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經,律,論指的是什麼?經有多少本?律有多少?論又有多少

2021-03-07 19:37:38 字數 5594 閱讀 6462

1樓:累劫修行

經律論合稱三藏,精通經律論的法師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是佛教的圓滿高階的成就者;我們熟悉的唐僧,之所以被稱為唐三藏也是因為他的佛學修行的造詣高深,經律論三學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簡而言之,經是佛給**信眾演法的,所謂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以期**的悟入。佛因為各種因緣的不同和信眾的根基的差別,說法不同。

所謂佛說種種法,對治種種心。律是佛給**傳授戒律的典籍,是規範**思想言行的。論是高僧大德修習佛法的思想心得或經驗感悟;也可以簡稱為高僧大德的佛教**。

至於多少,有識者知之。

阿彌陀佛

2樓:帥帥的良

佛教典籍的叢書。又名一切經、契經、藏經或三藏。內容包括經(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說教以及阿羅漢或菩薩的說教在內)、律(釋迦牟尼佛制定必須遵守的儀軌規則)、論(印度、中國、日本等國曆代祖師大德關於佛教教理的闡述或解釋)。

經律論的總和書籍稱為《大藏經》。歷代大藏經版本很多,其中以《大正藏》為最。

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

2023年印行。全藏分3個部分:正藏55冊,續藏30冊,別卷15冊(內影象12冊,總目錄3冊),共100冊。

收入佛籍總數冠於各種大藏經,計正藏、續藏、影象和總目錄共3493部,13520卷。

編輯體例也別創一格,經藏分為阿含、本緣、般若、法華、華嚴、寶積、涅盤、大集、經集、密教十類;律藏包括彌沙塞部、摩訶僧祗部、曇無德部、薩婆多部、解脫戒經(迦葉遺部)和菩薩戒等;論藏分為釋經論、毗曇、中觀、瑜伽、論集等五類;雜藏分為經疏、律疏、論疏、諸宗、史傳、事匯、外教和目錄等八類。續藏30冊中除最末一冊為古逸和疑似兩類,專收敦煌古逸經、律、論疏和疑偽經外,其餘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續經疏、律疏、論疏、諸宗四類及悉曇。圖象12冊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曆代有名佛教畫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剛像及各種曼荼羅圖等363種。

總目3冊收入中國曆代各版藏經目錄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寫本和刻本藏經目錄以及大正藏勘同錄、大正藏總目錄、總索引、譯著目錄等77種,為比較實用的版本。

3樓:匿名使用者

經和律都是佛陀說的,論是大菩薩們對佛經的歸納、解釋、提煉。經、律、論合在一起稱為三藏。

至於數量,不同的傳承地區數量也不同,比如漢傳的大藏經、藏傳的大藏經,裡面經律論的數量都不相同。原因是,這些經論基本上都是從印度傳過來的,因此,有的傳到了漢地沒有傳藏地,有的傳到了藏地沒有傳到漢地,也有的漢地和藏地都有,還有的漢地和藏地都沒有。

到底經律論一共應該有多少,恐怕不太好考證了,因為肯定有一些經論已經失傳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只有說法,而沒有著作。佛陀說法的內容,自己並沒有記錄,也沒有指定某位或某些**做成記錄。佛**將佛陀的教說,作整理記錄,成為一類一類的,廣為背誦流傳,這可以看作是佛教經典的雛形。

佛僧眾中,陸續有一些成員,有不利於修行、不利於僧團和樂、不利於僧團整體形象的行為出現,使得佛陀所制訂的戒律內容,逐漸地多了起來。這些戒律的內容,經過分類組織,就成為「波羅提木叉」陀的教說,作整理記錄,成為一類一類的,廣為背誦流傳,這可以看作是佛教經典的雛形。對於這些我瞭解也不是很多,當時去九華山佛教寺廟遊玩的時候有過一些涉獵。

5樓:譚露柘

不多不少,就一「空」也

佛教有哪些主要經典佛經

6樓:風格大氣

十大經典佛經

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這部經很短,數百字,但佛理講得很深,也較易讀。中國有些人專門念心經,就可能獲得很好的成就。

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需要注意的是:這部經主 要是佛對**中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講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釋迦牟尼佛對大修行人須菩提尊者講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

所以這部經讀雖容易,要準確理解則得精進研習,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實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不推薦你把此經作為了解佛理的首要經典。當然,在不瞭解其義理的情況下也可以專門念,亦是一種很好的修行。

讀佛經,讀了一時不理解,是沒關係的。但若是讀了後作錯誤理解,或甚至謗經,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首楞嚴經》)

《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的楞嚴』,這部經主要是釋佛 對**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講的。多聞,也就是見識很廣,相應的阿難在眾大**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樣抗拒不了女色**,很像現代人,見識 很廣,修行很少,所以這部經非常適合現代人讀。《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緻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

而且這部**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驚歎,單就文字來看就堪稱古文學的極精品之作。此經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門高僧並稱為『經中之王』。

4.《妙法蓮華經》

此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經中有原文稱此經為『經中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此經也比較長,有28品,但也是比較容易讀 的。需要注意的是:

此經中佛理至深,讀此經前讀者一定要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否則如讀了又不信,乃至謗經,反而可能遭大惡報,不如不讀。佛講此經之前,就 有5000**及居士自己主動離開,因為他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業障所阻,得少為足,不願意聽。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緣足夠,對佛有絕對的信心,絕不會誹 謗此經,當然應儘快找來看,大有益處。

5.《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

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猶如太陽剛 升出來,光芒照耀高山,所講的《華嚴經》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聽不見,或者聽見了也等於沒聽見;到了最後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又似太陽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頂上的人;相對而言《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則是如日當空,可照遍全人。《華嚴經》很長,比《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都長,可看其中有名 的幾品,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淨行品等。

6.《阿彌陀經》、7.《無量壽經》、8.《觀無量壽經》

此三經均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其中『無量壽』即『阿彌陀』的一個本 意),欲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將此三經作為首選經典閱讀。有一種說法是『淨土五經』,即修淨土讀這五經就夠了,其他經完全不讀都沒關係,主要是強 調修行的專一。那這『淨土五經』就是此三經外加上《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薦中。

9.《長阿含經》

小乘佛教的核心經典,中國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經的,但還是將之結集編入大乘三藏經典。我大致看過一下,認為此經主要是講述禪定等實修的,相信對欲進行佛教實修的人會很有幫助。當然前面的佛經也都講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經中涉及的細節較多。

10.《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

前面經典多是講修行、開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當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經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 最好多讀《地藏經》了。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論是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其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為經、律、論三藏是按照其所載內容來分的,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分類,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分類。經、律、論所載內容分別:

一.經,一般被認為是佛說過的話的彙編,它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

二.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它的基本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佛所確定的,而系統化的佛教戒律是後來才逐步形成的。

三.論是對經、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可也有一些極少數的論被認為是佛自己做的。

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遍通經、律、論三藏的稱為三藏法師,如唐三藏法師玄奘。

拓展資料

佛經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有許多佛經表達的是佛之「心印」,故達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

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對照《楞伽》,則認為香嚴擊竹後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後「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會,只有當你能「轉」能「化」後才能深會其意。

又如靈雲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藥山的:

「雲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樣的道理。

五大譯經師

鳩摩羅什(公元344~413年),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人。

真諦三藏法師(公元499~569年),印度優禪尼國人,精通大乘佛教。

玄奘三藏法師(公元600~ 664年),中國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

義淨三藏法師(635~713年)唐代僧人,譯經家、旅行家。俗姓張。齊州(今山東歷城)人,一說范陽(今北京西南)。

不空三藏法師(公元705~ 774年),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

7樓:如之人兮

《金剛經》、《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大藏經》、《大佛頂首楞嚴神咒》、《華嚴經》、《佛說阿彌陀佛經》等等。經常唸經能使眾生心情舒暢,減少妄想。靜下心來聽經也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式。

抄**,印經書,等都可以積無量功德。

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所整合的法本。

「律」是指佛陀為其**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其內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義外,也包含了政治、倫理、哲學、文學、藝術、習俗等方面的論述,是人類歷史上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四阿含經:

《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

十大般若:

《大般若經》、《放光般若》、《摩訶般若》、《光贊般若》、《道行般若》、《學品般若》、《勝天王所說般若》、《仁王護國般若經》、《實相般若》、《文殊般若》。

拓展資料:

佛經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有許多佛經表達的是佛之「心印」,故達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

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對照《楞伽》,則認為香嚴擊竹後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後「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會,只有當你能「轉」能「化」後才能深會其意。

又如靈雲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藥山的:

「雲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樣的道理。

佛教經典中經律論有什麼區別,佛經中的論藏和經藏都有什麼經?

1 概念不同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 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它的基本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佛所確定的,而系統化的佛教戒律是後來才逐步形成的。論是對經 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但也有一些極少數的論被認為...

佛教人有仙家附體念什麼比經較好的快

慧律法師回答附體 問 鬼神附體是附在哪個部位?被附體後該如何處理?這是否業力使然?答 附體是附在他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跟我們的 意識 說是二也是一,說是一也是二。簡單講,我們活著的時候,神經系統和識心分別 夾雜在一起。就是證得阿羅漢果,還沒辦法分清楚是 神經系統還是識心 因此,如果說我們今天靈魂真的...

從政有經,令行為上中有經是什麼意思

有經 有一定的原則。管理國家自有其規律,那就是以有利於人民為根本 從政也有其規律,那就是以執行法令為最高原則。總書記強調 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類似句子 1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