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蹟的內容是否與詠懷不合,詠懷古蹟的內容是否與詠懷二字不合

2021-03-17 07:37:40 字數 1480 閱讀 2991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詩歌的主旨實際上是詠古蹟以感己懷。雖表面寫昭君的「怨恨」,寫昭君生於長江美域,歿於塞外荒漠,去國之怨,難以言表。

但聯絡寫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

就這,還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終於鬱郁辭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醜而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

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無處不相似。顯然作者在懷古傷己,在詠歎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詩人借詠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飄淪的悲苦情懷。

借古諷今,懷古傷己。

詠懷古蹟其五與詠懷古蹟其三有什麼不同 5

2樓:奇虎網縱橫八方

杜甫詠懷古蹟其三和其**同之處有三:

一、人物不同:其三是作者對王昭君為了國專家社稷犧牲自己,出塞事胡屬,孤苦異鄉;其五是作者瞻武侯祠仰孔明之忠魂。

二、時間不同:王昭君是西漢,諸葛亮是東漢末年。

三、感受不同:第三首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於名邦,歿於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

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第五首是《詠懷古蹟五首》中的最末一篇。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嘆惋不已!

詠懷古蹟其三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仇恨,寫什麼,寫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寫山的雄壯是為了引出王昭君。

開篇這麼雄偉的氣勢是為了引出歌詠物件 襯托昭君的。

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異域,並在那裡度過一生,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所以在這裡那雄偉的山川已經是昭君堅強的性格的象徵了,詩人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詠懷古蹟其三表現了杜甫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樓:歲月之火

作者抒發了對王昭君的深厚同情,同時,通過王昭君的事來暗示了自己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的惆悵

望採納!!!

5樓:燕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於名邦,歿於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

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

絕唱。」信然。

杜甫《詠懷古蹟其三》的全文杜甫詠懷古蹟其三整首詩的平仄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詠懷古蹟五首 其三 杜甫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理解詩中塑造的昭君形象 掌握詩中所用技藝和手法 2 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 討論法 圍繞中心分析細節材料法 3 情感態度價值...

詠懷古蹟首聯中哪字最具有表現力,詠懷古蹟首聯中哪一個字最具有表現力

詠懷古蹟 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你認為首聯中的哪一個字最具有表現力?請簡要分析。答 赴 突出了三峽一帶山勢的雄奇,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烘托昭君形象。詠懷古蹟其三首聯寫景有什麼作用 詠...

詠懷古蹟五首 其一 急求全文翻譯

戰亂之際,我在東北一帶顛沛流離 輾轉入蜀,更是居無定處漂泊東西。我在三峽的樓臺,留滯了不少日月 在湘貴交界,與五溪夷人共處一起。羯胡之人事主多變,終究不可信賴 詞客常憂亂傷時,我仍然流落外地。撫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蕭條索寞 他晚年的詩斌,驚動江關傳之千里。詠懷古蹟杜甫翻譯 詠懷古蹟五首 其一 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