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是什麼啊舉幾個例子通假字是什麼?

2021-03-08 05:08:23 字數 5159 閱讀 3861

1樓:豪烽

通假字是古人寫的錯別字,如

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閒情記趣》

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誨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論語〉十則》、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行

2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後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

1、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傷仲永》

2、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帖,通「貼」。《木蘭詩》

3、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坐,通「座」,座位。《**》

4、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兩小兒辯日》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止,副詞,通「只」。《狼》

八年級上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有,通「又」,用來連線整數和零數。《核舟記》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核舟記》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核舟記》

5、虞山王毅叔遠甫。 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後。《核舟記》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通「揀」,挑選。《核舟記》

7、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通「層」。《望嶽》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闕,通「缺」,中斷。《三峽》

八年級下

1、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轉,通「囀」,鳥叫聲。《與朱元思書》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反,通「返」。《與朱元思書》

3、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見,通「現」,露出。《與朱元思書》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飼」,喂。《馬說》

5、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表現。《馬說》

6、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才能。《馬說》

7、其真無馬邪 ! 邪,通「耶」,表疑問,相當於「嗎」。《馬說》

8、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送東陽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送東陽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岳陽樓記》

11、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囑託。《岳陽樓記》

12、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羞,通「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難》

九年級上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唱,通「倡」,首發。《陳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陳涉世家》

3、將軍被堅執銳。 被,通「披」。《陳涉世家》

4、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倉,通「蒼」。《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義於天下。 信,通「伸」。《隆中對》

7、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 已,通「以」。《隆中對》

九年級下

1、公輸般詘。 詘,通「屈」,理屈。《公輸》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6、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通「避」,躲避。《魚我所欲也》

7、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辯 ,通「辨」,辨別。《魚我所欲也》

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恩惠;與,通「歟」,語氣助詞。《魚我所欲也》

9、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從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1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3樓:匿名使用者

對,通假字是錯別字(相對於現在來講)

現代文人為了美化古人的錯誤,就有了通假字之稱不過我們也應該這麼想:古代人的資訊傳播不像現在這樣迅速、廣泛各個地區都存在著差異,統一起來也不是這麼容易

4樓:匿名使用者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

例如: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開心的意思《〈論語〉十則》

誨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你的意思 《〈論語〉十則》

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5樓:丿菜園孓丶菟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這句話裡,知就是通假的,通智。表示聰明的含義。

比如說論語裡:眾星共之。翻譯成所有的星星都圍繞著它,共就翻譯成拱,圍繞,環繞的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就是同音字

比如:天田

通假字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異體字:同一個意思,不同的寫法。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

其特點是「因音通假」。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

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後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還,顧反為女殺彘。」(《曾子殺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時代越後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指出:

「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白字,但後人都這樣效仿以後,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古書幾乎都被燒光,到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著之竹帛」。由於當時背誦者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藉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一、我們劃分它們應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同一個字的發展變化狀況,古字和今字是先後出現的,系初造字和後造字的關係,屬於縱的方面,如「然——燃」,「縣——懸」。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則是同一個時期出現的,而通假字則是研究同一時代漢字的通用情況屬於橫的方面,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倍」通「背」,又如「巫嫗何久也?**趣之」(《史記·滑稽列傳》),「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時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有聯絡的。如「布帛長短同,而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賈」是分化前的古字,後來表商人義的詞用原字形,表**義的詞另造「價」字,「賈」和「價」就成了一對古今字,商人義的「賈」和**義的「價」兩義密切相聯。又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中的「反」即為「返」,這一對古今字意義上的聯絡也很明顯,而通假字一般意義上沒有聯絡。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義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一種是以古字作為聲符構成今字。如「禽』字的意義是指飛禽,又用它表示「擒獲」的意義。

後來以「禽」為聲符加上義符「手」構成今字「擒」。又如「其」加上義符「竹」構成今字「箕」。大多數古今字都表現為這種結構關係。

如「昏——婚」、「要——腰」等等。另一種是改換古字的義符創造新字。如「說」字既表示遊說,又表示喜悅的意思。

後來把「說」的義符「言」換成義符「忄」,構成今字「悅」;又如「訃——赴」,義符「走」換成義符「言」構成今字「訃」。再如「錯——措」、「竟——境」等。但這種結構關係的古今字遠不如前一種多,通假字並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

如「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論語·陽貨》),「歸」通「饋」。又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詩經·繷風·七月》),「剝」通「撲」,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與假借字的分別有人常把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字」相混。

嚴格來說,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來已有「慧」字,但卻以「惠」字臨時替代。而六書的的假借字則是本無其字,因為要創制新字較麻煩或為免使字數大量增加,而採用同音或近音字表達那種意思,例如「自」字本義是鼻子,因同音關係,借來表示「自己」之意,這是六書中的假借。即使在古人的訓詁解說中,也有時會把兩個名稱相混。

讀者應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學知識,小心判別。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質上不屬於錯字或別字,屬於正常的文言現象。 「同」和「通」二者的區別「同」是指古代的很多異體字。

比如孔乙己曾經說過的茴香豆茴字的四中寫法,這四中寫法之間就可以說a同b。 「通」一般是指狹義的通假字。它們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通假字是什麼通假字是什麼意思

通假字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 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 石鐘山記 中的 莫 為 暮 之古字,被 借 為否定副詞 不 沒有誰 的意思,故又造 暮 字。異體字 同一個意思,不同的寫法。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 ...

通假字有哪些,通假字都有什麼

通假字 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 通假字都有什麼 什麼叫通假字 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 蚤 與 早 如 當 與 倘 其特點是 因音通假 個人認為是古人的錯別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

通假字有什麼意義,通假字是什麼意思

通假字 指字音與本字相同或相近,用來代替本字的字。通假字,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通假字通假字,包括古今字 異體字和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