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的讀後感,巴金《秋》的讀後感?

2021-03-23 03:11:19 字數 4590 閱讀 1703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家》以巴金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是舊社會、舊體制的積極的擁護者;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老三覺慧那邊,但他並不像覺慧那樣衝動,有著沉穩的性格,對於進步先進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堅定,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這七十多個人物,各有各的鮮明特點,他們中大部分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擁護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像覺民和覺慧這樣少部分的舊社會、舊制度的批判者,進步先進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這些人,才使「五四」後中國人民慢慢覺醒,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巴金《秋》的讀後感?

2樓:頓永修召己

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秋》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讀罷之後,一股革命的激流不禁湧上心頭,這是一種社會的責任賦予我們青年人的歷史使命。「激流三部曲」中那種火一樣的激情,那種強烈的反封建的思想,那種盪滌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熱情始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秋》這部**延續了《家》和《春》的主線,進一步寫高家的沒落與新生,使人看到希望的是,主人公覺新在血的教訓面前,已變得更加成熟與冷靜,他試圖以改良的方式去挽回這個瀕於沒落的家,事實證明已無法挽回。相比之下,二弟覺民就顯得積極的多,他最後舉行了新式婚禮這一點,就證明了他的思想已經徹底擺脫了舊式大家庭的束縛,而投身到更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新世界!

我想,《秋》從季節上來看是淒涼的,它往往能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它常常代表事物的衰亡,這是詩歌散文中是經常見到的。那麼,本**在寫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秋天,是不是也意味著它的衰亡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這種衰亡,儘管身在其中的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情願,但歷史的潮流是勢不可擋的,革命的激流是永遠向前的,這一點任何人也無法改變!舊世界的衰落,意味著一個新世界的到來,讓那個沒落的家隨著秋天的落葉一起隨風而逝吧!迎接我們的,必將是一個嶄新的未來。

「西風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秋冬一過,我們一定會迎來燦爛的生機盎然的春天,我們的國家正是在這樣的新舊交替中走向強大的,我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美好

巴金《家》的讀後感

3樓:匿名使用者

家,一個愛、溫暖、避風港的象徵,但在巴金筆下的這個舊社會中的家卻是惡魔、監獄、劊子手。

**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到悲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結果。梅,因母親的態度而與覺新擦肩而過,並早早地做了寡婦,在與覺新重逢後,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發而抑鬱成病,**而死;琴,讀了幾年書,積極地與覺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婚姻,在覺新和覺慧的幫助下最終取得了勝利,真心地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鳴鳳,好一個烈女子!為了自己純潔的愛情,不惜拋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毀了自己,我真佩服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選擇這種壯烈的方式反抗;瑞鈺,一個善良貞靜的人兒,任人擺佈,因肚子裡的孩子受到眾人的排斥,被趕到城外的一間陰暗潮溼的房裡,而他的丈夫覺新太懦弱,導致了她在生下雲兒後離開人世,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

這些女性人物表現出了在封建社會裡有太多的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不敢揹負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

失去了所愛的梅,失去了賢惠的妻子,失去了無數個反抗的機會,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堅定,他帶著一個單純的信仰,不放棄,向目標大步走去,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有一絲遺憾,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犧牲了一個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爺的封建思想、整個社會制度、整個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我會和巴金一樣記住: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那麼就讓它作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

4樓:少女心

經過一個寒假的時間,我終於將巴金的《家》讀完,這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家》以巴金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是舊社會、舊體制的積極的擁護者;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老三覺慧那邊,但他並不像覺慧那樣衝動,有著沉穩的性格,對於進步先進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堅定,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這七十多個人物,各有各的鮮明特點,他們中大部分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擁護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像覺民和覺慧這樣少部分的舊社會、舊制度的批判者,進步先進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這些人,才使「五四」後中國人民慢慢覺醒,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

5樓:山海軒

《家》讀後感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進步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2023年,旅居法國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滅亡》,此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長篇**和中、短篇**。《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2023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覺新是這部**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

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

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

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

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

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

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誰有巴金《家》的讀後感左右誰有巴金《家》的讀後感500字左右

家 是歷來高考學子的課外明珠的必考題,其作者巴金先生素來以進步的知識青年為主人公,暴露舊制度 舊禮貌 舊道德的罪惡來歌頌反抗和光明。家 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以高公館這個 詩禮傳家 四世同堂 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孫兩代衝突為線索。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我作為他的局外人,亦是可喜...

巴金的《家》的讀後感高中水平巴金的《家》的讀後感800字高中水平

經過一個寒假的時間,我終於將巴金的 家 讀完,這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家 以巴金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 個性鮮明 栩栩如生。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 ...

巴金自傳讀後感巴金自傳第四篇讀後感

巴金的童年是比較幸福的,身為富貴人家的少爺,打小就有丫鬟香兒的陪伴,一起拾桑葚,一起拾雞蛋,還頑皮地給各只雞取上個性的名字。和大花雞結下深厚感情,出於孩童的天真不忍心吃雞肉。為什麼生來是雞,就該被人殺死作菜吃?這個問題讓人寒心,也體現出巴金善良的性格。在巴金童年生活中另一個重要的人便是楊嫂,楊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