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的問題

2021-03-07 08:52:32 字數 6732 閱讀 6569

1樓:修有人

能在夢中唸佛很好,但僅此而已。沒有為什麼,很正常,多想了反而生妄念,容易起魔障。

2樓:就想清淨

不要帶目的性,佛光真的有的!

3樓:靜中安

印光祖師開示唸佛人的種種誤區

一、唸佛人忌不瞭解淨土法門修持方法,盲修瞎練。《印光大師文鈔》中摘錄淨土行人當學習經典如下:

《印光大師文鈔》中摘錄淨土行人當學習經典如下:

1、淨土五經:《阿彌陀佛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

2、《印光大師文鈔》(弘化社新版共七本,增廣上下冊、續編上下冊、三編上下冊、三編補)、《淨土十要》、《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即《淨土十要》第一要)、《安士全書》、《龍舒淨土文》、《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太上感應篇》、《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陰騭文》、《壽康寶鑑》、《臨終須知》、《法苑珠林》、《淨土聖賢錄》及其它淨宗祖師語錄等!

二、唸佛人對研教,參禪,修密的態度:

a:禪律密淨皆是了生死之**,然末世眾生分上論,則非修淨土法門,決難現生了脫。以餘法門皆仗自力,淨土法門,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淵懸殊。

不知此義,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難得真實益。西方極樂世界為一切上聖下凡,修佛道者之歸宿處也。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盡華藏世界海諸法身大士,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況末世眾生,根機陋劣者乎!

b:禪宗功夫,雖到大徹大悟地位,以煩惑未斷,猶不能即生了脫!

c:密宗雖雲可以成佛,然能成者,決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著魔發狂者,十有**也。是以必須專志於唸佛一門,為千穩萬當之無上第一法則也!

d: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

時節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因緣,亦如冬葛夏裘,飢飲渴食,非為無益,而又害之!

e:但能通達經論,悟明心性,而煩惑未斷,依舊輪迴!

g:「末世凡夫,欲證聖果,不依淨土,皆屬狂妄」!

f: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者,除信願唸佛求生西方外,別無有能滿其所願者。世有多少聰明特達之士,專以研究大乘經論為志事,而於此最簡便最圓頓之法,反淺近視之,而不肯修。

蓋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詳思佛力之叵測,以故棄佛力仗自力。自負為大通家,罕得其實。反遜愚夫愚婦無知無識者橫超三界,高登九蓮,至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淪莫出,豈不大可衰哉。

此世間學佛者大多數之通病。若學此學彼,縱將三藏十二部讀得爛熟,仍於生死無關!淨土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成效速。

若欲即生了辦,舍此未由。末世眾生,根機淺薄,欲於教義禪宗,得真利益,甚難甚難。唯淨土法門,方可依怙!

g:菩薩大士,於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此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樊籠,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攝禪教律而高出禪教律,即淺即深,即權即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h:淨土法門,決無口傳心授之事,任人於經教著述中自行領會,無不得者。

i: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數萬斤大石裝於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沉,可見自力佛力難易!

j:以禪為淨,以淨為禪。俾唸佛者不致力於信願,而致力於參究,縱有所悟,由無信願,不能仗佛力往生西方,由未斷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脫死。

k:古德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也。淨土法門,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隨已所樂,諸大乘經論,皆當讀誦。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覽,或恐舍此取彼。則欲了生死,難之又難矣!

l:有謂光禁人讀大乘經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說耳!若不先將淨土法門之所以,徹底明瞭,其於種善根,明教理,則或有之,於即生了生脫死,或恐無有希望。

以注重讀誦研究,以期開悟而自證。不復以信願唸佛,求生西方為事也,不知凡夫具足惑業,欲仗自力,於現生中了生脫死,甚難甚於登天!

m:末世眾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決難如願。至於各宗法門,俱應研究。

而智識淺鮮,世務紛繁之人,何能兼顧。欲學餘宗,必須淨土已得大通,了無疑惑,方可。若淨宗不通,一學餘宗,稍有所得,便將淨土置之度外。

將來所得之益,只可作將來得度之因,決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今之學佛者,多半皆屬好高務勝,欲於大眾前作大通家,並非為了生死而學佛也。

三、唸佛人忌犯自未得度卻欲廣度眾生之大過患!

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為有大菩提心。

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是以欲求往生,當放下此世間。並放下過分之狂妄心,此過份之狂妄心,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礙,不可不知!

(注:附文《自利一邊,何可以淡,而妄學大菩薩身分也》《若凡夫妄擬效過量聖人,則必至著魔退道》)

四、唸佛方法?

a:唸佛人忌靜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臥時亦然!唸佛人忌臥倒姿勢出聲唸佛,傷氣;

b:唸佛人宜小聲念念,默唸念,忌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否則必致受病;

c: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聲繞念,兩班靜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過勞。若一同出聲念,久則過勞,或致受病;

d:唸佛須聲音高低適中,緩急合宜,若高聲如趕賊之猛烈,始則心火上炎,或至**,以成不治之病;

e:唸佛人當善調身心,心遠離妄念,身得閒暇無病,方可辦道;

f:唸佛忌夾雜:舉其正夾雜者如求大徹大悟,得大總持等!

舉其邪夾雜者如唸佛外又研究外道雜藉修外道法!不夾雜定義除信願行外不起他念非份之求(非指除唸佛外不起他念)除唸佛外朝暮向佛必須發願!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

g:善導大師示「專修」與「雜修」。專修指:

1、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2、口業專稱(凡誦經咒能至心迴向,亦可名專稱) 3、意業專念。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存一,顧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

h: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業者,恐中下人以業雜至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迴向淨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至福慧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

i:若是精修梵行,禪定力深,則往生品位更高,見佛聞法最速!即大徹大悟,斷惑證真之人,亦須迴向往生,以期圓證法身,速成佛果!(注一)

j:淨土修行之法:1、退可閉關專修!2、中可世間隨緣唸佛!3、進可一門深入,並萬善圓修,均可!

k:唸佛人忌去不淨之地,如廁所、浴池等場所出聲唸佛,當默唸為益。

l:唸佛人忌涉獵外道典籍,修持外道之法煉丹運氣及扶乩等法。

m:唸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始終念四字頗不宜,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

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出聲念,可念六字。

心中默唸,可念四字!因默唸,字多難念,宜念四字,單念四字較易成片!唯刻七打七,可以專持一句佛號!

n:念觀音發願求生西方,亦可滿願,以彌陀、觀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義也;

o:唸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則六字。念至半,或將止,則念四字。若始終不念南無,便為慢易。

p:唸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號。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後專念阿彌陀佛四字,不念南無,以字少易念。

病人或隨之念,或攝心聽,皆省心力。

q: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r:睡時當默唸,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唸。默唸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

s:附:印光大師十念記數唸佛方法。

五、持名唸佛與觀像、觀想、實相念佛:

a:觀像觀想,唯心地法門明白之人則可,否則或致起諸魔事,持名唸佛,加以攝耳諦聽最為穩當!

b:觀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觀境熟悉,無躁妄欲速之心,有鎮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則損多益少!

c:古德謂:境細心粗,觀難成就,或起魔事。非謂絕不許人修觀。亦非謂修觀通皆著魔也;

d:附:實相觀想觀像持名四種唸佛方法點評。

六、唸佛與持咒:

a:凡修行人,必須以唸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於薩婆若海。

b:印光大師對於密宗持咒之法態度:竊以藉此可以消除罪業,切不可妄求神通。

持咒人不明教理,不重戒行,只想得神通。由此心勇猛故,必將累劫多生怨業現前,容易著魔。倘以此心為消除罪障,助長修持,仍須唸佛,或有好境!

c:唸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d:持咒一法可用助行,不可持咒為正行,唸佛為助行。夫持咒一法雖不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尚可矣!

e:修行用功,固宜專精,然凡夫妄想紛飛,若不加經咒之助, 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喪考妣,如救頭燃之痛切,則於一行三昧,實為最善。若以悠忽當之,久則懈惰放廢,故不如兼持經咒為有把握;

f:能專唸佛,不持咒,則可。若專唸佛,破持咒,則不可。況往生咒,系淨土法門之助行乎!(三編·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七、唸佛人的種種誤區和魔境:

a:未得一心前,斷斷不可萌見佛及求感通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頓見,不見亦了無所礙,倘急欲見佛,心念紛飛,欲見佛之念,固結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則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現作佛身,企報宿怨,自心無正見,便會著魔發狂。故見佛當順其自然,不可急切求見佛;譬如磨鏡,塵垢若盡,決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於磨,而但望發光,全體垢穢,若有光生,乃屬妖光,非鏡當也。

b:淨業行人,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釐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

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

此修行人第一大關,而臺教中屢言之。所以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

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c: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能唸到一心不亂則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則可。不得,則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與佛不相應矣!

d:但當盡敬盡誠求速生,不當刻期定欲即生,否則易入魔境,但將決定刻期之心,改作唯願速往之心,則無魔事!

e:不可妄說勝境界,犯大妄語戒,墮阿鼻地獄,除求知識證明外但不得說。若以躁妄心,冀勝境界,易著魔!

f:心地清淨,聖境現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貧兒拾金,作極喜顛狀,即有此狀,完全是凡情氣概,若不省察,難免著魔!

g:唸佛極願寂靜,頗不合宜,當靜鬧一如,在靜亦不怕有鬧來,我心仍靜,而不生憎惡,則無驚厭魔事發生,若不速改,後當發狂!

h:修行有好境界者:或夢到西方,或面見彌陀,或見蓮花,或聞到香氣,不執著則為好境界,為淨業成就之驗相。

八、佛現前時應如何驗證真偽?

a: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

b:佛現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勘,則愈顯,魔現以此理勘則便隱,此勘驗真偽之大冶洪爐也。

九、唸佛人忌不重視「臨終助念」

a:開示亡者,一心念佛,勿作留戀掛礙!

b:令家屬輪流為亡者唸佛(一人念半小時輪流念)!

c:去世之時能自行澡浴換衣則甚好,不能換衣則不必換,切不可搬來搬去令亡者生嗔心不安定!

d:念至斷氣後再念至少八小時!

e:僵硬處以熱水熱敷!

f:最忌者,未死先哭,令彼生悲戀心,便難往生。

g:死後,只可唸佛切勿做水陸、唸經、拜懺,以此等事,皆是做場面耳,虛張聲勢,殊少實益!

h:又喪中一概不可用酒肉!

i:又將亡人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隨佛往生想!

j:凡臨終人,神識錯亂,若服大悲水,可令神識清明!

k:唸經、唸佛皆可超度亡人,但唸佛可無間斷,唸經則不能,如唸佛不間斷,又唸經比唸佛吃力,是以光每勸人唸佛;

l:往生驗相:通身都冷,頂上猶熱。(附:判斷念佛往生的常用方法)

十、唸佛人忌犯「唸佛人多,往生人少」之四種過患:

a:忌求人天福報;

b:不依佛教,口說往生,心戀塵境;

c:或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於佛背所致,過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

d:不教眷屬唸佛,並不預說助念之利益。及瞎張羅,預先抹澡,換衣,問事,哭泣等禍害。及至臨終,眷屬不為不助念,反為破壞正念,功敗垂成,事依俗見,令亡人沉生死苦海。

十一、淨業行人修學正助辨:

修持非釘樁搖櫓之行,須活潑潑地,雖死心念佛,稍帶翻閱經論,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帶,則成無所依倚之修持矣(若年近半百,不可研經,只可死心念佛,以祈往生。)

十二、如何正確對待研經:

宜分做幾期,某時研究,某時持誦。研究不得逾限。否則研究覺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唸佛,或恐用心過度,因茲受傷。所謂:「翻嫌易簡卻求難,弄巧成拙深可憐」!

十三、唸佛明理切要:

a:唸佛之人先要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後遍閱經論,皆足以為發明淨土之義,與切修淨土之行。若不知淨土之所以然,則一經研究經教,便以經教之義理為高深,以淨土之義理為淺近。

而正助倒量,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

b:如妄欲作大通家,將淨土法門視作等閒,隨各宗善知識學宗教密等法門,大通家或可作到一二層,而欲靠此一知半解,想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十四、其它注意事項:

佛菩薩像印念珠上或香盒上或骨灰盒上或衣服上皆不可買!印度香不可燒,乃以麝香添入香,令人頭昏!

唸佛的問題,關於唸佛方面的問題?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是真用功。平時可以觀想生死呼吸之間。唸佛時可以觀想一切受苦眾生,一切有意無意傷害的眾生,要為他們唸佛。可以一口氣唸佛不計數,自念自聽,字字分明,念得輕快安穩就好。唸佛修行有善神擁護,不要想太多。無論到哪個世界,眾生哪個不是死來的?死來死去,換身體,換世界。而往生極樂卻可以活著...

唸佛的問題

九八年早餐開示 如何唸佛不受外界干擾 1998 11 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20 13 1116 今天早晨我到這裡來,看到悟千師留個條子在此,她問 為什麼念這一句 阿彌陀佛 還不夠,還要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她這個疑問從 來的?看 印光法師文鈔 文鈔 上有一段。這是印祖說的,若病苦加劇,就是你病...

如何唸佛能力成就,唸佛,什麼是真唸佛

淨空法師 心上只有阿彌陀佛,真唸佛人。不一定要念出聲音,什麼環境都能唸佛。唸佛是 修定 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是 定 定在佛號上,時間久了,唸佛三昧自然成就。唸佛是 修定 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是 定 定在佛號上,時間久了,唸佛三昧自然成就。定 能斷煩惱 能破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