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社戲》主要內容《社戲》概括主要內容

2021-03-05 09:21:53 字數 5083 閱讀 2511

1樓:匿名使用者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2023年的短篇**,這篇**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小領袖一般,他心細如髮,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他的親切體貼。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代表,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然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擴充套件資料

《社戲》寫於2023年10月。作品寫到在北京看戲的時候,說那是「倒數上去二十年中」的事。從作品發表時算起,倒數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

當時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如剛剛經過了2023年的中日甲午戰爭,2023年的戊戌變法,2023年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清王朝的反動統治者正在「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和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加緊奴役和盤剝中國人民。

魯迅於2023年懷著救國救民的思想,留學於日本,2023年至2023年年底先後任教於杭州、紹興。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主義的清王朝,於2023年1日建立中華**臨時**。對此,魯迅非常興奮,熱情地歡迎和支援,並應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員,後隨教育部遷北京。

此後接連發生了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他說「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於是失望,頹唐得很了。」終於使他認識到,經過辛亥革命,中國的社會現狀「招牌雖換,貨色照舊」,沒有什麼改變。

十月革命給正在沉思,探索的魯迅以強烈的震動,使他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愛國運動暴發,使魯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奮,於是用筆起來無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質,發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鐵屋子」的號召。他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敵人接連投去匕首和機槍,表現了鮮明的革命者的立場。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表了**《社戲》。

2樓:旋律的淚殤

社戲》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於2023年10月,作者少年時代在農村看社戲經久不忘,到了成年,在北京看的京戲卻索然無味。作者在回憶對比中讚美了農民子女的優秀品質,給讀者留下了質樸,溫厚,可愛的農村小朋友的形象,農村是作者少年時代的樂土,可以不必讀書,可以釣魚放牛,可以看社戲,作者描摹出孩子的真實心理。同時,作品的心理描寫也非常出色,如對看社戲僱不到船時的急切和有船時的輕鬆兩種心情,刻畫的真切動人。

作品對人物的刻畫,相當生動形象,展示了其個性:雙喜熱情、機靈,直率;阿發無私、能幹;六一公公純樸,大度,都只用寥寥幾筆便勾畫出了他們各自的特徵。作者用抒情的筆語寫自然山水景緻,諸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月色的朦朧,笛聲的宛轉悠揚,營造了一種恬靜淡雅的夜景,給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還描寫了淳厚的民風。

演社戲看社戲的習俗風情都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民風的描述起了陪襯作用,使作品讀來饒有情趣,親切感人

3樓:辣媽菲菲

老教師講解八年級下冊第1課《社戲》。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重難點。

4樓:仝靚田華皓

主角在童年時的一個夏天,在平橋村的一個晚上與一群平橋村的孩子去看社戲,在歸途中還偷了阿發家與六一公公家的羅漢豆。主角對這段童年回憶很難忘。

《社戲》概括主要內容 20

5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敘述了「我」十一二歲時從平橋村葉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美好回憶,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質,展示了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6樓:析問香庫山

《社戲》一課記敘了「我」和小夥伴們去趙莊看社戲的過程,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課文從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寫到去趙莊看社戲的整個過程,其間,重點描寫了「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本文分為三個層次:

1,盼看社戲

2,去看社戲

3,換年社戲

其中第二層可分為:戲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頭看戲

歸航偷豆。

《社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敘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後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全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樂土平橋村。(從「我們魯鎮的習慣」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

第二部分,「我」在樂土中也有不樂的時候。(從「至於我在那裡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

第三部分,「我」與農民孩子們到趙莊去看戲的情景。(從「這天我不釣蝦」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對吃豆和看戲的懷念。(從「第二天」到文末)

7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分為三個層次:

1,盼看社戲 2,去看社戲 3,換年社戲

其中第二層可分為:戲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頭看戲 歸航偷豆本文主要內容:

以"社戲"為線索,回憶了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畫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農家孩子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任命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質.主要講魯迅童年在家鄉的趣事和家鄉的民俗風情,反映了魯迅對故鄉的熱愛,對美好童年的嚮往。

《社戲》全文原有前後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後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8樓:艾倫出牆吧

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2023年的短篇**,發表於同年12月《**月刊》第13卷12號,後收入**集《吶喊》。這篇**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

創作背景:《社戲》寫於2023年10月。作品寫到在北京看戲的時候,說那是「倒數上去二十年中」的事。

從作品發表時算起,倒數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當時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如剛剛經過了2023年的中日甲午戰爭,2023年的戊戌變法,2023年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清王朝的反動統治者正在「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和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加緊奴役和盤剝中國人民。魯迅於2023年懷著救國救民的思想,留學於日本,2023年至2023年年底先後任教於杭州、紹興。

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主義的清王朝,於2023年1日建立中華**臨時**。對此,魯迅非常興奮,熱情地歡迎和支援,並應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員,後隨教育部遷北京。此後接連發生了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他說「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於是失望,頹唐得很了。

」終於使他認識到,經過辛亥革命,中國的社會現狀「招牌雖換,貨色照舊」,沒有什麼改變。十月革命給正在沉思,探索的魯迅以強烈的震動,使他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愛國運動暴發,使魯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奮,於是用筆起來無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質,發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鐵屋子」的號召。

他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敵人接連投去匕首和機槍,表現了鮮明的革命者的立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表了**《社戲》。

9樓:匿名使用者

領悟內涵:本文通過「我」十一二歲時和農村孩子看「社戲」前後故事的敘述,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傳達出鄉村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作者對自然人性的讚美。

10樓:匿名使用者

記敘了「我」和小夥伴們去趙莊看社戲的過程,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課文從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寫到去趙莊看社戲的整個過程,其間,重點描寫了「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社戲》 魯迅 中心思想

11樓:天下相思

通過鄉下bai、城市兩種情景、兩種感du受的對比,表達了作zhi

者對熱誡友好dao、平等和

專諧的人情人際屬關係的嚮往。

作者通過在大都會看京戲的描寫,展現了那裡醜惡齷齪窒息的社會景象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情人際關係。表達了作者對都市戲園情景氣氛及人際關係的厭惡和不滿。

作者通過鄉下的生活,而感受到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情趣。作者抨擊都市劇場,盛讚農村社戲,所潛心抒發的正是他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醜的憎厭。

擴充套件資料

社戲的主要內容形式:

1、酬神祈福:社戲繼承了舊時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的習俗,先時春社為祈求五穀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後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每每在精彩的社戲節目開演之前先要酬神祈福。

2、文化娛樂:隨著戲藝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百戲、雜劇、戲曲等戲藝形式逐漸被引入社戲表演中,併成為主流形式。

12樓:匿名使用者

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 善良 友愛 無私的美好品德,展現了回農答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對無憂無慮生活的嚮往,對鄉村生活的讚美和熱愛 。對未來子孫的生活的一種憧憬。

13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主要,敘來述了源"我"少年時從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美好回憶,刻畫了一群農村少年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

14樓:匿名使用者

刻畫了一群農bai家少年朋友形象du,表現了勞zhi動人民淳樸 善良 友愛 無私的dao美好品德,展現了農版

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權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對無憂無慮生活的嚮往,對鄉村生活的讚美和熱愛 。對未來子孫的生活的一種憧憬。

魯迅《社戲》分段,魯迅《社戲》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 1 4 平橋村是我的樂土。第二部分 5 23 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月下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第三部分 24 39 偷豆以及六一公公誇獎我。第四部分 40 我回憶那夜的好戲和羅漢豆。社戲 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 發表於同年12月 月刊 第13卷12號,後收入 集 吶喊 這...

故鄉內容概括,魯迅《故鄉》主要內容

故鄉 以 我 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 回故鄉 在故鄉 離故鄉 的情節安排,依據 我 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 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 與人之間的...

概括鳥的天堂的主要內容,概括主要內容

棵大榕樹上,聚集了一群鳥。那裡沒有人去獵殺,所以成為鳥的天堂。1 作者記敘 回了他和朋答友兩次經過 鳥的天堂 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