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秧歌組合動律筆記怎麼寫,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是什麼要詳細的

2021-03-03 20:36:46 字數 4667 閱讀 7107

1樓:拈花笑天

先談bai東北秧歌。說東北秧歌就必須從遼du南高蹺說起

zhi。遼南高蹺具dao有獨特的風格及動律特內點,從藝術

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是什麼?要詳細的

2樓:想太多v沄

東北秧歌動律介紹 東北秧歌是東北三省廣大地區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藝術,擁有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熱烈、歡快、火暴、詼諧是它的特點。其**特徵也十分明顯,既火暴熱烈,又歡快、俏皮、風趣,優美抒情。

旋律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常用道具有手絹、扇子、花棍和提花燈等。既有廣場歌舞自娛性特點又有表演性舞蹈特點,基本風格是艮勁、美勁、潑辣勁。

東北秧歌的動律風格可概括為「穩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勁兒、美勁兒及潑辣勁兒給這一舞種增色不少。 東北秧歌的「浪」,體現在身上的動律;「艮」表現在踢步的「快出慢落」中;「踢步」的節奏感特別強,單一的踢步在一拍裡有多種不同的變化,踢出的那一瞬間是非常快的用力過程,這一過程猶如一個快吸氣,落腳時彷彿突然呼吸的頃刻,但很快地又轉化為一個長嘆似的重心移動。在這些種變化中,掌握東北秧歌一拍緊跟一拍的節奏特點和弱拍出、重拍落產生的「艮勁兒」「美勁兒」「潑辣勁兒」特點的美學特徵。

落地與重心移動充分地體現了穩、美、浪的動律風格特點。由此可見,踢步不僅表現了「艮」,同時也表現了「浪」。「浪」使人聯想起弧線。

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形成一個小弧線,前踢步:重心移動形成下弧線。後踢步與側踢步:

重心移動的感覺是上弧線。把這些弧線連貫起來,形成浪的弧線動感。 東北秧歌膝部短促,有彈性的曲伸,是各種步伐的主要動律,腰部扭動,肩部劃圓是上身的主要動律。

東北秧歌中手絹花和鼓的動作非常豐富,是情緒宣洩,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舞蹈表演貫穿「穩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體風格,其性質是民間舞蹈典型風格的動作分析及運用。體現在基本動律的訓練上,(1)壓腳跟:

不同腳位的壓腳跟。(2) 雙膝屈伸:不同特點的雙膝活動。

(3) 上身動律:東北秧歌的身體韻律主要是上下,前後動律和八字圓動律 以基本動律為據,擴充民間舞的表演空間。將動作,道具,感情三者相結合,提高形體的表現力和表演能力。

培養「以情帶動」表演,並運用所學的動作,充分表現舞蹈的情節,表達內心的情感。如在手巾花的訓練中,為強化,烘托東北秧歌火爆熱烈的藝術氣質,在掌握基本動態及感情的前提下,加強手巾花技巧訓練的教材內容,從而擴大這一道具的使用範圍,拓展了緣物寄情的手段,增強了表現力。強調並注重動作的過程和發力點,重視「點」與「點」之間的「線」,增加動作的「韻」韻味。

再配上一定的情感, 強弱對比鮮明,輕重緩急巧妙的動態特徵,較鮮明地顯示了東北人熱情,質樸,剛柔相濟的心理特徵。

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與風格特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移動重心,平時行走時重心就是在不斷地移動,就是坐著、站著,也可以隨時移動重心,人體的中心點一移動,重心就要隨之移動,反過來說:重心一移動,中心點就會移動,這才能保持平衡。在舞蹈中亦是如此,幾乎所有的舞蹈,缺少了重心移動就流動不起來,而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動。

在民間舞蹈中,所有的步伐,如朝鮮舞的平步、膠州的碾步、花鼓燈的風柳步都是獨具風格的重心移動。在東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體現重心移動的步伐便是「踢步」了。

東北秧歌的動律風格可概括為「穩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勁兒、美勁兒及潑辣勁兒給這一舞種增色不少。東北秧歌的「浪」,體現在身上的動律;「艮」表現在踢步的「出急落穩」中,「踢步」的節奏感特別強,單一的踢步在一拍裡有三種不同的變化,踢出的那一瞬間是非常快的用力過程,這一過程猶如一個快吸氣,落腳時彷彿突然呼吸的頃刻,但很快地又轉化為一個長嘆似的重心移動。在這三種變化中,踢出的一剎那體現了艮、俏、潑辣、爽快、乾脆的特點,落地與重心移動充分地體現了穩、美、浪的動律風格特點,由此可見,踢步不僅表現了「艮」,同時也表現了「浪」。

「浪」使人聯想起弧線。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其實就是一個小弧線,做前踢步重心移動是下弧線;做後踢步與側踢步,重心移動的感覺是上弧線。把這些弧線連貫起來,就是「浪」的弧線型動感了。

從「踢步」的慢移重心來說,「慢移」本身就給人連綿不斷,非常連貫優美的視覺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漢族女性的委婉、細膩、溫柔、羞澀、含蓄的曲線美。所謂的「美勁兒」,在這時就表露無遺了。「雙花」中的「雙顫步」又別有特點。

「雙顫步」重心移動是上弧線,其節奏較為平均,移重心後踢所佔的時間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多用小快板,就給人輕鬆愉快、歡樂向上的感覺。「纏花」中的「頓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於重心移動的過程非常快,無形中使整個格調向熱情火爆的氣氛中去,體現了東北秧歌風格中的「艮勁兒」及「潑辣勁兒」。東北秧歌的訓練點是自下而上,連鎖反應的協調。

組成這一連鎖反應的三個主要環節便是腳下的步伐、身上的動律與手上的手巾花。手腳不能協調運動是一般人的通病,而這恰恰是掌握動律風格的最基本要求。面對一個初學者,要讓他協調起來運動,就必須把這三者的關係分析清楚。

尤其是要點出三者之間的相同之處,以方便記憶,使學者更快地掌握協調動作的竅門。三者的運動都是有「點」有「線」的,在動律與手巾花中都存在著「快吸氣、停止呼吸、化為長嘆」三個過程,在繞花中,花繞猶如快吸氣,剛繞完的頃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間,從手腕到另一次繞花之間所走的弧線是化為長嘆的時候,動律同樣也是有「點」與「線」的關係。動律猶如鐘擺一樣,到弧線的盡頭,就「點到為止」,立即回到動作過程(即「線」)中去,踢步、動律、繞花是平行進行的,動律與繞花的「點」與踢步的重心移動同步進行,這樣三者便協調了起來。

「踢步」之所以顯得「穩」、「艮」,是因為其速度之快,如果沒有「穩落」、「慢移」來緩衝對比,恐怕這個特點就不是特別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說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東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穩」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動才顯得格外的「穩」。

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東北秧歌的慢板中佔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來」。這時就必須從動作與動作銜接的過程中著手,只有把動作過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細膩的動作過程就不容易出現搶節拍的現象。

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是不可缺少的過程,是「浪起來」的基礎,它起著掌握節拍、灌滿**的作用,從前到腳的運動過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牽動及控制。重心移動的過程越慢、越細膩,走的路線越長,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與此同時,整體動作就顯得較有力度、有韌勁、有文化、有內涵。

看民間舞最過癮之處莫過於其動作中所蘊藏的韻味,這個韻味包括了很濃郁的地域特色。當跳得非常嫻熟時,風格韻味都是在不自覺中流露出來的,這是一種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流露。但在這之前,就要下一定的功夫去揣摩其中的奧妙,只有掌握了這微妙之處,呈現出來的舞蹈才不會流於一般,才不會成為一串不值一看的「動作」。

同樣的道理,如果要掌握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就得抓住其奧妙所在。這妙處所在便是腳下的重心移動。我認為,解決好「踢步」與重心的移動,是掌握東北秧歌動律風格的最好方法。

求 東北秧歌特徵體態 三大動律 以及動律是什麼為發力點。 答對再加懸賞 很急,請快點

4樓:六六

東北秧歌特徵體態三大動律:上身動律、雙膝屈伸、壓腳跟。

動律的發力點是腰。

1、上身動律:東北秧歌的身體韻律主要是左右擺動和前後扭動。橫擺身是身體的左右兩側胸腰交替提壓,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橫擺。

前後扭身是以腰為軸,以肩為主身體左右兩側交替前後扭身,肩與上身扭動形成一體,胯不要扭動,如肩的交替前後劃圓即右肩帶動上身後走上弧線到前方,同時左肩走下弧線到後方。

2、雙膝屈伸:不同特點的雙膝活動。硬屈伸時雙膝快速屈伸並富有彈性;軟屈伸時膝關節的屈伸要有內在的柔韌感,**重拍身體重心向下;挺膝時雙膝挺直以示動作艮、俏特點。

如快屈快直:雙膝快速屈伸,並富有彈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韌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

膝關節的屈伸要有內在的柔韌性,**重拍重心向下,雙膝快直。

3、 壓腳跟:不同腳位的壓腳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

壓腳跟時後半拍雙腳跟提踵,前腳掌著地,雙腿挺膝。前半拍迅速雙腳落腳跟,提起腳跟的時間要短,落地的時間要相對的長一些。所以,在進行壓腳跟的訓練中,腳跟要抬得低,壓得快,壓在正拍上,要有艮勁,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5樓:匿名使用者

穩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東北秧歌的最大特點。

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

1、上身動律:東北秧歌的身體韻律主要是左右擺動和前後扭動。橫擺身是身體的左右兩側胸腰交替提壓,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橫擺。

前後扭身是以腰為軸,以肩為主身體左右兩側交替前後扭身,肩與上身扭動形成一體,胯不要扭動,如肩的交替前後劃圓即右肩帶動上身後走上弧線到前方,同時左肩走下弧線到後方。如提壓韻:正步位,雙手叉腰。

腰部為軸,身體一肋帶動胸腰交替提壓,形成上半身動律,重拍在下;劃圓韻:正步位,雙手叉腰。腰部為軸,左右兩肩交替由1點向後面8字立圓,胯保持不動,重拍在下。

(此動作在東北秧歌中即常用的「穩相」動律.);前後韻:正步位,雙手叉腰。

頭有節奏、乾淨、利索地向斜上方甩頭,要求有停頓,眼神先到。同時,壓腳跟隨動。(前後韻也稱向陽式,表示迎著太陽)。

2、雙膝屈伸:不同特點的雙膝活動。硬屈伸時雙膝快速屈伸並富有彈性;軟屈伸時膝關節的屈伸要有內在的柔韌感,**重拍身體重心向下;挺膝時雙膝挺直以示動作艮、俏特點。

如快屈快直:雙膝快速屈伸,並富有彈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韌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

膝關節的屈伸要有內在的柔韌性,**重拍重心向下,雙膝快直。

3、 壓腳跟:不同腳位的壓腳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

壓腳跟時後半拍雙腳跟提踵,前腳掌著地,雙腿挺膝。前半拍迅速雙腳落腳跟,提起腳跟的時間要短,落地的時間要相對的長一些。所以,在進行壓腳跟的訓練中,腳跟要抬得低,壓得快,壓在正拍上,要有艮勁,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東北秧歌的起源,東北秧歌的歷史

東北秧歌是北方勞動人民長期創造積累的藝術財富,它起源於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又和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 禳歌有關,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歌 菱歌 民間武術 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展到今天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歌舞。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

陝北秧歌二種曲子名,有哪些東北秧歌曲。。。急求

繡金匾 歌唱我們的解放區 南泥灣 兄妹開荒 夫妻識字 有哪些東北秧歌曲。急求 秧歌簡介 秧歌舞,又稱扭秧歌,歷史悠久,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民間廣場中獨具一格的集體歌舞藝術,也因扭秧歌舞姿豐富多彩,深受農民歡迎以熱鬧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一般由舞隊十多人至百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