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斯拐點在經濟學上是個什麼定義

2021-03-07 01:31:24 字數 4762 閱讀 4170

1樓:匿名使用者

劉易斯拐點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在人口流動模型中提出,指的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逐漸出現招工困難、民工荒等。

中國目前已經連續幾年出現用工荒,甚至在金融危機後的09年初也是如此,2023年尤其嚴重。雖然有看法認為這只是中西部大力投資把勞動力留在當地的結果,但更多人結合近幾年的用工情況和低水平工資**速度超過中高水平工資等現象,認為中國已在過去的幾年內某一時刻出現了劉易斯拐點。

劉易斯拐點的影響是:工資**速度加快,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將增大,但將推動通脹,並使整體經濟增長速度有放緩趨勢。

劉易斯拐點出現後,勞動力的逐漸短缺、工資水平的逐漸提高都仍是個漸進的過程,且可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2樓:匿名使用者

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在人口流動模型中提出。

詳見

什麼是劉易斯拐點

3樓:縱橫豎屏

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程序中,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達到瓶頸狀態。

劉易斯認為,在一國發展初期存在二元經濟結構,一個是以傳統生產方式生產的「維持生計」部門(以傳統農業部門為代表);

一個是以現代生產方式生產的「資本主義」部門(以工業部門和城市為代表)。農業部門人口多、增長快。由於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其邊際生產率非常低甚至為零,農業部門出現大量勞動力剩餘。

此時,只要工業部門能夠提供稍大於維持農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資,農業部門就將湧出大量勞動力至工業部門,為工業部門的擴張提供無限的勞動力供給。(所謂「無限的勞動力供給」即指勞動力供給曲線在既定工資水平下具有無限彈性。「既定工資」即是農業部門勞動力維持生活需要的最低收入水平。

)由於在既定工資水平上,勞動力的供給是無限的,工業部門在實際工資不變的情況下將所獲得利潤轉化為再投資,將規模不斷擴大直到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全部吸收完,這個時候工資便出現了由水平運動到陡峭上升的轉變,經濟學上稱之為「劉易斯拐點」。

擴充套件資料:

對策

1,吸納勞動力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國在劉易斯轉折過程的初期,應該儘量避免資本深化的過早發生,應該通過勞動力使用傾向的創新,保證豐富的非技術勞動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當剩餘勞動力的情況不存在,實際工資開始大幅度上升時,在經歷了資本淺化式增長之後,才出現資本深化。這正是日本的成功經驗所在。

我國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還相當大,農業勞動力在總的就業人口中的比重超過50%,這一現實決定「劉易斯轉折點」在我國將表現為一個長期的過程。

也決定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不能放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戰略,而應根據國際產業的變動情況,實行勞動力的使用創新,提高工業對勞動力的吸納水平。

2,技能培訓

通過對勞動者的培訓,用質量替代數量,將成為預防勞動力短缺的未雨綢繆之舉。在現階段,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做好農村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升學的新生勞動力和退役後返鄉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

其次,加強對有意願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的勞務輸出培訓以及在崗農民工的技能提高培訓,進一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

同時,充分發揮勞動保障部門職能優勢,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對進城登記求職的農民工提供免費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政策諮詢等服務,推行「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權益維護三位一體」工作模式,促使農民工平等就業、素質就業、穩定就業。

3,引導勞資

在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條件下,企業可以非常容易地獲得所需要的勞動力資源,企業處於主動地位,而勞動者處於被動地位。在經濟進入「劉易斯轉折點」之後,勞動力資源逐漸變得稀缺,獲取和維持必要的勞動力資源成為企業制勝的重要環節,這為提高勞動者地位,形成新的勞資關係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新的勞資關係中,企業要想長期擁有自己需要的勞動力資源,就必須善待勞動者。當然,善待勞動者並不是僅僅有利於勞動者,而是能夠達到「勞資兩利」的效果。

因此,**應通過精神獎勵和物質刺激,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勞動力保護,形成新的勞資關係,善待勞動者,並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創造勞資兩利的新局面。

4,居民待遇

與城市職工相比,進城農民工的面臨的勞動環境和社會處境較差,比如勞動時間長、勞動合同簽約率低、社會保險參保率低、子女入學難等。因此,需要給進城農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以使廣大農民工能和城市職工公平競爭,並解決家庭的後顧之憂。

這就要求**應轉變觀念,適應市場經濟、城市化和經濟全球化要求。首先,對農民工與城市戶籍人口一樣履行公共管理職責,保障其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其次,規範企業用工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第三,清理、整頓、取消各種對農民工的證卡制度和亂收費等不合理規定;第四,妥善解決進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第五,國家還應加大教育的投入,解決農民工子女城市入學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轉折的轉折點。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了「二元經濟」理論。他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勞動力和其他資源由傳統農業部門不斷向現代部門轉移的工業化過程。

隨著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向非農部門的逐漸轉移,滯留在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少。剩餘勞動力轉移完畢之日,就是所謂的「劉易斯拐點」到來之時。

「自2023年以來,從珠三角開始,在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所謂的『民工荒』。」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捷在論壇上介紹,由於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在珠三角地區,從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農民工的工資基本沒有變化,扣除物價因素,農民工的實際工資是負增長。但自「民工荒」發生以後,近年來珠三角的民工工資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

因此,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發端於沿海地區並且蔓延全國的勞動力短缺不是暫時性現象,而是「劉易斯拐點」到來的徵兆。他們認為勞動力供給長期大於需求的格局正發生逆轉。張捷說,「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這讓珠三角的「民工荒」提前了20年。

5樓:彼岸安然

劉易斯拐點,這個詞從專業的解釋說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指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在人口流動模型中提出。

劉易斯拐點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具有什麼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劉易斯轉折點 (lewisian turning point)是指這樣一種情況:在二元經濟結構中,在剩餘勞動力消失之前,社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工業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同時工資還不會**。直到有一天,工業化把剩餘勞動力都吸納乾淨了,這個時候若要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就必須提高工資水平。

否則,農業勞動力就不會進入工業。這個臨界點就叫做 「劉易斯轉折點」。

根據經濟學家劉易斯的理論,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要經歷一個二元經濟發展的過程。其突出的特徵是農村勞動力的剩餘為工業化提供低廉的勞動力供給,工資增長較慢,僱傭關係不利於勞動者,城鄉收入差距持續著;按照發展的邏輯,這個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變為短缺,增長方式實現一個質的飛躍,進入現代經濟增長階段。這個轉換的節點就被稱為「劉易斯轉折點」。

劉易斯拐點的概念提出

7樓:麻花疼不疼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發展經濟學的領軍人物、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w. arthur lewis)發表了題為《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的**。在這篇**中,劉易斯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式。

他認為,經濟發展過程是現代工業部門相對傳統農業部門的擴張過程,這一擴張過程將一直持續到把沉積在傳統農業部門中的剩餘勞動力全部轉移乾淨,直至出現一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時為止(這時到來的即為劉易斯第二拐點,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的邊際產品相等,二元經濟完全消解,經濟開始進入新古典主義體系所說的一元經濟狀態)。此時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便是按新古典學派的方法確定的均衡的實際工資。

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此時勞動力過剩,工資取決於維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二是勞動力短缺階段,此時傳統農業部門中的剩餘勞動力被現代工業部門吸收完畢,工資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由第一階段轉變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剩餘變為短缺,相應的勞動力供給曲線開始向上傾斜,勞動力工資水平也開始不斷提高。

經濟學把聯接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交點稱為「劉易斯轉折點」。

2023年,劉易斯又發表了題為《對無限勞動力的反思》的**。在這篇**中,劉易斯提出了兩個轉折點的論述。當二元經濟發展由第一階段轉變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無限供給變為短缺,此時由於傳統農業部門的壓力,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開始上升,第一個轉折點,即「劉易斯第一拐點」開始到來;在「劉易斯第一拐點」開始到來,二元經濟發展到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的第二階段後,隨著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農業剩餘進一步增加,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進一步釋放,現代工業部門的迅速發展足以超過人口的增長,該部門的工資最終將會上升。

當傳統農業部門與現代工業部門的邊際產品相等時,也就是說傳統農業部門與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水平大體相當時,意味著一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已經形成,整個經濟——包括勞動力的配置——完全商品化了,經濟發展將結束二元經濟的勞動力剩餘狀態,開始轉化為新古典學派所說的一元經濟狀態,此時,第二個轉折點,即「劉易斯第二拐點」開始到來。顯然,「劉易斯第一轉折點」與「劉易斯第二拐點」的內涵是不同的,都具有標誌性的象徵意義,前者的到來為後者的實現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但後者的意義是決定性的。對照「費景漢—拉尼斯模型」中的三階段劃分,該模型中從第一階段轉化到第二階段的過渡點即為 「劉易斯第一拐點」,該模型中從第二階段轉化到第三階段的過渡點即為「劉易斯第二拐點」。

經濟學上講的「剛性」是什麼意思,經濟學中的供給剛性具體是什麼含義

經濟學上講的bai 剛性 du一般是指工資剛zhi性 工資剛性 定dao義 是指工資對外部環 內境的變容 化反映遲鈍,不能靈敏地對勞動供求關係的變化做出及時調整。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在勞動力市場中,工資應像所有其他商品一樣,由勞動力供求關係決定,勞動力需求量大,工資就高,反之工資就低。然而,當需求曲...

什麼叫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上還有什麼主義

我不是學經濟的,以下回答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首先,明確地講,兩者不是一個概念。回答你這個問題,要從西方經濟學 資本主義經濟學 的幾個發展階段說起。1 古典經濟學,十八世紀後半葉,以亞當斯密的 國富論 為代表。2 庸俗經濟學 主流經濟學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馬爾薩斯 薩伊等人為代表。自由競爭是其主要述...

經濟學上搭便車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後果

1 搭便車問題是一種發生在公共財產上的問題。是指經濟中某個體消費的資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額,或承擔的生產成本少於他應承擔的公允份額。指一些人需要某種公共財產,但事先宣稱自己並無需要,在別人付出代價去取得後,他們就可不勞而獲的享受成果。是常指巨集觀經濟學中的公共品的消費問題。2 搭便車行為妨礙市場的自動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