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節有什麼傳說,燈節起源是什麼?

2021-03-19 02:18:27 字數 5046 閱讀 8130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時,京城長安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名叫元宵,她和父母、妹妹,靠賣湯圓為生。她心靈手巧,做的湯圓又圓又香又甜,名揚長安城。這事被皇上知道了,就把元宵選進皇宮,專門為他做湯圓,元宵姑娘一待就是三年,終日思念父母和妹妹,常常以淚洗面。

這年春節,元宵姑娘想起了親人,可是又出不了皇宮,傷心之下,她悄悄地來到井臺上,想投井自盡。正巧被東方朔發現了。東方朔是當時著名的大臣,思維敏捷,心地善良,東方朔聽了元宵的遭遇十分同情,就想出了一條妙計。

第二天,東方朔喬裝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找他占卜求卦。不料,大家求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城一片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方法。

東方朔就說:「我把偈語給你們,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百姓們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皇帝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一想說:

「聖上不必多慮,小臣倒有一計可解長安厄運。」

漢武帝轉憂為喜,忙問:「愛卿有何妙計,快快講來。」東方朔說:

「聽說火神娘娘最愛吃湯圓,皇上可下旨三道,一道叫元宵姑娘出宮教全城百姓趕製湯圓,以供奉火神娘娘。第二道令全城百姓家家做燈籠,在正月十五晚上點燃可瞞過南天門外觀火的玉皇大帝,火神娘娘就能復旨了。

第三道,在正月十五晚上,讓皇宮裡所有的大臣宮女一起出宮同百姓一道觀燈,必能消災解難。」漢武帝聽了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元宵姑娘接到第一道聖旨的時候,高興極了。

她離開皇宮回到家裡,見到了日夜思念的雙親和妹妹,全家團聚,悲喜交加。

到了正月十五日晚上,長安城裡家家戶戶都給火神娘娘供奉湯圓。大街小巷燈火輝煌,一片通明。漢武帝帶著嬪妃宮女,文武大臣,夾在人群中觀賞各式各樣的彩燈,早就把「天災」忘得一乾二淨 。

元宵姑娘這時也與家人一起,一邊觀燈,一邊說說笑笑,好不快活。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湯圓、掛彩燈、放煙火。

就這樣年復一年,流傳至今,因為湯圓是元宵姑娘教會的,人們就把湯圓叫做元宵,正月十五也被稱為元宵節或燈節了。

燈節起源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燈節,又稱元宵節,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起源如下:

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火把節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三元說」

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

「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

明帝敬佛

源於佛教說。

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有『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一直是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

而且佛教經典中反覆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菩薩藏經》),『為世燈明最福田』(《無量壽經》)。逢遇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

在佛教傳說中,於正月十五張燈有關係的是有關佛祖神變的事蹟。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

自此以後,元宵燈便蔚然成風。」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此種觀點站不住腳,認為佛教只是在這一天利用人們的節慶氣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塔吉克人居住在高原地帶,除了因為信仰伊斯蘭教,所以重大的節日有,塊爾邦節、肉孜節。但是除了穆斯林的節日外,塔吉克還有自己的節日,燈節、春節、播種節等,這些節日都具有帕米爾高原特色,饒有風趣。

塔吉克燈節,塔吉克人稱為「巴羅提阿依」, 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很多一種為節日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每年都在齋月前一個月,要舉行兩天。節日前,塔吉克族人家家戶戶都會自己製做多小燈燭,數量和自己家的人口相符合,最後還要做一隻非常特大的火把。

做燈和火把的原料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塔吉克人叫做「卡烏日」草,用這種草的草杆做燈芯子,等芯外裹上蘸過酥油或羊油的棉花,紮成成想要得形狀就可以了。

節日的前一天晚上,家人們陸續要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沙盤中放著家庭每個人的酥油燈。當全家人到齊坐定後,由家中的長者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表示興旺和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後,待油燈燃旺後,每個家庭成員伸出雙手在火焰上烘烤一下,然後做「都瓦」, 祈禱安拉保佑一年平安,祈禱儀式就此結束。

儀式結束,闔家大小在燈光下共享豐盛的佳餚。飯後,各家將把最大的燈燭點燃,綁在木杆上插上房頂,名叫「天燈」,塔吉克人認為,這樣做可以招來吉祥,讓事事如意。這時全家人要肅立房前,仰望熊熊燃燒的火把,默默地祈禱。

與此同時,在房前點起驅鬼的火堆,孩子們圍繞著燃燒的篝火歡樂地跳躍。這一夜從山村到牧場,在火把的照耀下,各村各戶燈火通明,到處洋溢著節日氣氛,徹夜不眠,年輕人盡情歡樂、小孩子盡情戲耍,通宵達旦。

節日的第二天,一家人都到祖先墳上掃墓。到了墓地,先給每座墳墓點燃

三、五支酥油燈,把招魂燈插在盤子裡,擺上油饢、熟羊肉等準備好的祭品,並用一個盤子盛上麩皮、麵粉、酥油等攪拌而成的「依德」。一家老少跪在墳前向亡靈祈告,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幸福平安。儀式結束後,他們各家互相交換在墓地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圍坐在一起進食,並互相祝賀節日。

別告訴我你問的是元宵節!

為什麼正月十五也叫燈節?有什麼來歷?

4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的民俗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月亮、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 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5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複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為什麼元宵節又叫燈節?為啥要吃湯圓??謝了

那些傢伙就知道複製黏貼,整一大串,不能叫我們去抄那麼多吧!是因為東方朔說 火神君最愛吃湯圓,臣民要外出避禍,街巷要掛上紅燈騙過天上的火神君,所以元宵節叫燈節,漸漸形成吃湯圓的習俗了啦!祝你春節過得愉快。給個最佳!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 中國情人節 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智慧路燈,節能是硬道理,為什麼太陽能智慧路燈是什麼樣的路燈?

路燈的基本功能就是為道路照明,led燈適合調光並且壽命長,採用計算 版機處理與感測器技權術可以再節約50 以上的電能,路燈數量眾多,功率大,節能的社會效益非常可觀,目前在燈杆上裝上wifi熱點和充電樁裝置之類只是整合組合創新,與智慧路燈毫無關係,所以智慧路燈節能是硬道理,開合電器變頻智慧路燈實現按需...

上古傳說有什麼,上古傳說是什麼

太多了。打不完 中國人必知的60個上古神話傳說 上古傳說是什麼?就是人類有記載以前流傳下來的事兒 中國古代十大上古傳說有哪些?盤古開天闢地 女媧補天 女媧造人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夸父追日 精衛填海 大禹治水 神農嘗百草 逐鹿之戰 盤古開天闢地 后羿射日 皇帝 炎帝 夸父追日 精衛填海 上古傳說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