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對古代的科技發展有什麼影響

2021-03-05 09:21:56 字數 5228 閱讀 7945

1樓:林詠倫

我國古代的「科舉」是以考試為契機的人才選拔制度,其中唐宋時期是科舉制度完備的時期,對後世以及近代中國的科技進步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漢代的選舉制度創造了讀書人壟斷****的權力,此後中國歷史上的**,既非貴族**,也非軍人**,而是一個「崇尚文治的**」,即士人的**,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壟斷政治權力之肇端。由於可以壟斷權力,人們開始讀書,做知識分子。唐代的科舉制度只是改變錄取的形式罷了,之後科舉考試內容不斷調整,更是錄取形式不變下的規則微調,於政權為知識分子所壟斷的現實根本沒有造成影響。

科舉制度的演變

我國於唐代開始了科舉取士制度,但絕對不是知識分子壟斷政權之開始。科舉本身也在發展之中經過若干階段之演變,但在所有的演變之中,宋朝由改考《經》、《義》且一考定終身對後世影響最大,其次明代八股文的出現也極大地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維創造性。憑事實講,科舉制度的本質在於開放政權,但絕對不是對所有人開放,僅僅針對知識分子,要想做官必須成為知識分子,要成為知識分子必須先讀書,而讀書只是做官的必要條件,結果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

漢代的選舉,是在封建貴族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而唐代通過考試製度公開競選是在門第特殊階級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唐代的開放範圍,比漢代更廣大,更自由。

所以就開放政權這一點論,唐代的政治比以前進步了,但也不是說唐代的科舉制度就完美無缺。例如唐代前後三百年,因政權開放,參加考試者越來越多,於是**中遂設有員外官、候補官,當時有所謂「士十於官,求官者十於士,士無官,官乏祿,而吏擾人」之說,這是當時政權開放中的大弊。以後歷朝歷代弊端依然。

然而更大的弊端在於考試內容的逐步變化,而考試內容的變化可以說是一系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變化的產物,唐宋科舉制度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參與科舉考試的人員不同。唐代門第勢力旺盛,由於印刷術還未問世,購書、藏書、讀書需要巨大的財富,所以應試的許多是門第子弟。門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薰染,並很早就懂得許多政治掌故,一旦從政,比較有從政的經驗。

而到了宋代,除呂家和宋家等少數幾個家庭之外,門第傳統全消失了。由於印刷術的出現,讀書費用大大降低,有所謂的農家子弟、白屋書生、偏遠的考童驟然中試,走入仕途,對實際政治生活不免生疏。

考試製度的不同。唐代考試,有公卷、通榜之制。所謂公卷,是由考生把不限題材的平日詩文成績呈送上去,送有大學問德高望重者閱讀。

此等老一輩,看了考生平日作品,先為之評價,所以在未考之前,早已有許多知名之士,獲得了客觀的地位。通榜是考後出榜,即根據社會和**先輩**,來選拔知名之士,卻不專憑考試之一日短長。但有些人便藉此制度之寬作弊,於是**不免要防弊而把制度嚴密化,此乃一切制度皆然。

但制度逐步嚴密化,有時反而失卻其本義,而專在防弊上做文章,比如宋朝的考試製度,比唐代嚴格多了,那時就有糊名之制度問世,所憑真實考試成績。其實考試之成績,只是一日之長短,這樣考試防治雖然嚴密了,有時反而得不到真才。考試製度在宋代是更重要了,更嚴密了,但並非更有效率。

以致後來對於科舉考試,朝廷也不因廣大考生應「聖賢」之試而信其賢,把科場防避之制設計得如同防範獄中之囚:「諸生席舍,謂之號房,人一軍守之,謂之號軍。」更有「巡綽監門,搜撿懷挾」,「試官入院,輒封鑰門戶」。

及第者歷練過程不同。唐代考試在禮部,分發任用在吏部。禮部及第未必即獲任用,因而仍多經各衙實習,在幕府作幕吏,而藉此對政事先有一番瞭解。

宋代則因為經歷五代長期黑暗,人人不喜歡讀書,又因宋太祖趙匡胤尊重知識分子,朝廷刻意獎勵文學、重視科舉,只要及第即得美仕,因此反而沒有唐代般還能保留兩漢以來一切切實歷練之遺風美意。這些都是宋代考試製度的缺點。

考試內容不同。自晚唐以來,又因為知識分子人人學詩賦,如杜牧的《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柳永的《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陰。

有天然、蕙質蘭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如果**物色的人才都鑽研這樣的風花雪月知識,顯然擔任**不是妥當的辦法。

因此有必要規範知識分子的學習方向,進行改革。但改革後卻得不償失,作為考試大綱的《四書》、《五經》反而不如考詩賦。王安石因此嘆息,說「本欲變學究為秀才,不料轉秀才為學究」。

錄取標準不同。因為應考的人太多,錄取的標準成了問題。唐代考試,一定要考律詩,因為古詩不容易定標準,判優劣,律詩限定字句、平平仄仄、對的工整,一字不合法度就不錄取,標準具體而客觀。

宋代不考詩賦改考經義、仁義道德,大家一樣的會說,誰好誰壞,很難辨。所以演變到明代,又在經義中漸漸演變出一定格式來,這就是八股格式,違反了這個格式就不錄取。

2樓:匿名使用者

從隋到宋,科舉制的作用明顯,對科技發展又推進作用。明清,科舉用八股文,禁錮思想,弊端大

3樓:匿名使用者

嚴重的限制了人們的思想創新,禁錮了人的精神,讓國家人民邊的愚笨

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有哪些

4樓:張為臻老師

我國古代的「科舉」是以考試為契機的人才選拔制度,其中唐宋時期是科舉制度完備的時期。封建科舉制度在我國歷史悠久,對我國古代及近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科技而言,早期的科舉制度對科技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到了中後期,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就對科技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阻礙。——常識制度篇。

5樓:問山蝶夕幼

科舉考試耗費了士人幾乎全部的經歷,讀書做官成為知識階層的最終目標,造成傳統文化的畸形發展。經學、文學及史學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在科舉考試的導向之下,廣大士人用心的範圍不出以上學科,並且這些學科依附於傳統的政治文化,人們熱衷於經籍的註解、經義的闡發,思維活動空間單一而狹小。而跟社會民生緊密相關的藝術與科技門類的知識文化由於遠離科舉而遭冷遇,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薄弱造成民族文化長期停留在經驗與實用的層面上,民族文化缺乏健康發展的動力。

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有哪些?

6樓:w梅子黃時雨

科舉考試耗費了士人幾乎全部的經歷,讀書做官成為

知識階層的最終目標,造成傳統文化的畸形發展。經學、文學及史學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在科舉考試的導向之下,廣大士人用心的範圍不出以上學科,並且這些學科依附於傳統的政治文化,人們熱衷於經籍的註解、經義的闡發,思維活動空間單一而狹小。而跟社會民生緊密相關的藝術與科技門類的知識文化由於遠離科舉而遭冷遇,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薄弱造成民族文化長期停留在經驗與實用的層面上,民族文化缺乏健康發展的動力。

7樓:阿邦一號

在科舉考試的導向之下,廣大士人用心的範圍不出以上學科,並且這些學科依附於傳統的政治文化,人們熱衷於經籍的註解、經義的闡發,思維活動空間單一而狹小。而跟社會民生緊密相關的藝術與科技門類的知識文化由於遠離科舉而遭冷遇,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薄弱造成民族文化長期停留在經驗與實用的層面上,民族文化缺乏健康發展的動力。

8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是壓抑人的創造性的,它一味的要求學子按照八股製作文,導致人的創新能力收到抑制,因此,也就導致了我國古代的科技較先前的開放時期落後了

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9樓:初級提問者

可以分成兩個大的方向來談:一為積極影響,一為消極影響.

積極影響:

第一,作為一種選拔**的制度,封建國家通過實行科舉制,將選拔**的權力收歸****,有力地消除了地方豪門士族的勢力和影響,有利於消除地方**勢力,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

第二,通過考試任官的方式選拔出來的**通常都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有利於封建國家的治理,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第三,通過考選**,使得寒門士子也能夠進入統治階層,形成一種開放性的政治機制,擴大了封建國家的政治統治基礎,有利於政治的穩定和良性發展;

第四,通過科舉考選的**,職務任命權、升遷貶謫的權力收歸皇帝掌握,官位不再世襲和被少數門閥壟斷,形成了成熟的「官僚政治」體制(和日本攝關時期、西歐中世紀「貴族政治」體制相對),有利於皇帝加強**主義**集權,鞏固大一統的封建帝國!

第五,通過讀書、考試就能進入統治階層,對民間士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在民間的傳播和提升民眾的文化素養,優秀燦爛的中華文化不再被少數貴族所壟斷,擁有了堅實的群眾載體,使得中華文明能夠歷盡滄桑而不消亡,科舉制功不可沒!

消極影響:

第一,通過考選**,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影響,特別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統治者藉此壓制民眾的思想意識,成了桎梏民眾思想的枷鎖,尤其是八股文、***,荼毒深重;

第二,由於過於注重文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導致部分**雖口若懸河、滿腹經綸卻無甚治國理政之才,徒費公帑;

第三,讀書被籠罩上了嚴重的功利主義色彩,使得部分士人只將讀書看做入仕的手段而不能真正對文化的發展有所裨益.

總體來看,還是利大於弊,很值得研究和發展,西方文官制就是近代西方借鑑了中國科舉制的因素發展起來的,是西方憲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10樓:威小人物

科舉制度不僅使中國產生了一

大批善於治理國家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中國文官政治日益成熟,產生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藝術家、思想家、科學家。 對中華文明的繁榮發展有及其深遠的影響。

科舉制度曾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巨大的作用,除了為**培養了一大批優秀 的**之外,還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重視教育、崇文尚學的風氣。

科舉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使得廣大平民子弟也具 有了出仕的可能。「有些有天才的窮人子弟,還是可以通過這種制度脫穎而出。

11樓:繁華飛羽

背景:科舉制度由隋朝隋煬帝是出現,到唐朝是得到改進作用:科舉制使得當時的人才出現並使唐朝富強起來(唐朝強盛的原因之一就是重用人才)

不足:使得人才只注重創新而忽視了民生

影響:科舉制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使當時社會富強起來,

12樓:小鹿斑比

擴大了**的文化素質。擴大了統治基礎。增強了**正用的開放性和流動性。加強了**集權。

簡論科舉制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影響

13樓:黑鷹雪豹

利: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讀書一考試—做官三者聯絡,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繁榮。

弊在於: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嚴重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壓制民族的創造力,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清末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導致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科舉制度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談談你對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看法左右

科舉比高考要公平些吧 談談你對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認識 定義 發展概況 影響等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隋朝 中國古...

分析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分析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科舉制是中抄國封建社會通過分科考bai試的辦法選拔官吏的一種考du 試製度.其產生對中國zhi封建dao 社會的發展演變 政治穩定以及中華文明和儒家文化的傳播繼承等,都產生過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動了中國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舉制自身的侷限和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嚴重阻礙了教育和社會的發展...

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科舉制度的特點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1 要點 科舉制度在中國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對中國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文化的影響。誠然,任何一個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同樣,我們評判科舉制度也是一分為二,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通過科舉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