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的修辭手法,運用反覆修辭手法的詩歌 利用反覆修辭手法的詩歌

2021-03-21 15:49:46 字數 5415 閱讀 3350

1樓:櫻夢戀雪夢之韻

一、描寫方法:

(1)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2)按特徵分類有:1)白描 2)細描3)襯托 

二、修辭方式

常見的修辭方法8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三、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四、關於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託物言志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五、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

六、寫作手法:

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託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託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2樓:匿名使用者

1.比喻

如:「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徐志摩《沙揚娜拉》12頁)(比 喻與擬人的融合用法)。

2.比擬

「風帆吻著暗色的水/有如黑蝶與白蝶」(辛笛《航》59頁),融合了擬人、擬物和摹繪。

3.摹繪

「一粒大的白色的殞星,/如一滴冷淚流向遼遠的夜」(何其芳《愛情》30頁)是比喻、比擬以及摹繪的融合用法。

4.排比

「今宵準有銀色的夢了/如白鴿沐浴的雙翅,/如素蓮從水影裡墜下的花瓣,/如從琉璃似的梧桐葉/流到積霜的瓦上的秋聲。」(何其芳《月下》31頁),是比喻、比擬與摹繪、通感(超感),排比的匯合用法。

5.通感

「那一聲珍重裡有甜蜜的憂愁」(徐志摩《再別康橋》第12頁),是聽覺與味覺的超越或貫通,聯想向度是從外到內,摹繪手法是變抽象為具象。

6.反向

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34頁),通過角度轉換在反向中呈現出思辨的意趣。上例中的前兩句還使用了頂針。

7.頂針

「聽黎明的笳吹/吹起西山的顏色」(辛笛《告別》62頁),系頂針與通感(超感)的結合,由實入虛,使不可能、不可聞,變為可能、可見且可感。

8.拈連

如「今夜的更聲打著了多少行人」(辛笛《冬夜》63頁),混合了拈連、借代、隱語、反襯多種因素,廣漠的寂寞先凝聚為一點再向外擴充套件,使人感同身受。

9.移就

如「摺子裡的桑葉有人摘,/那視窗上的呼喚呢?」(李世驥《戰後》58頁),前一句可以看作起興,後一句點題,暗中以移就緊承,回沓中呼喚變成桑葉一樣可摘可鑑,虛的實化,效果鮮明。

10.象徵

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的《一代人》96頁)凝鍊而又深沉,以巨大的涵概力,展示了象徵辭格的驚人魅力。

11.誇張

不誇船身擠滿江,不誇船頭碰白雲,咱給浪花猛喝彩,看它托起莽崑崙。(《萬噸巨輪掙下水》)

12.設問

是我眷戀那殘忍的戰鬥嗎?不,在戰鬥中我每天盼望著勝利。(郭小川《山中》七)

13反覆

淹沒在蔓草裡,她的傷悲;淹沒在蔓草裡,她的傷悲——(徐志摩《落葉集-蘇蘇》)

3樓:匿名使用者

常見的修辭方法8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4樓:

現代詩也有互文,頂針吧

用生活來寫一首現代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運用反覆修辭手法的詩歌 利用反覆修辭手法的詩歌

5樓:life無明小魚

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2、《秦風·無衣》

先秦:  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3、《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4、《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麼出去呢?怎麼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划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5、《如夢令·春景》

宋代: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譯文:黃鶯用嘴銜過的花更加紅潤,燕子用尾點掃的水波泛起綠色的漣漪。天寒手冷,玉笙冰涼,但吹笙的人卻亢奮地吹起《小梅花》曲子,聲音巨集亮悠揚, 響徹天空,聽者都感到激越、雄渾,春意盎然。

這樣吹吠下去,這樣吹吠下去,一定會讓人和綠楊都會變得瀟灑清秀。

6樓:小石頭pk小雨花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採桑子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7樓:匿名使用者

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還有,在友邦驚詫倫裡邊:反覆「他們不驚詫」

古代詩歌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8樓:砸牛小頓的蘋果

1. 比喻 也叫譬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為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主要包括如下四種形式:

(1)叫喻,即比喻的事物(喻體)和被比喻的事物(本體)同時出現,兩者之間有的有比喻詞,有的省略比喻詞,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2)暗喻,即將本體直接說成是喻體.語氣更肯定,感情更強烈,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孔雀東南飛》)。 (3)借喻,即詩中惜喻體代指本體.如「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李白《送友人》)。

(4)博喻,即連續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來說明或描繪本體,如「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2.借代 不直接寫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惜與之有密切關係的另事物代替。例如,「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紅」代指「花」,「綠」代指「叫」。再如,「辛苦遭逢起一經,十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過零丁洋》).「干戈」,泛指兵器,這裡代指戰爭。

3.誇張 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把被描寫的事物加以藝術地誇大或縮小,給人以強烈的、異乎尋常的感覺,從而增強詩歌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4 比擬 把人當物來寫或把物當人來寫。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 兵」(姜夔《揚州慢》),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何況於人!

5 雙關 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藉助語音和語義的聯絡,使語句同時關涉兩種事物,達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效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晴」諧音「情」,一語雙關。

6 頂真 即用前句最末的詞語作為後句的開頭,上遞下接,環環相扣。頂真能使句子聯絡緊密,能表達同環復沓的思想感情,增強節奏感。例如,「返咸陽,過宮牆;過官牆,繞同廊;繞同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監;泣寒監,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馬致遠《議宮秋》),首尾相接,句句蟬聯,淋漓盡致地抒發了離人別後的傷感淒涼之情。

7 反覆 詩歌中重複出現某些句子,可以加強語勢。反覆可以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渲染某種氣氛,使讀者獲得深刻的印象,如「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問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佔》),「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間隔反覆,是曲中之眼。

8 對偶 用字數相等、結構相似、意義相對的組短語或句子來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例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 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這四句是詩中的頷聯與頸聯,對偶很是工整。

詩人的羈旅愁思與孤獨之感,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達到了完美結合。

9.排比 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片語或句子並排。它可使詩歌節奏感加強,增強語勢,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例如,「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問,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漢樂府《江南》), 後四句以排比的句式,鋪排渲染,捕繪出魚兒們倏忽往 來、活潑嬉戲的動態,襯托出採蓮少女的活潑可愛及愉快心情。

10 通感 是指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通過變換感覺角度來描述事物性狀和情貌。例如,「綠楊煳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這一句的妙處,在於用聽覺的「鬧」來表現視覺感受,呈現出杏花盛開、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如「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者描寫霜林時,巧妙地把視覺的「秋叫紅」與人的感覺「醉」 溝通起來,情趣雋水,耐人尋味。

11 層遞 是指把事物按由小到大、由短到長、由低到高、由輕層層遞進的格式。例如,「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聽雨》),這首詞按照「少年、壯年(中年)、老年」這人生髮展順序,抒寫了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聽雨的感受;少年不請十世事,故聽雨歌樓柔情蜜意;壯年感時傷世,故聽雨客州悲憤難抑;老年飽經風霜,故聽雨僧廬遁世不驚。這可說是詞人對自己一生經歷形象化的概括和總結。

詩歌有什麼修辭手法及用法,運用修辭手法的詩句

tai duo le 運用修辭手法的詩句 1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唐代 王昌齡 採蓮曲 譯文 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2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詞語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四字詞語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春雨如油 春雨貴如油。形容春雨可貴。哀思如潮 哀傷的思緒如同潮湧一般。形容極度悲痛。愛才如渴 才 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於喝水一樣。愛財如命 把錢財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形容極端吝嗇。愛國如家 指帝王像愛撫自己的家室一樣愛國愛民。愛民如子 舊時稱讚某些...

運用修辭手法的作文謝謝運用修辭手法的作文

壓力無處不在 人生無處不存在壓力,嬰兒是學會走路的壓力 學生是學習的壓力 大人是工作的壓力 老人是生存的壓力。在各種各樣的壓力下,大家都獲得著各種各樣的成功。沙丁魚是一種營養極高的魚,在市場上可以買得一個好價錢。但是許多漁民把沙丁魚打撈上來時沙丁魚便會窒息而死。在市場上,只有一個人才能拿出活的沙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