階段,比如歐洲新帝國對非洲,美洲的海外擴張,奴隸**,儼然是羅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時期廣泛存在於各國之間的**往來卻又是希臘式的重現。

政治與民主

一談到民主,我們就會想到當代西方的「人權」社會,但民主這個字眼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希臘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給予幾百人或幾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剝奪了數以萬計的奴隸與自由民參與政事的權力。當時希臘民主的要義就是:

多數人的統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生活自由。雖然此時的民主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只是對於公民的民主,但在幾千年前,這種觀點己遠遠超越了它的那個時代。相比我們這個時代的民主,我認為它們的內涵是一致的。

雖然當代西方政界口口聲聲說的是「人人平等,維護人權」,可是這種民主真實存在嗎?比如美國,它的政治還是掌握在少數有錢有權的大資本家手中,體現在表象上是一個由其資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國**。處於中,下層的公民在很多時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於「民主」的假象間。

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民主和古希臘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羅馬早期的政治體制是仿照希臘的,後期從奧古斯都·凱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轉為君主**,直到它的滅亡。羅馬人最大的貢獻是立法。在貴族和貧民之間的激烈的矛盾和鬥爭過程中,產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銅表法》,雖然此法律依舊維護的是貴族和上層階級的利益,在那個時期卻又是文明的一大進步。

之後陸續產生的《萬民法》,《公民法》,《民權**》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體系的雛形。尤其是《民權**》中規定的「公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成為後世西方法律中永恆的主題。

宗教與藝術

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這樣詠唱到:「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俘虜了野蠻的勝利者,文學藝術搬進了荒僻之地」。的確,早期羅馬的文化幾乎是對希臘的純粹的繼承與模仿,反映在神話與宗教上,譬如,在神話中羅馬的神幾乎是希臘神話的翻版。

希臘的地母神德米德變成了羅馬的穀神塞利斯;萬神之王宙斯變成了朱庇特;天后赫拉變成了朱諾;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成了維納斯,凡此種種,舉不勝舉。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外來的宗教在各地傳播開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大約公元40年出現在羅馬的**教,從出現時起,**教很快在整個羅馬帝國興起,而此時帝國的皇帝為了統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種精神**來束縛人民的思想,於是在最後一個皇帝狄奧西多時代,**教被定為羅馬的國教,從此開闢了歐洲**教時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廣大區域都以**教為精神支柱團結在一起。

在教育方面,羅馬人發揚了希臘人的「學園」教育,創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體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各國教育的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高等教育——當時稱為「學府」是近代大學的前身,它強調德育,指出「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同時也要在生活處世方面做學生的楷模 」。這種教書育人德才兼備的思想為後世所承繼。

在藝術領域內,表現在建築,雕刻等凝固藝術,以及文學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上有較大不同。義大利建築師布魯諾·賽維在他的《建築空間論》中指出:

「希臘式=優美的時代,象徵熱情激盪中的沉思安息;羅馬式=武力與豪華的時代。」如果說,欣賞希臘建築像聆聽著一首安寧唯美的小夜曲,處處啟發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象,那麼古羅馬建築更像是否一曲富麗堂皇的交響樂,如果說古希臘建築是精緻連續的,那麼古羅馬建築即是巨集偉磅礴的匯聚。希臘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廟。

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種石柱支撐,簡潔典雅,從流傳後世的帕特農神廟和雅典衛城的風格上可窺一斑。古羅馬的建築是從希臘風格上繼承和吸收並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初羅馬人的建築多采用圓拱圓頂的營造方式,他們的神廟建築更多地採用科林斯式的圓柱,如著名的羅馬萬神殿就是極其莊嚴,華美的巨大建築,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屋大維時代,整個廟身是一個巨大的鼓形建築式樣,上面有金光閃閃的圓頂,裡面則是琳琅滿目的浮雕,一樣比樣富麗堂皇,氣勢輝巨集。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對後世的西方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

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效仿古典時期的浪潮。此時出現了大量的仿古風格的建築,比如:以古羅**旋門為樣本的曼圖亞聖安德烈教堂;採用古典立柱式的魯切拉府邸;結合穹頂和立柱式的聖彼得大教堂等。

除此之外,在文學、雕塑、自然科學等方面,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也為後世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活力。

當古埃及文明顯現出衰微之勢時,兩河流域的美索布達米婭已經發展成了人類第二個文明中心,古巴比倫文明。隨後,一支稱自己為赫楞人的印歐種族部落從美索布達米婭來到了愛琴海畔。他們就是古希臘人的祖先。

公元前十一世紀,希臘人攻進了特洛伊,歐洲歷史從此就開始了。

馬其頓人菲利普征服了希臘城邦,卻沒有完成振興希臘的偉業,於是他的兒子亞歷山大踏上了征途。他把希臘的疆土幾乎畫滿了整個已知世界,如果沒有喜馬拉雅山的阻礙,天曉得他會跟戰國七雄演繹出多少震驚世界的故事。不過亞歷山大也是英年早逝,他建立的帝國也隨後土崩瓦解。

當羅馬人從希臘結果文明的火種後,也把這些遺產照單全收。

希臘所有優良的港口都是朝東的,因為愛琴海才是世界的中心。而亞平寧半島的西側,另一隻印歐種族逐漸發展了起來。希臘人後來開始跟他們做毛衣,並知道了他們就是羅馬人。

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不僅僅學會了**,還學會了文字,神話傳說等一切文明,並發展成了拉丁文和羅馬神話。但他們不喜歡希臘人的政治制度。後來羅馬在通過對迦太基的戰鬥中,不知不覺地征服了世界。

經過了凱撒和屋大維的輝煌之後,羅馬帝國最終被**教和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擊垮

光輝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誕生在地中海沿岸。環地中海的文明還有黎巴嫩地區的腓尼基文明,以及北非和小亞細亞地區的文明。這個地區的歷史例證典型地說明了人類怎樣一步步地毀壞自己的生存環境。

腓尼基人的土地位於海邊,由一條狹長的海濱平原和與之平行的狹長丘陵地帶組成。這裡土壤肥沃,降水充足,草地和森林鬱鬱蔥蔥,黎巴嫩雪松聞名於世,自然條件非常優越。有利的地形阻止了好戰的內陸部落的入侵;給腓尼基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護;另一方面也阻礙了他們向內陸發展,向地中海發展的「藍色文明」由是而生。

腓尼基人很早就發現了遍佈在其國士上的木材是一種暢銷商品,對於埃及及兩河流域等大平原上的文明人來說更是彌足珍貴,於是木材交易大行其道。公元前8~前6世紀,腓尼基人度過了他們的**時期,但是這種繁榮有著明顯的侷限性,因為它依靠的是海上權力庇護下的木材交易。隨著林地迅速減少,隨著希臘艦隊在公元前480年成為海上霸主,腓尼基文明走向衰落。

在希臘,第一次大規模的破壞發生於公元前680年,原因是人口的增長和聚居區的擴大,造成了耕地的減少和土地生產力的下降。隨後希臘人開始其殖民政策,以求緩解本土上的人口壓力。儘管希臘人從其親身的教訓中痛切地認識到,保護土壤極其重要,肥料的使用可保持土地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結構,臺地可防止水土流失,等等;儘管從公元前590年開始,歷代統治者為了恢復土地的生產力,號召人們種植橄攬樹及修築臺地,並採取了一系列保護環境及鼓勵生產的措施,但是人口增長的壓力實在太大,以致誰也沒能阻止希臘文明在公元前339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衰落。

幾個世紀以後,古羅馬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人口的增長引起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和洪水的泛濫,這一切使肥沃的表土被帶進河流,並在河口處淤積,繁榮的都市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在沼澤和荒野中。曾是古代羅馬主要港口的佩斯圖姆港在公元前1世紀被沉積物完全淤塞,整個城市變成一望無際的沼澤,瘧疾的流行使該城直到公元9世紀荒無一人。

公元前200年曾出現了16個繁榮市鎮的富饒大地,在公元200年左右成為著名的龐廷沼澤。環境的惡化就這樣使輝煌的古羅馬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比較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比較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

西臘文化是西洋文化的建立者,而羅馬是希臘文化的擴充套件者,使希臘文化能在歐亞非三地區流傳,以下是兩者間的差異 希臘羅馬 特質希臘文化因有質淵源性,養成希臘人重思考 追求知識 追求真理 羅馬人因以軍事起家,好武好鬥,所以民族性較趨向重實際,講求實用生,功利主義掛帥 哲學各方面皆能均衡發展,以重公共精神...

比較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比較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

古希臘 哲學 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等 歷史之父 希羅多德 歷史 自然科學 阿基米德 螺旋式提水器和浮力定律 槓桿定律古羅馬 法學 十二表法 建築 古羅馬競技場 凱旋門 萬神殿等 建築異同點 古希臘建築 以神廟建築最為發達。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築形式。即用石制的樑柱圍繞長方形的建築主體,...

古羅馬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有什麼聯絡?又有什麼區別?它對世界文明

繼承和發揚,根據神話故事,羅馬人的遠祖是特洛伊的倖存者對於世界文明的主要貢獻有兩個方面,一是 形式邏輯 下,哲學 數學 天文學 物理學 醫學成為當代世界科學的鼻祖,和東方世界從現實生活中歸納是不一樣的,和東方的哲學思想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是法律,屬於當代普通法 英美法 體系的源頭,具有非常完備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