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和外國人吃飯是需要注意的禮節比如刀叉的使用

2021-03-07 22:23:15 字數 5370 閱讀 5651

1樓:匿名使用者

西餐禮儀知識

隨著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會交往的活躍

2樓:獨眼貓貓

西餐禮儀

1、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點菜完畢後將餐巾開啟。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餐巾可用來擦嘴或迭手,不可用來擦餐具或擦臉。弄髒嘴巴時,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用餐反摺的內側來擦,而不是弄髒其正面,是應有的禮貌。手指洗過後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髒得厲害,請侍者重新更換一條。

吃到壞的食物非吐出來不可時,也別吐在盤子裡,最好在別人不注意時,吐在餐巾上包起來,並要求更換一塊新的桌巾。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2、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叉的坐姿最好避免。記得要抬頭挺胸著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進口中時,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彎下腰以口去就食物.正式西式料理的**中,,常依不同料理的特點而配合使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刀叉,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擺出來的。

說到全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畫面,而現在大都是以點用2-3道單品料理的方式為主流.使用刀叉進餐時,刀叉和湯匙依使用的先後順序排列。最先用的放在離主菜盤最遠的外側,後用的放在離主菜盤近內側。

假如先上主菜再上沙拉,就要把主菜叉子放在沙拉叉子的外側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吃西餐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左手食指近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

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將刀叉分話盤中。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

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

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

喝湯時,用湯勺從裡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吃剩的雞、魚骨頭和渣子放在自己盤子的外緣,不要放在桌上,更不能丟去地上。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

吃麵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麵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6、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願意新增牛奶或糖,新增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8、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人,把肉切開。

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

用手指拿東西吃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裡洗淨。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點用牛排時,首先服務生會詢問燒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歡的料理方式**。

用餐時,以叉子從左側將肉叉住,再用刀沿著叉子的右側將肉切開,如切下的肉無法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開剛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後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應從左往右吃.點綴的蔬菜也要全部吃完 放在牛排旁邊的蔬菜不只是為了裝飾,同時也是基於營養均衡的考慮而新增的。

國人大都會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愛吃,最好不要剩下。

10、麵包要吃一口掰一口.吃麵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麵包盤子「舔」得很乾淨,不能用叉叉麵包.

11.萬不得已要中途離席時,最好在上菜的空檔,向同桌的人打聲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別打亂了整個吃飯的程式和氣氛。吃完飯後,只要將餐巾隨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疊整齊。

12.侍者會經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務,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會馬上過來。

東西掉了的時候最好請服務生過來替你撿起.如果對服務滿意,想付小費時,可用簽帳卡支付,即在帳單上寫下含小費在內的總額再簽名。最後別忘記口頭致謝

3樓:匿名使用者

吃飯時刀叉不能和在一起 如果和在一起了

那表明你吃好了 服務人員就可以為你整理餐具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左叉右刀。不給別人夾菜。

5樓:老虎燕青

最簡便的方法:各人自點一份,自我消化。

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吃飯呢?

6樓:日天日地

中國人一開始其實是使用刀叉的,而且刀叉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一點可不是空穴來風哦,全世界發現最早的骨質餐具就是刀,而且是在我國浙江的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

至今已經有2023年的歷史,而古之叉子也是在我國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距今有2023年曆史,所以說西方人使用的刀和叉是中國老祖宗玩剩下的。

據說是在戰國時期,人們吃飯的時候,首先由廚房你的廚師用刀叉將食物分割,然後再端出來,供王公貴族使用,因為用刀叉分成小塊之後,用筷子夾著就比較方便,但是那時候只有貴族才可能使用筷子,廚子和百姓一般使用的還是刀叉。

只是後來人們發現,使用筷子比刀叉更加方便,所以中國人才慢慢的開始使用筷子,距今也已經有2023年的歷史了。

直到現在筷子已經成為一種文明的象徵,吃飯的時候舉動變得特別優雅,而且中國人是非常注重文化的,筷子又被賦予了很多美好的象徵,據說還象徵天圓地方,而且一雙筷子寓意可就大了去了。

相比中國的西方人的歷史並沒有那麼悠久,他們吃的食物也都是大塊的烤肉和麵包,如果讓他們使用筷子,反而沒那麼方便,刀叉的配合使用,反而更適用於他們的生活,而且在他們國家很難見到特別小的食物。

在中國拿著筷子可以夾到的花生米,這令他們特別頭疼,雖然知道花生米特別美味,但是讓他們製作,肯定做不出油炸花生米,因為他們拿刀叉就無法吃到。

現在有很多外國人喜歡上了中國的飲食文化,也已經慢慢的開始學用筷子,特別是在吃火鍋的時候,刀叉根本就用不上,其實說到底是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特別是飲食文化的差異。

在東方是以農業為主,所以會產生面條和米飯等食物,如果拿著刀叉的話,反而吃不到嘴裡,而在西方,他們是以畜牧業為主,怎麼樣用筷子吃肉,他們覺得很麻煩,還不如使用刀叉呢。

7樓:穀雨妙妙

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進餐用刀叉,各有自己沿襲的歷史。若論更早的時候,世界各地的人們吃食都是用手抓,就是現在,一些地區的人民吃飯還沿襲用手抓的習慣。一旦開始使用餐具,中西方就分道揚鑣了。

論歷史,筷子的使用遠較刀叉為早。筷子古時候單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禮記》、《荀子》、《史記》都提到箸,《韓非子》特別提到周朝的紂王,使用"象箸"進餐,箕子看了很是擔憂,因為箕子認為用象箸進餐,則與之配套的餐具不可能用陶器,必須是"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盛菽藿,"(菽是大豆,藿是豆葉)配合的食物必須是"旄象豹胎"(旄象指旄牛和象)……,依此類推,衣服穿著,也不可能是"布衣短褐",而必須是"錦衣九重",住的房子也一定是"高臺廣室"等等。箕子的擔憂不幸言中,紂王因追求奢侈的享受,荒滛無度而亡國。

這就是後世"見微知著"成語的來歷。

前年一位香港記者參加前瀋陽市市長慕綏新的記者招待會上,注意到這位市長的穿著非同尋常,單是他那條領帶,價值當在萬元以上,與之配套的西裝皮鞋,當然更是世界名牌,光這一身穿戴,非數萬元不行,這便與他的工資收入無法平衡,因而懷疑他可能是個**,但那時的慕綏新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呢。這位記者即是繼承了箕子"見微知著"的眼光,不幸被言中了。

現在人們的口語習慣都稱箸為筷(或筷子、筷兒),書面語也用筷。查先秦古籍中都不見筷字,筷是遲至明朝才出現的,說來也可笑,筷是因民間口語的忌諱而產生的。原始社會時期的忌諱特別多,南方民間保留的忌諱也不少,這可能是古吳越的遺風。

明朝的陸容說;"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尤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

…"(陸容《菽園雜記》卷一)。 陸容說"舟行諱住"指船家吃住生活在船上,進餐當然要使用箸,箸音 zhu ,和住(zhu) 同音,所以改箸(住)為快,後來為了區別起見,加竹頭成筷。現今的溫州(古甌越)和福州(古閩越)的民間口語仍稱筷為箸。

西方進食的餐具主要是刀和叉,最初只用刀,早期的刀就是石刀或骨刀,知道鍊銅以後,有了銅刀,鐵器出現以後,才改用鐵刀。單獨的刀不像筷,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餐具,因為它是多功能的,用來宰殺、解剖、切割狩獵物或牛羊的肉,到了燒熟可食時,又兼作餐具。

遲至15 世紀為了改進進餐的姿勢,才使用了雙尖的叉,因為用刀把食物送進口裡**觀,改用叉叉住肉塊,送進口裡顯得優雅些。叉才是嚴格意義上的餐具,但叉的弱點是離不開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到 17 世紀末英國上流社會開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 世紀才有了四個叉尖的叉子。

所以西方人刀叉並用只不過四五百年的歷史,中國人的箸,合刀叉的功能為一,簡單方便,儘管現今的餐具已經發展到琳琅滿目,不勝其多,唯獨筷子一雙,無法取代。

西方何以沒有箸?這是與西方進餐以肉食為主有關,肉食又與農業結構有關。歐洲是畜牧業為主,麵包之類是副食,直接用手拿。

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進口裡,最方便了。牧場和草原廣大,刀叉是隨身掛在腰帶上,食無定所,必須隨身帶。到了城市定居以後,刀叉進入家庭廚房,才不必隨身帶。

中國人的農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主食是米飯或饅頭, 副食以蔬菜為主,佐以少量魚肉,主副食都可用筷子,熟練之後,非常簡單方便。農業社會本來就是定居的,筷子沒有必要隨身帶。

筷的前身是小竹竿或細樹枝 ,臨時折斷兩根小竹竿或細樹枝,用來撥勻燃燒中的炭火,後來發現燒熟的塊根食物如芋、薯之類很燙手,用細竹竿、細樹枝夾出來吹涼,就可以吃了,這大概就是筷子的前身。

我常想,箸和漢字有某種不可思議的聯絡,漢字的書寫工具是筆,這筆和箸都是用細竹竿製作,大小長短相仿,都是運用手指的巧妙操作,故有其一,必有其二。我們很難設想,中國人早已學會使用毛筆寫字,繪畫,卻仍舊用手抓飯吃。反之,也不能設想,中國人早已學會使用筷子吃飯,卻不知道用毛筆寫字和繪畫。

圍繞中國,在亞洲形成了一個所謂漢字文化圏,包括日本、朝鮮、越南等國。這個文化圏內,人們都使用漢字,也都使用箸。中國人到了亞洲以外的任何地方,他們帶去了漢字,也帶去用筷吃飯的習慣。

兩者是一而

二、二而一的不可分離。

與外國人交朋友要注意什麼禮節想和一個外國人交朋友,需要注意什麼禮儀

涉外禮儀要點 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守的品行 程式 方式 容貌 風度等行為規則和形式。禮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溝通人們之間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嚴,增強人們的尊嚴感 其次,它有助於發展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 各地區人民的友誼。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國際慣例和...

我想知道外國人有可能到中國來念法律學嗎

外國人有可能來到中國度專業課,包括法律 如果資費的話,他們先要一年學習中文,後來跟中國新生們在一起開始學習專業 按規定,進入學專業之前他們必考漢語水平考試 hsk 得到某個等級成績才能進入專業系.如果公費的活,就每個留學生不一樣,按照什麼國家專業等等有區別 關於 中文方面如果不是很流通的話 那就會說...

告訴我和德國人相處需要注意哪些,和德國人打交道該注意什麼

德國人有嚴重的排異心裡,討厭土耳其人,還有,他們中即使是年輕人也很不喜歡與外裔有過密交往。甚至在德國,很少有被請到德國家中做客的外裔。不要想著和他們做朋友或者能變得多麼熟絡,與他們頂多只是禮節上的友好相處。和德國人打交道該注意什麼 和德國人交往應注意什麼 規則和紀律。守時。禮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