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定古瓷器

2021-03-09 09:16:11 字數 3586 閱讀 9511

1樓:獨行客

鑑定瓷器的真偽除了親身

實踐外,還要多看有關的書籍,多去大拍賣行參觀預展,多請教專家和內行。有時買到一件有爭議的東西也是好事,那說明它還是有一定價值的,景德鎮王掌櫃簡單總結了一些古瓷鑑定的主要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斷代:即鑑別某件古瓷的相對燒造年代,又叫「分期斷代」、」器物排隊」,古瓷中,多數器物上沒有落年款,有的器物上落有年款的。前者首先是解決斷代問題,後者有辨別真偽的問題和偽品的仿造年代問題。

對景德鎮古瓷的斷定,一般要求按如下時代來區分:五代,宋朝早期、中期、晚期,元朝前半期、後半期,明朝與清朝要求按照帝王年號來分期。但按照帝王年號分期是為了表述上的方便,決不意味著產品所具的特徵是隨著帝王的更換而變化的,而是隨著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人們審美觀和生活習慣的變化、陶工的一代代地更新而漸漸變化著的,是沿著繼承、創新、再繼承、再創新的藝術發展常規變化著的。

所以我們在斷代時,掌握產品演變的總趨勢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考古學上的廣泛應用,近十多年來已使用了「烈釋光(tl)法」測定古瓷的燒造年代,誤差可達到10%以內,但這種方法往往要在器物上鑽孔取出少量的標本,有損害器物。另外,對那些「後加彩」、「後燒款」,或受到過暴晒、加熱等干擾的器物,是不太適用的。在目前情況下采用目測仍是十分重要的,即是用科學儀器對古瓷斷代推廣了,也必須和人的實際鑑定經驗相結合,正如醫學上先進的診斷儀器不能完全代替醫生的臨床診斷一樣。

2、斷真偽:名窯產品影響其他窯口的生產,這是在商品生產中常見的事,如景德鎮五代生產的」蟹殼」青釉瓷,在胎、釉、造型等方面都深受越窯青釉瓷的影響,但這並非仿古生產,從古瓷鑑定角度來說,是屬於窯口的問題,不屬斷真偽的內容。斷真偽是區分有意仿製前代產品的贗品。

即把「仿古器」與「真器」識別出來。景德鎮明朝成化御窯廠仿宋朝龍泉哥窯紋片瓷極似。清末和**,仿古生產有不少專門的小作坊,有的達到了亂真水平,此時的對外貨易也幾乎成了古董**了。

解放以後,仿古瓷生產仍然是瓷業生產中的一部分。這樣一來,致使傳世的」古瓷」中贗品充斥,魚目混珠。我們在古瓷鑑定時就要認真去做「去偽存真」的工作了。

3、斷優劣:即鑑別古瓷的質量和價值。質量一一是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燒製時所造成的或使用過程中所造成的種種毛病,如變形、裂痕、衝口、陰黃、粘釉、磨釉、縮釉、剝釉、剝彩、脫彩、漏彩、補彩等。

價值--是指某件古瓷的歷史、科技、藝術方面的價值。歷史價值是說該產品帶有絕對的燒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對的燒造年代,可作為斷代的依據;能證明某一品種的創燒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證實中外技藝交流或反映某一歷史事實等。科技價值是說該產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藝發展程序和瓷業科學技術成果的;能反映瓷業的革新、創造和高超的技藝等。

藝術價值是看構成產品美的三個基本要素:瓷質、器型、裝飾的藝術處理是否高,三者之間是否和諧統一,能否代表某時期的陶瓷藝術水平和藝術風格,此外,國內外稀少的產品也往往是珍貴品。

(1)以燒造地點來命名。如浙江龍泉窯,福建德化窯、江西吉州窯,景德鎮湖田窯等,這種命名方法較為普遍。

(2)以某窯的主技者的姓氏來命名。如景德鎮唐代的陶(玉)窯、霍(仲初)窯,明代的崔公窯、周(丹泉)窯,清代的郎(廷極)窯、年(希堯)窯、唐(英)窯等。

(3)按燒造年代來命名。如景德鎮明代御窯通常分別叫永樂窯、宣德窯、成化窯等。

(4)按產品的攸用者的身份來命名,如官窯、民窯、樞府窯等。所謂官窯,是生產專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來賞賜入貢國及使臣,或賞賜群臣、親貴)的各種瓷器的窯,也稱御窯。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窯,景德鎮元代的「御土窯」、「樞府窯」,明、清的御窯(又叫官窯、廠官窯)。

所謂民窯,是為了滿足國內外廣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產民間用瓷的民營手工業作坊。

同時期的不同窯口產品,有差別明顯的,亦有相近的,這需要我們去加以區分。產品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因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斷窯口主要是看產品的胎、釉特徵,其次是看工藝、造型和裝飾等諸因素。

古瓷鑑定的方法

有比較才有鑑別。應用型別學的分類排比的方法是目測鑑定古資的普遍方法。一般是按器物造型與裝飾分類,或把不同時代的碗進行系統的排比,或把不同時代的五彩、青花、單色釉等分別進行系統的排比。

在排比中,要充分運用以上所述的古瓷鑑定的五點依據,去解決鑑定的以上四點主要內容。

對某一時代的產品尚未取得「標準器」的情況下,則採用」看兩頭、印證中間」的方法。如美國波普氏在鑑定洪武青花時,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樂,宣德有官窯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樂、宣德青花瓷特徵的青花瓷,便是明洪武青花瓷。因為任何時期的產品必然會帶有許多「承前啟後」的因素。

鑑定時前看後想,左右思量是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來的。

當一件需要鑑定的產品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怎樣來分析它的燒造年代和窯口呢?也就是說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夠反映出它真實的燒造年代和窯口?我們把能反映器物燒造年代和窯口的因素,統稱為斷代因素。

古瓷和新瓷的一般區別

1、古瓷釉面無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澤靜穆如玉;新瓷則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處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塗或浸,但釉面蒼白,在放大鏡下見傷痕。(2)用獸皮打磨,但在放大鏡下見無數平行的細條狀紋。

(3)用茶水加少量食鹼久煮或煙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2、出土的古瓷土鏽入釉,偽造者土鏽附於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3、瓷器紋飾,真者用筆(刀)流利自然,偽者則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4、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損,易變色,或只留下痕跡;新瓷金色鮮豔,光澤耀眼。

5、古瓷中的低溫鉛釉,釉面可見一層銀色,瓜皮綠釉較明顯,新瓷則無。

6、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達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圍有"彩虹"般的光暈,有的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會出現此現象,但年歲愈久則愈明顯。

7、舊胎後掛彩自光緒以來多見,解放後很少。是否屬後掛彩,著重看如下幾方面:(1)釉上彩色是否有當時彩色特徵;(2)紋樣的佈局、形象、用筆等是否有當時的風格。

後加彩多畫得拘謹、呆板、纖細、缺乏當時的風格。(3)紋樣是否壓著了釉面傷痕,有這種現象的必然是後加彩;(4)後掛彩的彩色一般光澤度強。此外,後加款、換底、換款、換口、補彩、修補器物殘缺等現象也在鑑定中常遇見,都必須認真發覺。

望採納,謝謝

2樓:魚央邸千山

鑑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等幾方面下手。

款識。今日的傳世真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鑑定這些古瓷器時,要特別留意款識的筆法特徵,如橫、豎、撇、捺、勾、挑、點等的不同。

官窯款識的字型都有較高水平,仿製者模仿難免侷促,出現破綻,這種破綻無疑為鑑定瓷器真偽提供了線索。

造型。瓷器的形狀變化,是一個由簡單趨向繁雜的過程,這是由於各個時代人們的審美標準以及技術條件不同而造成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一般就較為鈍重稚拙,無論何種瓷器,都比宋、明瓷器顯得「粗疏」。

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元瓷的器形都比明、清瓷器要大。

紋飾。古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並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而改進。其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表現形式,各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徵,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鑑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胎釉。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的古瓷器,其胎釉成分及燒造或多或少都有差別。要注意瓷器釉質的粗細和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等幾方面的特徵。

例如,老瓷的釉面有一種內斂的寶光,稱之為包漿,而現代仿品釉面出現的是刺目的「浮光」。另外,對釉層的厚薄程度及縮釉、淌流狀態也要加以注意,如宋鈞窯瓷釉多有堆脂,定窯瓷釉多有淚痕,明、清脫胎瓷釉則瑩似玉石。

跪求專家鑑定古瓷器

不算什麼 留著自己玩吧 唐朝兩系罐,有考古價值 別說我傷你心啊,這頂多就是個埋在地裡有段時間的東西,你想想,凡是樓下說的那些都有些紋理特徵和特色的吧,而你這個充其量也就是個民用品是不具藝術價值的,就算被你用碳12證明這個有百年以上也不可能有個好價錢,要是真的有點來歷隨便找個好騙的出手算了。不過要是上...

怎麼鑑別瓷器真偽,瓷器如何鑑定真假?

瓷器作偽與辯偽 瓷器作偽在古時是不被人重視的,而且仿製的品種和數量很大,特別是自明 清兩朝以來,仿製技術逐漸成熟 提高。出現了後朝仿前朝影響較大的官窯瓷器,有民窯仿官窯的,有現代仿各朝民窯和 官窯的瓷器,尤其是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至今,由於市場的開放,受利益驅動,瓷器的仿指水平達到了及至。鑑於防品瓷...

求鑑定瓷器,古董求鑑定瓷器

都沒有,鑑定啥,直接告訴你,是真的,值500萬,ok?瓷器求鑑定 既然是鑑定,就必須具備至少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是現場,鑑定古玩是通過眼看手摸耳聽來鑑別品質高低和真偽,其二必須是行家或專家。普通人對古玩了解不多所以說了也是白說!和實物一般會存在色差問題,即便是專家就通過 也無法鑑定的。祝你生活愉快!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