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名稱從何而來,七夕節的由來

2021-03-17 23:31:24 字數 4777 閱讀 2197

1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七月七日舊稱七夕,也叫乞巧節。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關於乞巧指的是向織女乞取智巧。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已是家喻戶曉,由來已久。《詩·小雅·大東》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膠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這是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雛型,這時,織女、牽牛還只是天河二星,並無神的色彩,雖然詩中提到了織女「報章」、牽牛「服箱」,但這也只是就這兩顆星的名稱生髮的聯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聯想正是後來牛郎織女傳說的催發劑。到了漢代,牽牛、織女便由星變成了神,有了鵲橋相會的說法。

唐韓鄂《歲華紀麗》引《風俗通》說:「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淮南子》說:

「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再看漢末的《古詩十九鐵:「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文。

纖纖摸索手,札札弄機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詩中不僅說出了牛郎與織女相思相戀的夫妻關係,而且織女的神的形象已隱現其中。大概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漢代就已經基本定型了。

南朝梁殷芸的〈**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抒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

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後遂廢織經。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這個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梗概,雖然在文獻的記載中出於南北朝時代,但人們有理由認為它是對漢代牛郎織女傳說的追述,不然,七夕相會之說就無從說起。

後來,牛郎織女的傳說在民間又被不斷地豐富情節、注人民情,於是,這一傳說更為故事化了。在民間傳說中,織女為天帝之孫、王母娘娘之外孫,織布之暇,常浴於銀河。牛郎則為人間一孤兒,備受兄嫂虐待,分家時僅分予一老牛。

時天地相去不遠,銀河與凡間通連。牛郎遵老牛之囑,去銀河竊得織女天衣,織女不能去,遂結為夫妻。經數年,得一兒一女,男耕女織,幸福和美。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怒遣天神捉逮,王母恐天神疏虞,亦親往。織女被捉,號哭與夫及子女痛別。時老牛垂死,囑牛郎剖其皮,衣之登天。

牛郎如其言,擔子女追去,且及,王母拔簪劃空,頓成滾滾天河。牛郎織女隔河相望,只有悲泣。後終感動天帝,許其每年七夕鵲橋相會。

七夕這一民間節日就源起於這個神話傳說,七夕的節日風俗也與這一神話傳說有著淵源關係。

七夕節的由來

2樓:匿名使用者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幾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茅房、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茅房內。

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裡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雲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裡,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是美麗的仙女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

」牛郎悄悄地沿著樹從,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他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

這時,牛郎從樹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便脈脈含羞地點了點頭。 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

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了織女。

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拔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 肝腸寸斷的織女和肩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

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人們俗稱「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其實不僅僅是漢族,壯族、滿族、朝鮮族等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不過,隨著西方「情人節」流入中土,「七夕節」逐漸又被人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然而她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每年陽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不光如此,象這樣歷史悠久且文化內涵深厚、有如此美麗傳說的節日,竟越來越不受社會重視,越來越受冷落,是世界變化得太快?還是節日不夠現代跟不上時代?

牛郎織女難道真的會被中國人遺棄嗎?「七夕節」受冷落迫使我們的目光又聚焦到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衰上。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

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3樓:lkl太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係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4樓:mr蕎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5樓:暴走の天使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人們俗稱「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其實不僅僅是漢族,壯族、滿族、朝鮮族等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不過,隨著西方「情人節」流入中土,「七夕節」逐漸又被人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然而她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每年陽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不光如此,象這樣歷史悠久且文化內涵深厚、有如此美麗傳說的節日,竟越來越不受社會重視,越來越受冷落,是世界變化得太快?還是節日不夠現代跟不上時代?

牛郎織女難道真的會被中國人遺棄嗎?「七夕節」受冷落迫使我們的目光又聚焦到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衰上。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

「七夕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節由來,七夕節的來歷

夕節又被年輕人稱之為中國的 情人節 說到七夕節,我們就會聯想到牛郎和織女這一對有情人,每到七夕節的晚上,傳說牛郎和織女就會在銀河相會,他們一年才能相見一次,也就是七月初七的晚上,這就是七夕節的由來。我國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也有人稱為 女兒節 或者是 七巧節 七夕節跟外國的2月14日情人節差...

七夕節的傳說與由來,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節由來 七夕 最早 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中狀元叫 大魁...

七夕節由來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 七姐節 女兒節 乞巧節 七娘會 七夕祭 牛公牛婆日 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 七姐 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 七夕 七姐誕的乞巧習俗傳入北方西安一帶始於漢代,漢代是南北各地風俗習慣傳播融合時期,西漢劉歆著 東晉葛洪輯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