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中的康樂是誰拜託各位大神

2021-03-07 17:53:28 字數 6192 閱讀 9890

1樓:沉默軍團

正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課下注釋:

五色交輝:這裡形容石壁色彩班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

交輝,交相輝映。 四時: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頹:

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沉鱗競躍:

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欲界之仙都:

人間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

仙都,神仙生活於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樂:指南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與(yù):參與,這裡指欣賞。 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裡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

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答謝中書書》最後一句話「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有什麼言外之意?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要像謝靈運那樣,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發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

中心思想: 《答謝中書書》——優美的意境,無盡的樂趣。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 《答謝中書書》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端,然後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後以感慨收束,「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情感: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晴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表露無疑。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作者介紹 陶弘景(452~536年)字通明,晚號華陽隱居,華陽真逸,華陽真人。劉宋時丹陽秣陵(今句容)人。

弘景從小就很聰明,博學多才,**林泉,好學道術,尤好著述。幼年得葛洪《神仙傳》一書,晝夜鑽研學習,受其影響很深,遂立志養身術。疏眉長額,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由於他讀書很多,且善於琴棋、書法和作文章,曾作過齊、宜都王的詩讀,但沒有多長時間就辭職了,隱居茅山華陽洞「修身養性」,並鑽研醫藥書籍,隨後又避世至浙東、浙西等處,仍堅持道家戒律。

可以說是一個虔誠的道徒,在修道過程中,亦從事丹鼎,煉製了大量的丹藥。梁武帝召他作官,他堅決不肯,被「尸解」 而死,終年八十一歲(一說「年八十五歲無病而卒」)。 陶弘景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經過後漢三國及兩晉南北朝的時期,當時患亂頻繁,疾病流行,古醫籍有很多都是在這個時期散失的。

由於疾病流行,促進了醫藥學相應的有所發展。弘景不僅長於天文、地理、氣象,還精於醫藥。因為他知識淵博,武帝即位後,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向他請教,時人稱之為「山中宰相」。

在藥學方面,他除煉丹外,對本草特有研究。 永明10年(公元492年),四十歲的陶弘景厭倦於官場鬥爭,辭職後,在句容縣的句曲山隱居,專心致力於醫學等科學研究。 句曲山又名茅山,有一山洞——第八洞宮,以「華陽之天」命名,而弘景亦以此為號「華陽隱居」,開始了採藥著述和遊歷生活。

公元536年(大同二年),陶弘景年八十五歲,無病而卒。臨死時,他囑咐**對他「薄葬」,**按他的遺囑執行了。死後被追贈為「中散大夫」,號「貞白先生」。

陶弘景推崇葛洪學說,對葛洪評價很高,曾說:「葛氏舊方,至今已二百許年,播於海內,因而濟者,其效實多……」。又說:

「抱撲此制,實為深益……」。然因年代久遠,傳到弘景時代已闕漏未盡,脫簡不全。於是,他就「輒更採集補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別,為肘後百一方,於雜病單治,略為周遍矣,昔應璩為百一詩,為箴規心行」。

由此看來,弘景學術思想,是在葛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人一脈相承,而陶氏對其有所發揚光大。 儘管陶氏是一個道教徒,但其治學卻是科學而嚴密的。他在補闕葛洪《肘後方》 時,為了避免後人將其所添補的東西,誤認為葛氏原著,而把自己所加入的注,以紅筆寫出來,以示區別,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可貴的。

再如,他在補闕《肘後方》時 ,並不是盲目繼承葛洪之學,而是對其缺點錯誤進行了刪改,提高了原書的科學價值 。由此看來,他於「補闕」之餘,也作了大量考證修改工作。因此,葛洪的學術成就 ,在很多地方融合有陶氏的學術思想在內。

陶弘景長期從事遊仙採藥和煉製丹藥的實踐,不斷豐富了醫藥學知識,他發現《神農本草經》幾經戰爭破壞與多次轉抄和錯簡,已十分殘缺不全,在此基礎上陶氏根據所得殘卷,「精粗皆取,無復遺落」,作了大量的歸納整理、增補修訂工作,「苞綜諸經,研括煩省」,「分別科條,區畛物類,兼注之名世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著成《本草經集註》一書。為我國藥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陶弘景一生著書很多,約二百二十三篇。其中關於醫藥學的有《本草經集註》七卷,《肘後百一方》三卷,《夢書》一卷,《效驗施用藥方》五卷,《服食草木雜藥法》一卷,《斷谷祕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氣導引》一卷,《養性延命錄》二卷,《人間卻災患法》一卷,《集藥訣》一卷等。其中絕大多數均已散失 。

《本草經集註》,全書共七卷。是陶氏在醫藥學著作中的代表作,它是在《神農本草經》收載藥物365種的基礎上,經過整理,並根據《名醫別錄》增添了藥物365種,共計730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有名未用六類而編撰成的,約成書於公元536年(?),是我國繼《神農本草經》之後,第一部按照科學方法分類的,有條理,有系統,並有豐富內容的中藥學名著。

書中明確指出藥物的產地、採 制方法和藥物的療效有密切的關係。並對藥用植物的鑑別也有詳細的記載。同時,還考訂了古今藥物的度量衡。

此外,本書最早著錄於阮孝緒的「七錄」中,從唐到北宋初年都有流傳,直到公元973年(宋開寶六年)開寶本草流傳後,才逐漸消失。但其內容尚散見於《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之中,現僅存敦煌石室藏本的序錄殘本。另外 ,他還撰有《效驗方》,五卷,是一部臨床實踐的資料,對後世醫治疾病,起了一定的作用。

《肘後百一方》,是在蒐集整理散失不全的葛洪《肘後方》的基礎上,進行增補而成的。在收集到原書七十九方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二十二方,共一百零一首。是**內外諸疾及論述藥物學的一部著作,全書共三卷,上卷三十五首,主要講內科疾患 ,中卷三十五首,主要講外發病,下卷三十一首,講「治為所物所苦疾」。

仍不失葛洪原意,為一部適應倉卒發病的急症藥物手冊。

2樓:妖

康樂:指南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答謝中書書》中,自康樂以來,康樂指的是誰、

3樓:十拘九捕

指 南朝 宋 文學家 謝靈運 。《宋書·謝靈運傳》:「[ 靈運 ]襲封 康樂公 ,性奢豪,車服鮮麗,衣裳器物,多改舊制,世共宗之,鹹稱 謝康樂 也。」

4樓:爔

文中所提到的「康樂」是指誰?作者舉他有什麼深意?

謝靈運;說明能夠欣賞領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樓:網銀球

謝靈運(385年-433年),漢族,浙江會稽人(今紹興),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

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6樓:lighting黑羽

謝靈運 因被封為康樂公所以叫康樂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nbsp;文言積累拜託各位了 3q

7樓:高貴

作者簡介:nbsp;nbsp;蘇軾(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諡號文忠,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追諡號「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與其弟蘇轍和其父蘇洵合稱為「三蘇」。是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nbsp;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nbsp;(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nbsp;》等。

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王安石變法後,認為新法並非不符合實際,故又支援新黨。蘇軾的失意與他的政治選擇有很大關聯nbsp;nbsp;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

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他傑出的散文作品標誌著從西魏發端、歷經唐宋的古文運動的勝利結束,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合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nbsp;nbsp;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蘇軾的著名詩還有《江城子》,《定風波》等。

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

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

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編輯本段]原文:nbsp;nbsp;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nbsp;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nbsp;nbsp;nbsp;[編輯本段]註釋:nbsp;nbsp;承天寺:在現在湖北黃岡南。

nbsp;nbsp;元豐六年:即公元202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

nbsp;nbsp;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念,想到,考慮。

與為者樂,共同遊樂的人。nbsp;nbsp;張懷民:作者的朋友。

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寄居承天寺。nbsp;nbsp;遂:

於是。nbsp;nbsp;寢:入睡。

nbsp;nbsp;相與步於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一同,共同。nbsp;nbsp;庭中如積水空明:

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nbsp;nbsp;如積水空明:好像積水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nbsp;nbsp;藻、荇(xìng):泛指水草,水草總稱。

荇,一種多年水生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nbsp;nbsp;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於「大概」這裡解釋為「原來是」。

nbsp;nbsp;閒人:這裡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自稱閒人。

在句中譯為清閒的人,或有著閒情雅緻、高雅志趣的人。nbsp;nbsp;但少閒人:只是缺少清閒的人。

但,只是。閒人,清閒的人。nbsp;nbsp;耳:

罷了。[編輯本段]譯文:nbsp;nbsp;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於是)很高興地起來走動。

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於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nbsp;庭院的地面上,月色如積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的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人這樣的清閒的人罷了。

nbsp;nbsp;[編輯本段]賞析:nbsp;nbsp;nbsp;nbsp;《記承天寺夜遊》被後人譽為「寫月色的絕唱 檢視原帖》

記得采納啊

答謝中書書中的山川之美有哪4美,《答謝中書書》中作者寫到山川之美美在哪裡

山水相映之美 2 色彩繽紛之美 3 晨昏變化之美 4鳥猿相鳴之美 答謝中書書 中作者寫到山川之美美在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美在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寫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兩岸石壁,五色交...

《答謝中書書》中作者用平遠 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所見到的景象

是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答謝中書書 南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

《答謝中書書》中「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中的「與」是什麼意思

與 參與,這裡指欣賞。參與,這裡指欣賞。語文書上的課下注釋 與是參與的意思,這裡指欣賞,其是這種。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的 與 是什麼意思?與 參與,這裡有欣賞領略之意。答謝中書書 作者 陶弘景 朝代 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