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義」的真正含義,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2021-03-19 21:51:55 字數 4557 閱讀 9413

1樓:卸下偽裝忘勒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與「仁」結合最緊的是「義」,人們總是將「仁義」合在一起說。如果泛泛地去談,「仁」就是「義」,「義」就是「仁」,不過,如果細分起來,「仁」與「義」還是有所不同的。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義」是從「仁」的品德出發所遵循的辦事原則。

仁義禮智」共同構築了倫理道德的根本。孔子講「義」,稱:「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但「義」的含義與精神主要還是孟子進行全面闡述的。

孔子講「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孟子講「舍『生』而取『義』」,孔子的側重點在「仁」,孟子則將「仁」與「義」廣泛地聯絡起來,共同成為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

在指出 「仁」的源頭是惻隱之心的同時,孟子也指出:羞恥之心,是「義」的源頭。「仁」是由人性本善自然得出,「義」也是由「仁」自然得出的。

2樓:匿名使用者

1、儒家:仁義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指見到應當做的事而不去做,是怯懦的表現。

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羞惡之心是指對自己以及別人做不應當做的事(不正義)感到羞恥和憎惡。

人有正義感,便會努力實現種種可達到平等的社會理想,甚至以犧牲生命來表現仁義。

2、墨家:仁義(道義)

「兼相愛,交相利」是墨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認為愛人要遠施周邊,尊卑長幼之間要互相愛護。但孔子的仁愛是對他人的關心愛護同情理解尊重,愛人要以親親為出發點,主要是處理宗法家族關係內部的親戚關係,而且愛人涉及到國家、上下、君臣及國際關係。

墨子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後期墨家繼承了這一思想,提出「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中」。「義」的內涵隨著社會歷史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涉及到「志」與「功」的問題。其實「仁」為「愛」,「義」為「利」,「愛」和「利」都屬是價值行為主體的行為結果,即為「功」。

所以墨家主張在外功的基礎上實行「志」與「功」的統一。

1、中國華夏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

2、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義」(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右國頌」,「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3、最早是會意字。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示儀仗;「羊」表示祭祀品。本義:正義;我的威儀;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有義德之美。

3樓:蟬d餘弦

牽強的把孔子孟子的解讀牽涉進這個文字,我們可能都錯了。

義的繁體從羊從我,甲

骨文寫作羛,其本意是指不善之善即為義『』

羛是由羊和弗組成,羊的本體在這裡是指善,弗是指不,即否定或者矯正。即不善之善即為義,可以理解為不追求善的善,或者說義的本義是指我們不為名不為利所作的善就是義,直白的說,不為所求做善事就是義,這和佛家的不起心動念的善有著極其相似的寓意。

譬如今天常說的詞語義演,義診,義務,義賣等都可以從義的本字這裡找到答案。

恰如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羛字,恰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妙。

相類似的字如「武」,武字同樣耐人尋味,止戈即為武,擁有罷兵的能力才是武,而不是攻伐殺生妄動干戈。恰如今時的某些大國動不動就妄生事端,其實並不懂得武字的玄妙。

會意字是漢字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有的甚至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文字本身就涵蓋了哲學和宗教,而有的漢字更是有著至關重要的民族認同!

譬如國字的演變,最早是「或」,今時可以理解為有能力守護自己的邦國,可以稱呼為邦,隨著秦朝的統一,國字,表達的意思是邦國統一起來了。明白這個字,我們就容易理解,國家必須是統一的,國家必須是有武力的,明白一個國字,就很容易理解鄧公說的主權問題不容談判,香港必須駐紮我們的軍隊!國字為什麼要有框?

因為寸土不可失!

國有美玉為國,在個人看來時漢字發展歷程中的曲折、錯誤的簡化。國人喜歡美玉就是國?這和重文抑武的宋朝何其相似?

難道是要用一個國字來提醒一個民族,宋朝就是因為過分重視享受而滅亡的?玉,富裕了人才會有所追求的東西,以玉為重,莫不是要告訴今人,gdp就是國力?

沒有武力空談國力,豈不是笑話?

今天,我們的語文老師,和我們的入門教科書都不能很好的解讀這個國字!

中國的很多漢字本身就有著宗教和文化,可能是我們在文化的傳承中出現了斷檔或者誤解。

漢字的本身就是中國的傳統的文化和思想的一部分,文字的簡化過程中,文字漸漸成了符號,丟失了文字本身的含義。個人對文字演進過程有些歧義,文字的進化、簡化、逐漸符號化是為了便於書寫,但同時這種進化也讓我們丟失了傳統文化和思想,這可能是歷史的倒車。

除了這個義字,我們還能找到很多這樣文化斷檔的文字。比如愛,等等,不勝列舉。

--------------------------------------------

2023年12月9日,教育部否定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識讀

是以關於這個義字重新做了下補充,個人不反對漢字的簡化,但反對漢字不知所以,只為了簡化而簡化,反對漢字丟失了漢字本義和真義的簡化,有些漢字的簡化的確是導致了文化和思想的斷層!

很多漢字的本身就承擔著文化和思想的傳承,而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不僅僅應該以便於書寫為目的,不然很多讀書人只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所當然!如果一定要漢字元號化,便於書寫,為什麼不要大多數人去學習草書或者速寫?卻偏要大多數人接受漢字的簡化?

孰輕孰重,孰傷孰痛?

4樓:李登豔

義 義 #yì

義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

孟子則進一步闡棕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又: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離婁上》: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釋義】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為:正義|道義|見義勇為。②情意:

義氣|信義|情義|無情無義。③意思:意義|含義|字義|定義。

④撫養或拜認的親屬關係:義子|義父|義母。⑤假的;人工做的:

義肢|義齒。⑥姓。

【義不容辭】 #yì bù róng cí 道義上不容許推辭。

〖例句〗關心愛護殘疾人是社會各界人士義不容辭的責任。

【義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填:充滿。膺:胸膛。由正義而激發的憤怒充滿胸膛。

〖例句〗因為聽信虛假廣告的**方法,她那雙原本美麗的眼睛失明瞭,聽到這件事情,人們無不義憤填膺。

【義無反顧】 #yì wú fǎn gù 從道義上講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頭觀望或退縮。

〖例句〗學成回國後,他義無反顧的來到偏遠山區,他說:「 這裡的人們需要我。 」

【義務】 #yìwù ①應盡的責任。②不要報酬的。

〖例句〗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義演】 #yìyǎn 為正義或公益的事情籌款而舉行演出。

〖例句〗為援助受災地區的人民,文藝界」為前提。他們把「義」他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

其中的「仁義」成為封建道德的核心。《論語.里仁》:

「君子之於天下組織了多場義演。

【義正辭嚴】 #yì zhèng cí yán 理由正當充分,措詞嚴正有力。

〖例句〗他在文章中義正辭嚴地批駁了反動文人的醜惡行徑。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義 《名》

(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同本義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義不殺少。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度義而後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義,堅持正義。)――宋·蘇洵《六國論》

又如:丈義(主持正義);義斷恩絕(恩情道義斷絕);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情誼義(義)yì

⒈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正~。~憤填膺。~正辭嚴。見~勇為。多行不~,必自斃。

⒉意思,含意:意~。字~。釋~。望文生~。

⒊情誼:有情有~。

⒋認作親屬的:~父。~女。〈引〉人工製造的(人體的一部分):~齒(鑲上的假牙)。~肢(裝配上的假肢)。

⒌①應盡的責任:盡~務。

②不拿報酬的:~務勞動。

義yí 1.儀容;狀貌。 2.儀制;法度。

5樓:長相特別

在儒家文化中是「仁義」的意思,內容核心是做合乎道德、倫理規範的事

後來發展的民間文化中,它又變成了「講義氣」

6樓:匿名使用者

合乎天地倫理,對人心存仁愛不做出格的事

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就是不要讓聖誕節和感恩節之類的東西擠掉自己的文化

8樓:秋風落葉

中國傳統文內函豐富,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形態,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對社會長期發生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意義?(詳細點)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 詩詞,快,中國傳統文化古詩

一七令,茶 胡秉言茗 碧嫩,神凝 著聖水,味香盈 芳馨淡爽,厚重清明 古今呈異客,閒雅品人生 感悟浮沉歲月,盪滌塵緣凡情 半盞淳茶方寸潤,修德養性淨心靈 一七令,茶 胡秉言祥 茗嫩,一槍 銅壺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瓊玉漿 陸羽邀神農,禪坐細品嚐 清高文人墨客,達官貴侯飲狂 淡淡清香飄千古,修身聽命...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中國傳統文化 剪紙 的主要內容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 公元前6世紀 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 鏤 剔 刻 剪的技法在金箔 皮革 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 中的剪桐封弟...

急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左右急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400字左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 價值觀念 行為準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 遺傳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 變異性。她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