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起源是什麼

2021-03-05 23:34:49 字數 1256 閱讀 7040

1樓:匿名使用者

2樓:青山綠水無名處

東方的漢樂府和西方的荷馬史詩

3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起源是戰國時期的民歌

4樓:蒿文麗暢緯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

[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

"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

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後來為什麼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並稱呢?這隻要弄清楚它們的關係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

於是在歌里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生之後,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二是歌詞,**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就是歌,不配**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

關於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絡。由於這種情況,後來人們就把詩與歌並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詩歌何時稱之首

在古代,詩歌最初稱"篇"或"章",而不稱"首"。例如我國最早的《詩經》,叫"三百篇",屈原的詩叫"九章",詩歌稱"首",最早出現於東晉初年。當時有個名叫孫綽的詩人,在《悲哀詩序》中寫道:

"不勝哀號,作詩一首。"一個名叫支通的人,在《詠禪道人詩序》中寫道:"聊箸詩一首。

"從此,人們普遍稱詩為首。

足球是怎麼起源的,足球的起源是什麼?

足球的歷史可謂悠長久遠。早在古希臘就有一種類似今天的手球的遊戲。以後,羅馬人在此基礎上又有所發展。隨著羅馬人征服歐洲的數百年間,這運動便得以在英倫三島廣為流傳。那時已有羅馬人為一方,不列顛土居民為一方所進行的比賽。據說那時使用的球是戰俘的頭顱。以後改用牲畜的膀胱衝氣做成球。這種球有一定的彈性,可拍,...

商務禮儀的起源是什麼,商務禮儀的起源是什麼?

商務禮儀是禮儀的一個方面,那麼就得探尋禮儀的起源,禮儀起源於風俗習慣。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群體的,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成為了人與人交際的規範,當這些交往習慣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並同時被人們自覺地遵守後,就逐漸成為了人們交際交往固定的禮儀,禮儀也和祭祀...

郵票的起源是什麼

答案太多了,有沒有答案少點的 19世紀30年代某一天,倫敦一箇中學校長羅蘭 希爾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郵遞員把一封信交給一姑娘。姑娘接過信,匆匆瞟了一眼,馬上又把信還給了郵遞員,不肯收下。希爾十分納悶。郵遞員走後,他好奇地問姑娘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訴他,信是她遠方的未婚夫寄來的,因為郵資昂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