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物理一詞起源何時

2021-03-07 07:28:40 字數 5163 閱讀 9435

1樓:阿離

「物理」一詞的最先出自古希臘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泛指一般的自然科學。

而在東方,漢語、日語中「物理」一詞起自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百科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律的意思。我國的物理學知識,在早期文獻中記載於《天工開物》等書中。

在古希臘人那裡,物理學就是「自然哲學」,出現了泰勒斯、阿基米德等一批著名的自然哲學家、科學家,「物理學」的名稱就來自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一書。後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奠基之作,就叫做《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2樓:go不留痕跡

2023年日本人藤田豐八從日語轉借過來的。

物理學是從希臘文φυσιζ派生出來的,其古老含義表示對自然界和自然現象的**。 眾所周知,物理學一詞最早見於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一書。

他使用的『物理學』一詞並非今日物理學的學科名專稱。這本名著用大量篇幅反覆論及自然與運動的性質和規律,所運用的『自然』和『物理學』等概念是一種概括物理、化學、天文、生物、地質等學科的自然哲學總稱。

「物理」二字出現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律的意思。我國的物理學知識,在早期文獻中記載於《天工開物》等書中。

擴充套件資料:

物理學史:

1、伽利略·伽利雷(1564~2023年)人類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奠定了人類現代物理科學的發展基礎。

2、1900~2023年 建立了量子力學。

3、2023年 建立了費米狄拉克統計。

4、 2023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論。

5、2023年 索末菲提出能帶的猜想。

6、 2023年 派爾斯提出禁帶、空穴的概念,同年貝特提出了費米麵的概念。

7、 2023年貝爾實驗室的巴丁、布拉頓和肖克萊發明了電晶體,標誌著資訊時代的開始。

8、 2023年 皮帕得測量了第一個費米麵超晶格材料奈米材料光子。

9、 2023年傑克.基爾比發明了積體電路。

10、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大規模積體電路。

3樓:人魔神轉生

中文「物理」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莊子·知北遊》(bc369—bc286)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秋水》也有:

「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之說。「萬物之理」正是「物理」一詞的基本含義。天地之執行.四時之交替.萬物之生衰,古人都將其看作「物理」的表現。

在此基礎上,《荀子·解蔽》作了進一步總結:「凡已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這裡「物理」一詞雖未連用,但上下文看是專講觀物知理的。

所以唐揚驚注目:「以知人之性推知,則可知物理也。」

「物理」一詞後來出自《淮南鴻烈 覽冥訓》(《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曾經召集眾人一起編撰);:「夫燧之取火,磁石之引針,蟹之敗漆。葵之鄉(向)日,感慨道:

「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論.不足以定是非」「物理」二字最早出現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律的意思。

「物理」一詞後來再見於三國時期楊泉的《物理論》(雖然由於當時對世界認知的侷限性,很多理論現在看來是不正確的;比如:「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

吐元氣,發日月,經星辰,皆由水而興。」--------大概的意思是:天地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水,水,是地之根本,水蒸汽=雲(吐元氣),水蒸汽越過日月,直通星辰所在之地的天,而日月星辰的運作都是因為水蒸汽)《物理論》力圖從當時可能達到的理論水平.去解釋自然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即自然之理。

相當於自然哲學,當屬大物理(自然哲學)範疇。(直到2023年牛頓發表其運動定律時還是用自然哲學來命名的,他當時的書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用拉丁文所寫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φυσιкα」,也就是大物理)

「物理」再後來出自廿四史中的《周書 明帝紀》(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物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事物的內在規律或道理。例如:

1、《周書》卷四明帝紀:「天地有窮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長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2、唐代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一:「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明代呂坤(1536—1618)著有《呻吟語》,其中卷六第二部分名為「物理」,大體是有關物性學的,並用以引申一些關於人文及世界的觀點.

2023年徐光啟(1562.4.24-1633.

11.8)和利馬竇翻(義大利人,mateo ricci,1552—1633)譯的歐幾里德(euclid,330bc—275bc)的《幾何原本》前六卷時,徐光啟作的該書序言中也談到了「物理」 一詞.(早在2023年牛頓發表其運動定律時還是用自然哲學來命名的,他當時的書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用拉丁文所寫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φυσιкα」)

「物理」《名理探》(1628完成翻譯)原名為《亞里士多德辯證法概論》,是由李之藻(1569—1630)翻譯的書籍。2023年陸續印行的《名理探》中已有「物理」的譯名:「物理者,物有性情先後。

宗也、殊也、類也,所以成性者,因在先;獨也,依也,所以具其情者.因在後。」此文原意是闡述宗、殊、類三公為本然之屬,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因在先;而獨,依二公為依然之稱,所反映的是事物的非本質屬性,因在後。

《名理探》是17世紀初葡萄牙的高因盤利大學耶穌會會士的邏輯講義.用拉丁文寫成。原名《亞里士多穗辯證法概論》,原書刊於2023年。我們尚未查到拉丁文原版書.因此還不敢說「物理」一詞肯定對譯於拉丁文「physica,但從《名理探》中有關「物理」的引文來看實際上是講形性學的,仍屬中國古代「大物理的範疇!

因而這種翻譯是準確的。

直到2023年巴黎科學院成立時科學仍分成數學和物理兩大類,只不過數學包括力學和天文學;而物理學還包括化學、植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等等[7]。可見法國直到l7世紀,物理學也是大物理或廣義物理學。

再後來是明末學士王宣《物理學》(資料缺乏,是方以智的師塾),以及對此書進行模仿借鑑的方以智(1611—1671[辛亥年]十月七日[11月8日])著作的《物理小識》

王夫之(1619-2023年)對方以智質測之學獨~有所鍾.他在《搔首問》中曾說:「密翁(即方以智)與其公子,為質測之學,誠學思兼致之實功。蓋格物者,即物之窮理,唯質測為得之。

若邵康節、蔡西山則立一理以窮物,非格物也。按:近傳泰西物理、化學,正是此理」。

我們姑且不論王夫之關於格物與非格物的區別及其與西方物理、化學相比是否貼切.僅就原按「近傳泰西物理、化學正是此理」而論,王夫之對當時西方「物理」、「化學」這兩個科學名詞已經運用得相當準確了。這再次證明我國至遲在l7世紀下半葉對西方「物理」、「化學」兩個科學名詞,已有了準確的譯法.

在物理學方面,《物理小識》更是多有可稱道之處,尤其表現在它所論及的光學和聲學知識方面。《物理小識》對於光和聲的波動性的認識,遠較其前人為強。書中提出了被我們稱之為「氣光波動說」的樸素光波動學說,方以智並在此基礎上闡釋了他的「光肥影瘦」主張,認為光在傳播過程中,總要向幾何光學的陰影範圍內侵入,使有光區擴大,陰影區縮小。

他並據此批駁了傳教士有關太陽直徑將近有日地距離三分之一大的說法。這些,都是前無古人的學術貢獻。

《物理小識》被收入了《四庫全書》,終清之世,不乏被人引用,而且在17世紀晚期傳入日本,為知識階層爭相閱讀。此書並影響到日本學者把「物理學」作為physics的譯名,最後又傳回中國。

日本早期物理學史研究者桑木或雄說:「在我國最初把physics稱為窮理學.明崇禎年間一本名叫《物理小識》的書,闡述的內容包括天文、氣象、醫藥等方面.

早在宋代,同樣內容包含在『物類志』和『物類感應』等著述中,這些都是中國物理著作的淵源.」 所以日語中「物理」一詞起自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百科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

4樓:人魔神

如果只是說中文物理單詞,則戰國時期就有了;如果是說和physica對譯則17世紀就有了。還有西方古代的物理和我國古代的物理都是指大物理;即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分類,包括天文、氣象、生物、生理、心理等;直到2023年巴黎科學院成立時科學仍分成數學和物理兩大類,只不過數學包括力學和天文學;而物理學還包括化學、植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等等。可見法國直到l7世紀,物理學也是大物理或廣義物理學。

中文「物理」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莊子·知北遊》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秋水》也有:

「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之說。「萬物之理」正是「物理」一詞的基本含義。天地之執行.四時之交替.萬物之生衰,古人都將其看作「物理」的表現。

在此基礎上,《荀子·解蔽》作了進一步總結:「凡已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這裡「物理」一詞雖未連用,但上下文看是專講觀物知理的。

所以唐揚驚注目:「以知人之性推知,則可知物理也。」

據查李之藻(1569-2023年)和傅泛際(1587—2023年)於2023年譯畢、2023年陸續印行的《名理探》中已有「物理」的譯名:「物理者,物有性情先後。宗也、殊也、類也,所以成性者,因在先;獨也,依也,所以具其情者.因在後。

」此文原意是闡述宗、殊、類三公為本然之屬,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因在先;而獨,依二公為依然之稱,所反映的是事物的非本質屬性,因在後。

《名理探》是17世紀初葡萄牙的高因盤利大學耶穌會會士的邏輯講義.用拉丁文寫成。原名《亞里士多穗辯證法概論》,原書刊於2023年。我們尚未查到拉丁文原版書.因此還不敢說「物理」一詞肯定對譯於拉丁文「physica,但從《名理探》中有關「物理」的引文來看實際上是講形性學的,仍屬中國古代「大物理的範疇!

因而這種翻譯是準確的。

王夫之(1619-2023年)對方以智質測之學獨有所鍾.他在《搔首問》中曾說:「密翁(即方以智)與其公子,為質測之學,誠學思兼致之實功。蓋格物者,即物之窮理,唯質測為得之。

若邵康節、蔡西山則立一理以窮物,非格物也。按:近傳泰西物理、化學,正是此理」。

-----------王夫之,船山遺書·搔首問.上海太平洋書店2023年排印本

我們姑且不論王夫之關於格物與非格物的區別及其與西方物理、化學相比是否貼切.僅就原按「近傳泰西物理、化學正是此理」而論,王夫之對當時西方「物理」、「化學」這兩個科學名詞已經運用得相當準確了。這再次證明我國至遲在l7世紀下半葉對西方「物理」、「化學」兩個科學名詞,已有了準確的譯法.

漢語、日語中「物理」一詞起自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百科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律的意思。

日本早期物理學史研究者桑木或雄說:「在我國最初把physics稱為窮理學.明崇禎年間一本名叫《物理小識》的書,闡述的內容包括天文、氣象、醫藥等方面.

早在宋代,同樣內容包含在『物類志』和『物類感應』等著述中,這些都是中國物理著作的淵源.」

中國起源於何時,「中國」一詞最初起源於什麼時候?

起源於華夏文明。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 何尊 銘文中的 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同時又以 華夏 中華 中夏 中原 諸夏 諸華 神州 九州 海內 等的代稱出現。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 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 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 中華民族 又自稱為...

地球一詞起源於西方?人類一詞起源於西方?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

這個不涉及起源的問題。而是大家通用達成共識了。比如 千克 噸 千米 這樣的度量衡一樣,全球通用有利於交流和經濟發展。地球的所有的歷史 從誕生到現在 現代漢語詞典 中有地質年代表。地球的進化史?1 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時,與21世紀大不...

「吹牛」一詞是起源於什麼時候,「中國」一詞最初起源於什麼時候?

從前殺豬,都要在豬的四肢內側開個小口,將豬吹脹,才能把豬毛煺淨。有個殺豬的,在與別人喝酒時,直誇自己吹豬吹得如何厲害。期間,有個自以為是的人說 你吹豬有啥了不起,我還會吹牛呢!於是兩人決定打賭,讓那人殺一頭牛來吹,如果牛皮吹起來了,殺豬的願賠兩頭牛 如果吹不起來,所殺的牛歸殺豬的。那人硬著頭皮吹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