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好嗎

2021-03-09 00:17:23 字數 3556 閱讀 6543

1樓:邰長青吳釵

知足常樂就好:1.慾望的追求少點,2.攀比的心態少點,

3.心態平衡點,4.根據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吧,不要讓別人的生活狀況左右了你的心情。5.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不要迷失了自己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我想明晰幾個概念,知足就是對已經得到的生活或者願望感到滿足。知足常樂就是客觀地認識和準確地判斷已經實現的目標和願望,並充分肯定目前的狀態,從而始終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知足常樂要求我們要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它並不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固步自封,而是對現有收穫的充分珍惜,對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對現有潛力的充分發掘,為今後的創新和進步提供平臺。

理性的進取應該以知足常樂的心態為基礎作為理性制約的。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總在考慮自己並未得到的東西,而忽略已經擁有的東西和不切實際的目標,已達到慾望的滿足。不知足導致人們往往會用不正當不符合倫理的手段達到人們慾望的短暫滿足,而由此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和不良的社會效應也並不會帶來「常樂」,這正是因為沒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樂的心態而造成的。

人要得到快樂,關鍵要有一種樂觀的心態。知足常樂正是當代人和當代社會的根本需求。首先,知足的人揣著平和的心就能常樂。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不能病態地沉溺於慾望的滿足,而知足則是一種心理的健康,一種精神上的節制和坦蕩。

人如果只為滿足慾望而活著,那麼永遠也滿足不了。因為滿足了一種慾望,同時就有十種慾望受到壓制,又有百種慾望隨之產生……它們不可能一一得到滿足,定會使人常不樂或者樂不常。其次,慾望膨脹的現代社會,只能靠知足常樂的心態去規約、去整合。

面對現代社會的紛爭與衝突,我們已無法否認,無節制的慾望與貪婪,帶給人類的只能是戰爭與血淚;面對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我們也必須正視,無度的開發與索取,只能將人類推向災難與毀滅。此情此景,我們已深刻地意識到:無視知足常樂的意義,無異於諱疾忌醫;無視理性自律的引導,無異於飲鴆止渴。

建立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正是最好的佐證。最後,知足的社會才是穩定的社會,而社會穩定恰恰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因而,知足常樂,並不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反而會更好的促進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

因而,在現代社會中,只有提倡知足,才能求得發展。許多人將知足常樂奉為延年益壽的祕訣,那麼,知足常樂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首先,「知足常樂」能使人安神理氣。

尤其是在遇不平事,不公平待遇,心情感到委屈,憋悶或心理不平衡時,多想想,多品味幾遍這幾個字,也許很快就能使心情輕鬆平和起來,將心中的不悅之情,滿腹怨恨之氣,在心平氣和悄悄釋然,使心情由壞變好,達到神安又氣順,「消消氣」功能還是有的。 其次,「知足常樂」能起到開導解勸,「降火明目」的作用。記憶起「知足常樂」這幾個字,就會自覺丟掉許多的俗語與貪心,使人變得更加理智與聰明對人對事,對名對利,對錢對物,目光都能看得更遠,使性格豁達與大度。

最後,「知足常樂」,又似付中西合劑的良藥,很唯物,很現實,也很見效與管用,它告訴人們一個普遍的真理:煩惱多與「不知足」有關。一些心理疾病與精神上的障礙形成,也多與一個人的氣不順,心不平,身心欠調理相連。

若一個人能去掉了過分的私慾與貪心,變得知足知夠,就會通情達理,就會少找別鑽牛角尖。「知足」是「常樂」的前提,「常樂」是「知足」的結果。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知足常樂正是無窮的慾望和有限的資源之間達到平衡,知足更是一種智慧,常樂更是一種境界,讓我們在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中,共同銘記「 以驕奢淫逸為恥」,懷一顆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績,享受成功,感受快樂

3樓:周素琴及婷

一個人,貴在自知,貴在知足,貴在量力而行,貴在適可而止。

我喜歡「知足者常樂」這句話。過分苛刻要求自己與要求別人,肯定是一件對己對他人的一種不認同感。所謂知足,是種平和的境界。

所謂常樂,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知足者常樂。不是說這個人安於現狀,沒有追求,沒有目標,而是說這個人懂得取捨,也懂得放棄。

懂得適可而止。生活在塵世,又有什麼比知足者常樂更讓人覺得珍惜的事呢?只是浮華世界,已經很少有人願意體會知足者常樂的意境。

理由又很簡單。市場的多元化,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物質的多元化。儘管物質與精神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但是很多人已經被同化了。靈魂與精神的一種同化。使人性變得貪婪,自私,殘忍。

變得不可一世,利益權利第一。很多人喪失人本身的道德底線。最後成為階下囚。

正因為這些人的慾望無法滿足,才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認同感越來越差。最主要還是彼此價值取向的差異。所以有些人很難真正融入彼此的內心世界,這也在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人本性遺留下來的一些無法共識的差距。

我欣賞知足者常樂的人,那是一種對生命的淡然之美。懂得享受工作與享受人生的人最快樂。這種快樂來自於自知與自我價值的認同感。

活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每天都存在著很多**,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

4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常樂還有什麼不好嗎?人生苦短,人生有樂。天天開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也只有知足的人,才能做到常樂。因為知足,就就是隻要指生活上不與人攀比,也就是低調,而在工作上不能滿足,與人比工資,比待遇,比子女,比老婆.......不是沾沾自喜,就是自尋煩惱,所以知足常樂就是為人之道。

5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意見:好。人生最難得的就是快樂,如果知足能讓人經常感到快樂,那為什麼不呢?

我覺得人要知足,但是不能滿足,對於我知足和滿足是兩個感念,知足能讓人看開很多事,活得輕鬆一些,畢竟現在的生活壓力太大了,我們需要知足。但是不能滿足,只有不滿足我們才有進步的動力,才有最求的目標,人生不能原地踏步,因為未來有無數的可能等待我們。

6樓:匿名使用者

人知足而無憂,無憂而生平靜,平靜就是常樂.如果每個人多有一顆平靜心世界將常樂!

7樓:貴藹堂馨蓉

知足常樂好啊,人慾望太大、太貪婪的話自找苦吃,活受罪。

8樓:檀健六靈萱

做人不要太貪,要知足常樂.

安於現狀知足常樂到底好不好?

9樓:威哥環湖遊

你好,我以前跟你有同樣的問題。現在我想明白了。我只想跟你說2點:

1,人生階段論。古人的話,有時是相互矛盾的。有人說知足常樂,有人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想人在20-45歲,是應該去奮鬥的。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去探索,你才會有成就感,安全感。人生30歲之前,必須確認事業的方向。

問自己你到底想做什麼。認清「我是誰」。30歲以後,就是事業的加速期。

40歲你想折騰發現突然已經很累了。方向是基於你以前的路。你過去的經歷決定你未來的路。

多折騰沒壞處。

2, 人到夕陽需要知足常樂。60歲以後的姜子牙是很少見的。大多數都是開心就好。試想,我們辛辛苦苦,奔波一生,還不是為了老年開心一點。老大徒傷悲是因為少壯不努力。

當然,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怎麼樣都是一生。為了人生有意義,年輕時多吃苦,多奮鬥吧。希望我的理解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生活朝氣蓬勃,更加精彩。

10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好不好,都憑自身情況而論。既然你有些累了,你可以找一些排解的方法,可暫時輕鬆一點,但不能維持太久,人生來就必須承擔責任,是不能推卸的,你一定要振作一點,保持良好心態,相信自己!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這種思想很危險,交一些快樂的朋友,看一些勵志的書。

知足常樂的處事態度可取嗎,知足常樂的處世態度應當受到鼓勵

第一,從概念內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點在於知足與不知足。相同點在於樂。快樂,樂趣,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何為快樂呢?自然是滿意已經得到的生活或願望等。這又構成了知足的概念。然而知足又絕不等於自滿。古人將睿智的人生哲理濃縮在短小的成語中可謂經典之作。漢語成語詞典 解釋 知足常樂 意為知道滿足就會經常快...

關於辯論賽 知足常樂還是不知足常樂(有思想 有文采或是善於辯

你現在生來活得快樂嗎?提及這個問題自,相信很多人都不會給出很樂觀的答覆。現實生活中,人們幾乎都把物質的多少.形象的好壞看的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總是為了更多的身外之物而把健康,心情當做了身外之物,這不是得不償失嗎?很多人想不到,我們追求的越少,得到的快樂就越多,這便是知足常樂。雖然不知足者也有他們的樂...

如何才能做到知足常樂

要做到 知足常樂 可以分成以下三個重點 三破 來 並落實 1 破貪 所謂 知足 就是 對於物質生活的追求要有一個限度 即使不能達到 過最低水平的物質生活 的高標準,至少要能夠對物質追求的慾望有所節制,這樣才能夠把自己生命的有限時間 精力節省下來,用來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這個就是 老子 裡邊所提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