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作業上的一道題

2021-03-05 09:20:58 字數 4426 閱讀 5444

1樓:比永遠→更遠

孝文帝改革。

遷都洛陽,便於鮮卑統治者更好地接受漢文化的薰陶。

實行移風易俗的措施,易服裝、改漢姓、講漢化、通婚姻等,大大促進了鮮卑族的漢化。

2樓:博浪沙君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易服裝:鮮卑貴族一律改穿漢裝。

2.講漢語:孝文帝宣佈以漢語為「正音」, 稱鮮卑語為「北語」,要求朝臣「斷諸北語,一從正音」。(

3.改漢姓:定門第等級。孝文帝下詔,將鮮卑人原有的姓氏改為漢姓。他還參照漢族門閥制度的做法,來確定鮮卑貴族的門第高下,並按照門第高低來選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鮮卑人與漢人通婚,通過這種政治聯姻把兩族統治者的利益和命運緊密聯在一起,以鞏固統治。

5.改籍貫:凡已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以洛陽為原籍。

目的:進一步學習和採納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進鮮卑族貴族積極接受漢族文化。作用:

促進了鮮卑人對漢族文化的認同,爭取到漢族地主的支援,有力地推動了政權向漢族王朝統治模式轉化。

3樓:星光碟龍

民族大融合得有匈奴、鮮卑、羌等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和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大**,民族融合迅速發展,江南地區迅速開發為本單元的突出特點,也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士族的形成與發展,宗教盛行也是本單元的突出特點。

三國和兩晉。東漢末年,各軍事集團割據混戰,社會動盪,國家**,這種局面實質上是東漢以來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曹操勢力逐漸強大,一度統一北方,但赤壁戰敗,統一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孫、劉勢力發展,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時期,各國都注意發展經濟。

西晉曾一度統一,但因各種矛盾尖銳複雜,又迅速滅亡。東晉偏安江南,與內遷各族建立的政權對峙。前秦曾一度統一北方,並想進而統一中國,但淝水戰敗,統一願望再度落空。

南北朝,東晉之後,南方四朝相互更替,史稱南朝。南朝時,由於南北人民的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有了較大發展,開始趕上北方。但政治上,則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了士族制度,它們在政治上、經濟上都享有特權,極端腐朽。

而此時的北方,繼前秦統一失敗後,北魏又曾一度統一北方。此後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適應了這一趨勢,並使北方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後來北魏**為東魏、西魏,不久,東魏、西魏又分別為北齊和北周所取代。

北周又一度統一北方,為以後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文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民族大融合,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江南的開發,我國的科技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在不少領域取得領先世界的成就,出現了祖沖之、賈思勰等著名科學家和傑出的文學藝術家。與此同時,佛教盛行,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思想文化及以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傑出的無神論者範縝。

1.怎樣認識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鼎立的社會根源。首先是東漢以來世家豪族勢力的膨脹,使政治**傾向日益加劇,其次是南方得到開發,孫劉兩集團的經濟實力日趨雄厚,而北方生產遭到破壞,曹魏時雖有恢復,也未超過兩方的水平,因而在全國形成三個經濟實力相對平衡的區域,為分立提供了物質基礎。再次是魏、蜀、吳之間也形成軍事實力的某種均衡,彼此都無力消滅對方。

因而導致三國鼎立。

這種局面雖然仍屬於政治上的**,但與東漢末年相比,卻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三國是在各自統治範圍內的統一,這種區域性統一較之東漢末年眾多軍閥割據混戰是一進步,它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對安全的環境,各國統治者又都重視發展生產,為全國的再次統一奠定了基礎。

2.西晉短期滅亡的原因

西晉統治短暫的原因主要有:①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皇權的鬥爭,使生產遭受嚴重破壞,也削弱了自身的統治力量。②內遷的各族受西晉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尖銳,流民起義打擊了西晉統治。

③匈奴貴族藉機反晉,攻佔西晉都城洛陽,又攻佔長安,俘虜西晉皇帝,直接導致西晉滅亡。所以,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是造成西晉短命而亡的三大矛盾,其中,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了其他兩個矛盾。

3.士族制度

士族制度是魏晉南朝時期的一種特殊的歷史現象。對這種現象要從三個方面來把握:①士族的興衰:

魏晉以來,形成士族制度;東晉時得到充分發展;東晉南朝時士族勢力很大;南朝末年,南方士族的勢力逐漸衰落。②士族的特殊地位:經濟上佔有很多的土地和勞動力;政治上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的官職;文化上崇尚清談,佔據高階文官職位。

③士族的腐朽性:注重門第和身份的高低;不學無術,生活腐化。

士族制度經歷了以下四個演變過程:①魏晉以來形成。②東晉時期得到充分發展,東晉南朝時勢力很大。

③南朝末年,南方士族的勢力逐漸衰落。④隋唐科舉制度的衝擊,到唐末農民起義時消亡。

4.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問題

①改革的背景: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響,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面對這種情況,為了加強對各族人民的統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的建議,實行改革。

②改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經濟上,實行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種形式,**把一些荒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這對社會秩序安定,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政治上,遷都洛陽和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政治制度,這兩項措施均有利於北魏對黃河流域的控制。文化上,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孝文帝下令鮮卑族採用漢姓,改穿漢服,學說漢話,提倡同漢族通婚,這就從姓氏、服裝、語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鮮卑族和漢族的隔閡,達到鮮卑族和漢族進一步融合的目的。

③改革的歷史作用。歷史作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序;另一方面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5.南北朝時佛教的盛行

佛教盛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對這一現象,應注重從以下方面分析:

①佛教盛行的原因:佛教自西漢末傳入我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興盛起來,其原因有:第

一、社會動盪不安,長期的戰亂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騙性,佛教所宣傳的「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的思想,把人們的眼光從痛苦的現實轉移到無法驗證的來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騙和麻痺廣大勞動人民。第三,統治階級的提倡支援。

②佛教興盛的表現:信奉佛教的人很多,上至皇帝、王公、貴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佛寺遍佈各地,僧尼眾多;佛教寺院在政治、經濟上有很大勢力。

③佛教的影響:同佛教有關的建築和石窟藝術得到迅速發展;佛教沒有解脫人民的災難,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出現了反佛教的鬥爭,以範縝最為突出。範縝的《神滅論》揭穿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進行的欺騙。

6.如何理解和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是魏晉南北朝歷史的突出特點之一。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間的自然融合,民族差異和民族隔閡的消除,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密切聯絡的結果。民族融合的過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就是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是歷史的進步。

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形式途徑為:①民族遷徙:魏晉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

②聯合鬥爭:西晉末年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十六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北方經濟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合起來,共同鬥爭,從而使民族之間聯絡更加密切。③友好往來:

魏晉以來,我國北方出現過幾次統一局面,在和平的環境中,各民族人民頻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程序進一步加快;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④各族間的征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組織,有利於民族融合。⑤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5樓:迷迭香

三國、兩晉、南北朝,又稱魏晉南北朝,從220年曹丕稱帝開始,到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共經歷了360多年。

三國、兩晉、南北朝,又稱魏晉南北朝,從220年曹丕稱帝開始,到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共經歷了360多年。

220年曹丕建立魏國,221年劉備建立蜀國,222年孫權建立吳國,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的都城分別在今天的洛陽、成都、南京。

263年,魏國滅蜀國,265年魏國大臣司馬炎奪取魏國的政權稱帝,建立晉朝,定都洛陽,歷史上稱西晉。280年,司馬炎滅吳,結束了三國**的局面。西晉的統一局面十分短暫,316年被少數民族政權所滅,中國又陷入**割據的局面。

317年,晉王室的司馬睿稱帝,建立了東晉王朝,都城在今天的南京。同時,遷居到黃河流域的幾個少數民族,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北方處於長達130多年的**割據時期,歷史上稱為「十六國」時期。

439年,少數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統一了北方。後來,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規定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的制度、語言、服飾,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後來北魏政權**為東魏和西魏,接著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

歷史上把上述北方五個朝代,總稱為北朝。東晉以後,南方在420年至589年的170年裡,經歷了宋、齊、樑、陳四個朝代,都成都在今天的南京,歷史上稱之為南朝。南朝和北朝並存時期,史稱南北朝時期。

三國鼎立時期,政治、經濟、外交各具特色,充滿生機,湧現出曹操、諸葛亮等一批傑出的政治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畫家、書法家,還有許多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產生積極影響的名著。這些科學、文化成就,至今仍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歐洲強大的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的王國在西歐建立,歐洲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一道歷史題,一道高中歷史題

選d,只有d正確 a 鞏固原來的地區不對 因為西周滅掉商朝後佔領了很多的新領土,分封制主要是對更加擴大了的領土進行控制的。b 分散 不對,諸侯王具有很大的權力,給予他們足夠的權力才能夠守住自己的侯國,鞏固統治。c 分封制主要是政治措施,與徵收賦稅沒有必然的關係。d 周王廣泛分封,給予諸侯王很大的權力...

求助一道歷史題,一道歷史題,求助。。。

a沒錯但是單選題的話選d是正確的 其實這就跟30年前的改革開放一個性質,一個時代的發展不可能只有一個因素造成。a僅是許多對外政策的其中一點。比如當時的唐朝對外政策籠統起來就有三大點 1.鼓勵中外平等交往 2.尊重外國人員 3.對外交往形式多樣,範圍廣 選項a只是第三點裡面的一小點,所以選d是正確的。...

一道歷史題,一道歷史題目

1.絲綢之路是指西漢 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 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 今西安 為起點,經甘肅 新疆,到中亞 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2.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3.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