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道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2021-03-08 01:56:32 字數 6037 閱讀 164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道教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而複雜的輻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響。其某些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構成中仍然不可忽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從中國學術思想的領域來看,道教在歷史上曾產生過許多著名學者,他們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貢獻,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道教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儒釋之間產生了複雜的互動關係: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鬥爭,另一方面又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從而促進了中國學術思想的內在融合與發展。

第二 ,從文學藝術領域來看,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長生成仙。這種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學領域中,成為文學的重要題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為為題材的作品,充滿於詩、詞、歌、賦、戲劇、**等各種文學形式之中,數量甚多,作者亦不少。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學藝術方面, 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受道教影響很深,他曾經遊歷各地,求仙訪道,甚至煉過丹、受過道籙,可以說是位虔誠的道教徒。尋仙過程中,他遊遍五嶽,給他帶來大量的素材。他的詩歌中也常常出現「仙人」、「羽化」等意念。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雖然講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但全書中使用了大量道教專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馬、奼女、元神等,還構築了一個以玉皇大帝為核心的道教神祇、神官系統。而完全以道教為核心的最著名**則要數《封神演義》了。書中講述的商周戰爭,其實質就是道教的兩個派別闡教和截教的鬥爭。

書中出現的各色仙神和寶物等,也全屬於道教系統。道教的煉丹術對火藥的發明有著重要的影響。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師徒相傳一些武術和氣功,例如武術中很出名的武當派,據說就是武當山上的許多道士傳承的武術。

其中像太極拳這樣的簡單武術套路,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健身活動。道教氣功也是中國氣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煉方法基本上就是氣功,對氣功的探索和發展,其貢獻很大。 道教的養生術還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醫學《黃帝內經》中經絡學等方面內容。

此外,許多道教徒研習醫術,對於中醫學發展頗有貢獻,如葛洪、陶弘景等人,於中醫藥皆有所建樹。

3樓:匿名使用者

在唐朝以前,道教成仙理論建立在"假外物以自堅固"的思想基礎上,這種向外求索的傾向導致了外丹學的興盛,大量煉丹餌服的實踐促使道教不停地增進對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在此階段上科學實踐成為道教信仰的有力手段。而在唐以後,隨著心性論、重玄學的發達,中國思想走向內在化,道教成仙的方式也轉為了內向求索,精神超越與靈魂飛昇成為新的仙學思想特徵。隨著內丹學的強勁突起,道教漸趨消失其往日對外界探索的激情,作為工具手段的外丹學由是衰落下去。

在這一工具理性的轉變過程中,道教也由推動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的主動力而變為阻滯科學繼續發展的制約力量。

4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為其提供了古奧華麗的語言、豐富神奇的想象、深沉強烈的生命意識和追求自有幸福的願望。道教的終極追求是趨吉避害、永享歡樂,重視肉身的留存,所以道教講究養生,有很多道教經典涉及這個內容,是中國古代醫學的寶庫;同時道教方術中所謂飛丹煉藥,為近代化學和軍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最後,道教起於民間,世俗生活中婚喪嫁娶的儀式多屬道教方術,很多民俗信仰中的神仙也屬於道教神譜。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非常複雜,不是一句兩句能夠說清楚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寫成數篇博士**。

5樓:文化永生

三、在科學技術上的影響道教首先作為古時煉丹求藥的重要代表,許多的古代君王也希望通過丹藥來實現「長生不老」,而正是在這種煉丹的追求下,歪打正著發明了火藥的雛形,從而成為了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這也為中國古代乃至全世界的變革提供了一種堅實的基礎,也可以說是道教最入世、最具意義的一個影響因素。

6樓:理含潘飇

1.對中國傳統科技的貢獻,比如煉丹,促進化學、醫學的發展;

2。對文學的影響,還多詩人受道教思想影響,如李白!

3。無為清修,對個人品格的影響!

道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

」「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道家哲學)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

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

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東漢末年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1、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道家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道家黃老派的理論和實踐上。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競爭加劇。

為了因應這種局勢,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學術擺脫了理想主義的窠臼,開始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黃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張,不但解決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問題,還為道家治世開闢了道路。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靜無為、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兼採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張,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學的精華。

從道家治國的實踐來看,不管是齊威王治下的齊國還是呂不韋執政時期的秦國,以及後來的文景之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即使儒家思想取代了道家思想成為了國家的正統思想後,黃老道家的治國思想並沒有完全消失。大多數時候,統治者像漢宣帝說的那樣,是「霸王道雜用之」。

即有時是「外儒內法」,有時是「外用儒術,內用黃老」,每當君權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部分限制時,黃老道家就會復活,並帶來經濟文化上的繁榮,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曾註解過《道德經》,「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兩宋時期經濟文化的高度繁榮、今天改革開放的成就,都與黃老思想有密切關係,因此民間有「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的說法。另外道家老莊派和楊朱派對中國傳統政治也有影響,他們代表著政治上的隱逸和出世傾向;使中國知識分子形成了一種政治上「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曠達態度。同時,老莊派桃花源的理想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2、對傳統法律制度的影響。道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曾以黃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漢初期對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產生了很大影響,以至於後世有人用道法家稱呼黃老道家。儒家獨尊後,中國法律制度形成了外儒內法的格局,但道家思想所倡導的法之原則與精神,還是間接隱性地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之格局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首先,道家以普遍的自然理性為準則,主張道法自然緣道生法,不但說明了法律合法性的**,劃分了無道之法和有道之法的界限,還為道家治世鋪平了道路。

並且對儒家法天和春秋決獄的思想也有一定影響。也對單純的依法治國是一個警示。其次, 道家提倡「無為」和「自然」,認為民間有自發形成自我約束規範的能力,並且認為這種以民情和天道為基礎形成的自然規範,遠比統治者煞費苦心設計的法律要明智得多。

所以提倡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則。這一思想被歷代統治者所吸納,成為一項中國古代重要的法律原則。所以後世對少數民族的統治、民間的細作(如田土、婚姻等)均採取「因俗而治」的政策。

最後,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寬刑簡政,所以崇尚「簡、平」的法律審美觀。這一審美意趣也影響到了中國古代法律的審美傾向,最終上升到「法貴精當」、「寬嚴適中」等法律的實質美學,成為制定法律所遵循的基本審美原則,也成為衡量一個朝代法度優劣的標誌。

3、對傳統軍事思想的影響。道家尤其是黃老道家,在致力於治身治國的同時,也對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戰爭給予了高度關注。所以《老子》、《黃帝四經》、《鶡冠子》、《文子》、《呂氏春秋》、《管子》、《淮南子》中均包括大量的軍事思想,這些軍事思想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反戰論;第二,不得已而戰;第三,以奇用兵;第四,柔弱勝剛強。另外黃老道家普遍還有出「義兵」(即正義軍隊)的思想,而這些觀點和思想對中國傳統軍事思想有很大影響,以至於後世許多人將《老子》、《鶡冠子》當兵書看待,同時將張良、諸葛亮、劉基等具有相當軍事謀略的人當成了道家。

4、對傳統科學技術的影響。中國的傳統科學正規化,始終在追求事物內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為核心,以天地人關係為主線,以自然為原則,以道、元氣、陰陽、有無、自化等為基本概念的有機科學思想體系。這種科學思想體系與以邏輯分析為核心的西方機械科學思想體系截然不同,卻與現代自組織化理論、複雜科學體系有許多相似之處。

並對如何認識大自然、如何防止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危害至今還有重大的參考價值而在這種有機的科學思想體系形成過程中,道家思想的影響最為突出,道家道教不僅嚴格區分了普通知識與技術知識的區別,還通過道進乎技」、「順應自然」、「以道馭術」、「悟性思維」等思想影響了後世中國的技術發展,同時還通過稷下道家、呂氏學派、淮南學派、道教組織等道家道教「科學共同體」對中國古代科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道家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道家思想和這種有機科學思想體系的發展,一方面抑制了名家墨家思想中蘊含的以邏輯分析為核心的機械科學思想的發展,讓古代中國的科學理論水平遠不如古希臘,並讓中國在近代科學的發展中無所作為;另一方面卻使中國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技術大國和技術強國。都江堰、長城、蘇州園林、絲綢、瓷器、風箱乃至鑽井等等,至今風采依舊,向人們述說著中國古代技術的輝煌。

5、對文學藝術的影響。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莊派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超過了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這種影響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沒有過時,許多近現代文學藝術大家,如魯迅、郭沫若、胡適、周作人、林語堂、廢名、施蟄存、沈從文、汪曾祺、範曾、阿城、韓少功、閻連科、高行健等,都曾受過道家深刻的影響,其作品中也有濃厚的道家意味,以至於有人將高行健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看作是「莊子的凱旋」。綜合來看,道家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在審美觀上,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所以追求自然美就成為了中國文學藝術的最高境界。體現在文學創作上,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來雕飾」;體現在繪畫藝術上,就是水墨畫簡淡含蓄形神兼備的風格;體現在建築藝術上,就是私家園林「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意境;體現在**藝術上,就是古琴「清和淡雅」的**品格。同時道家主張無為自化,得意忘言,所以也使文藝形成了虛實相生的審美追求。

如建築的亭臺樓閣:「江山無限境,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皆盡虛實之妙;詩中絕句「無字處皆其意」,追求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空白之美;中國畫也是多在一幅空虛的背景上「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無畫處皆成妙境」;書法上同樣講究「潛虛半腹」,「筆不周而意已周」。同時,由於道家思想與盛世關係密切,所以有助於增加文學藝術的豪氣,而在衰世中道家思想是文人的**創傷的精神支柱,所以又造就了文學藝術曠達放逸的藝術風格。

另外,道家主張高下相隨正反相倚,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結構。如楷書的「逆鋒落筆」:「將欲順之,必故逆之;將欲落之,必故起之」;中國建築,尤其是園林,總愛追求一種欲顯先抑,欲直而曲,欲放先收的曲折反覆之效果,**戲曲的故事程序也多是如此:

先是由合到分,然後中間經過無數的曲折,最後又由分到合,以大團圓作為結局。

6、其他影響。道家對中醫、傳統養生學、中華武術、茶道等也

有巨大影響,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則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易經》和道教的諸多思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以望聞問切為診斷手段,以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風水環境、道樂書畫,茶養、食養、藥養、節慾、辟穀、食氣等多種方法。來調和陰陽、疏通氣血、培補精氣、鍛鍊筋骨,頤養臟腑,調理肌膚。

達到身心和諧健康的目的。 至於中華武術,在形成的過程中也曾深受道家的影響,國際功夫大師李小龍,就曾在他的畢業**中討論過道家思想與中華武術的緊密關係。具體來說,道家思想對中華武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認識論」和「方**」兩個方面,在認識論方面,武術汲取了道家哲學思想關於宇宙本源的「道論」、「氣論」及「天人合一」的觀點來解釋武術的本質。

在方**方面,武術汲取了道家「物極必反」、「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制人」、「師法自然」等思想,作為武術技擊思想的指導原則,並追求一種「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李小龍語)的境界。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太極拳,它剛柔相濟、虛實相應、動靜相宜、開合有度、圓活順達,可以說與道家思想達到了高度契合的地步。

中國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重要意義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中國的傳統宗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成仙 救濟世人。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現代世界也有著一定影響性。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漢朝之後才有教團產生,其個別派系為奉老子為道德天尊,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時...

中國傳統服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素有 衣冠 古國 的美譽。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服飾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們的精神價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蘊。郭沫若說 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我國傳統服飾...

說說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 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 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 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 歷史悠久 內涵博大精深 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