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名稱的來歷

2021-03-12 14:34:59 字數 1801 閱讀 6908

1樓:哇哎西西

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

公元前400年,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記載過「消渴證」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的消渴篇對「三多」症狀已有記載。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確認和**糖尿病的醫生是中國唐代名醫王燾。王燾根據其父患口渴難忍,飲量大增,身上多癤瘡,小便水果味,並根據甄立言《古今條驗》一書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麩片甜。

於是他親口嘗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

故針對消渴病制定了**方案,輔以調整飲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這些經驗寫進了《外臺祕要》一書。

《外臺祕要》比10世紀阿拉伯醫生阿維森納的《醫典》中關於糖尿病的診斷和**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後英國醫生托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據考證,糖尿病在古代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2樓:老牛酷哥一難

糖尿病名字由來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功能減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的代謝障礙性疾病。主要特點是血糖過高、糖尿、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疲乏。

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記載過「消渴證」「消渴症」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的消渴篇對「三多」症狀已有記載。

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兩季,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有時招蒼蠅。

世界上最早確認和**糖尿病的醫生是中國唐代名醫王燾。王燾根據其父患口渴難忍,飲量大增,身上多癤瘡,小便水果味,並根據甄立言《古今條驗》一書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麩片甜。

於是他親口嘗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針對消渴病制定了**方案,輔以調整飲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這些經驗寫進了《外臺祕要》一書。

《外臺祕要》比10世紀阿拉伯醫生阿維森納的《醫典》中關於糖尿病的診斷和**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後英國醫生托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據考證,糖尿病在古代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3樓:敬成糖尿病醫療

糖尿病在我國古代中醫中稱為消渴症,對其最早記載,出自藥王孫思邈所著《千金方》中,其對消渴症的描述:「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飲酒,二房事,三鹹食及面。

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自可無它;不如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而在西方國家,公元前2023年,古埃及人書寫在紙莎草上的文獻上記載著一種多飲多尿的疾病。

敬成糖尿病醫療採用傳統醫學**,通過5-10天時間,不吃西藥不打針,血糖恢復正常或大幅度下降,有效再付款。

4樓:

在中醫來說是消渴症,是可以採取中醫調理了,效果還是不錯的

5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在57幹校通往附屬中學的路上,當我超越幾個四十出頭的婦女時,只聽見一個體形較胖的婦女說:"得這種糖尿病真是麻煩得要命,一到晚上,滿床都是螞蟻往身上鑽.到校部去要些滅螞蟻的藥,卻被說成資產階級思想嚴重......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糖尿病,糖尿病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尿裡富含糖,餘瀝在尿道口的糖尿對螞蟻有很大的吸引力.

6樓:匿名使用者

中藥**糖尿病可以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正常人尿糖應為陰性,糖尿病人尿糖呈陽性。我國傳統醫學把糖尿病歸為」消渴」症的範疇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疾病群。高血糖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而引起。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質,脂肪代謝異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血管等組織慢性進行性病變,引起功能缺陷級衰竭。

糖尿病歷史來歷,糖尿病名稱的來歷

糖尿病歷史來歷 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國最早的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及 靈樞 中就記載 過 消渴證 消渴症 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 金匱 的消渴篇對 三多 症狀已有記載。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兩季,糖尿病患者的 小便有時招蒼蠅。世界...

糖尿病的問題,關於糖尿病的問題

再看第二家醫院讓新醫生提診斷意見 你好,我也經過這種情況,建議多走幾家醫院化驗診斷聽聽見意,做出確診,確診後及時處理。別在這裡但誤病情了。關於糖尿病的問題 關於糖尿病的問題 糖尿病的問題 糖尿病 問題?如果到達了血糖的臨界值的時候,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如要注意控制好澱粉的攝入量,每頓飯吃米...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可以每日飯後半小時食黑蒜 良品彙 黑蒜 能對糖尿病起到調節。飲食 飲食的好壞,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同樣,飲食 還是最終 糖尿病的 效果好壞的保證。我們說民以食為天,控制飲食中的糖分也是對糖尿病的 十分重要。肥胖者,大多是常常食用過於精細的食物或者過於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所致。進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