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鄭和遠航課文主要內容是鄭和遠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21-03-05 09:21:29 字數 4762 閱讀 7448

1樓:柔骨魅兔

課文重點介紹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並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2樓:晶晶q漫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蘇門答臘、占城、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於明朝的穩定和發展.

在這種形勢下,明朝皇帝採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矛盾,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從而把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同周邊聯絡起來,試圖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提高明王朝的國際威望.所以從明朝派遣鄭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實現和平的使命.

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衝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在當時國際環境條件下,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後盾,是難以實現和平的.

如果嫌多的話,可以刪去一部分

以下是這課的資料

需要的話:請看

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

鄭和出生於明洪武四年(2023年),原名:馬三寶。洪武十三年2023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

馬三保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宣德六年(2023年)欽封鄭和為三保太監。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兩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系。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因病過逝。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2023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2023年)回國。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2023年7月6日)回國。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2023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鄭和第五次下西

永樂十五年五月(2023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2023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2023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202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202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編制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人數眾多,組織嚴密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採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

鄭和七下西洋所經過的國家和地區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出使過的城市和國家共有36個: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裡、滿剌加、勃泥、蘇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裡、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裡、甘巴里、蘭山、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溜山、孫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兒、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兒、沙裡灣尼(今印度半島南端)、不刺哇(今索馬利亞境內)。

3樓:就沒回家幹活

我是誰我問問我問問五千萬別人家裡面對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是三保太監,他被明朝王帝派遣七下西洋

鄭和遠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50

5樓:匿名使用者

介紹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況點名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我國古代人民頑強探索精神

6樓:connor好

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點明瞭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7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遠航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並點明瞭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全文可以分為兩段。第一至五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鄭和率船隊第一次航行的情況。

第六至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寫鄭和從2023年到2023年曾七次遠航,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貢獻。在寫作特色上,做到了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鄭和總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寫下來勢必顯得拖沓,本文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的情況,對其餘作了概括說明。

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節省了筆墨。

分層次內容: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第1至5自然段):主要寫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是分三層來介紹的。

第一層(第1至3自然段):寫2023年7月11日,在蘇州府劉家港碼頭,鄭和受命第一次率船隊準備課文主要寫了出使西洋時的壯觀場面。

第二層(第四自然段):寫鄭和與所到國家的人民進行有好交往。

第三層(第5自然段):寫鄭和在航行途中多次戰勝狂風巨浪和海盜襲擊等凶險。

第二段(第6至7自然段):簡要介紹鄭和從2023年到2023年有過七次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

鄭和遠航的意義: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享、真蠟、古裡、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多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馬六甲海峽(往來中國及海洋**的要道),選擇扶植強盜頭子拜裡迷蘇剌,於2023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裡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馬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

總結:這是一篇介紹歷史的文章,文章講述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歷,表現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8樓:山野酒客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

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蘇門答臘、占城、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於明朝的穩定和發展.

在這種形勢下,明朝皇帝採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矛盾,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從而把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同周邊聯絡起來,試圖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提高明王朝的國際威望.所以從明朝派遣鄭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實現和平的使命.

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衝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在當時國際環境條件下,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後盾,是難以實現和平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進行**活動和國事訪問,還有一種說法是朱棣為了尋找當年下路不明的皇帝。

10樓:午夜凶鈴

向其他國家炫耀明朝的強盛,於其他國家交好,贈與禮物,互相交易

為什麼課文不把鄭和遠航改成鄭和七次下西洋

因為他是路經很多西方國家,而且,他也是和平之旅,他雖然是下七次西洋,可他卻完成了中國第一次遠航,這是值得紀念的。鄭和遠航的課文的成語用這些成語串出來,講述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令出如山 l ng ch r sh n 解釋 令 振臂一呼 五洲四海 歷盡艱辛 絡繹於途 漂洋過海 振臂一呼 水土不服 令出如山...

鄭和遠航的課文的成語用這些成語串出來,講述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令出如山 l ng ch r sh n 解釋 令 振臂一呼 五洲四海 歷盡艱辛 絡繹於途 漂洋過海 振臂一呼 水土不服 令出如山 心悅誠服 互通有無 互通有無 漂洋過海 絡繹於途 史無前例。令出如山 l ng ch r sh n 解釋 令 心悅誠服 片段答案 加強合作 命令 奇珍異寶 加強合作。命令...

在《鄭和遠航》一文中,作者詳寫了第幾次出洋,課文是按什麼什麼什麼的順序敘述的

鄭和遠航詳寫了第1次出洋,課文是按 時間順序,也就是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到第七次西洋的順序,來敘述的。鄭和遠航詳寫了第1次出洋,課文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 鄭和遠航詳寫了第1次出洋,課文是按 時間順序,也就是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到第七次西洋的順序,來敘述的。鄭和遠航 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鄭和遠航一文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