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的主要事蹟,初一歷史。元世祖在歷史上的主要事蹟

2021-03-03 21:54:38 字數 5563 閱讀 9589

1樓:中華兒子

元朝(2023年—2023年)來

,是中國源歷史上的一個朝代bai,由蒙古族統治du者「忽必烈」zhi(即元世祖)於2023年所dao建,國號大元,2023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今北京市)。2023年被新興起的明朝逐出中原地區。另外,根據蒙古國2023年12月出版發行的五卷本《蒙古國通史》,這段時間也是蒙古國的一段重要歷史時期。

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2023年所建,國號大元

初一歷史。元世祖在歷史上的主要事蹟

2樓:一箭雙鵰

建立元朝,消滅南宋大理,統一全國 ,改革政體,首創行省制度 ,定都大都,開鑿大運河等等。

孛兒只斤·忽必烈(2023年—2023年),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2023年,蒙哥任忽必烈為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今洛陽)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202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

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臺遠征雲南,滅大理國。2023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總東路軍。

2023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2023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出兵擊敗阿里不哥。

2023年(至元八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為首都。2023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

2023年(至元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全國統一後,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

2023年(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而告終。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

但抗擊海都、篤哇等西北諸王的侵擾和平服東北諸王乃顏叛亂,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2023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3樓:三千錘鍊

1、滅南宋。建立元朝。2、加強了對新疆、**、雲南、東北、臺灣及南海諸島的管轄。

3、在澎湖島設巡檢司。4在全國實行行省制度,有效地控制地方。加強了**集權。

5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

4樓:xaut李秋實

元世祖主要事蹟是統一了中國

5樓:陶醉於幻想中

徵安南、徵日本大快人心。

1材料一至元八年指的是哪一年?遂 一天下是什麼事件 2列舉元世祖忽必烈在歷史上的主要事蹟

6樓:林慕笙

原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業......至元八年,回始改稱元。答摧滅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

請回答:

(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麼一回事?這次統一與以往的大一統相比,有何突出特點?

答案:(1)2023年;滅亡南宋,統一全國;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實現統一的政權。

7樓:匿名使用者

(bai1)2023年;滅亡南宋du,統一全國,(2)首先zhi

最為重要是dao統一全國,回建立元朝。(2)開創行答省制度,為之後的歷朝所繼承。(3)重視農業。

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佔農田做牧場;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4)實行較為開放的民族與宗教政策。(另外注意四等人制度對原南宋地區人民的壓迫)

忽必烈的人物故事

8樓:風流禹二

2023年 拔都(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長子)出面擁立蒙哥(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長子)為大汗,從那以後汗位就永遠迴歸拖雷家族了! 蒙哥汗 在位僅十年,2023年病死;事實上,新的汗位之爭開始轉入拖雷家族內部,即蒙哥汗的兩個弟弟之間;老二忽必烈和老四阿里不哥都想繼承汗位,而老三旭烈兀已經在西亞的波斯國建立了自己的蒙古汗帝國之分支,故而沒有餘力參與**汗位爭奪。雖然旭烈兀並沒有對競爭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是他傾向於支援老二忽必烈 問鼎大汗寶座;旭烈兀對忽必烈的支援,主要是由於他們倆都認同外面的農耕定居新世界。

忽必烈、旭烈兀分別在東亞和西亞各自摧毀了長達數千年穩定存在且已經形成很高權威的舊秩序,然而落後的侵略者反被先進的主流文明所融合;當老二忽必烈南征、老三旭烈兀西征之際,老四阿里不哥卻留在了蒙古家鄉,他的生活視野受到了限制,眼光比較狹隘。他更喜歡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放牧牛羊馬駝,而不太喜歡依賴耕作維生的農業世界;他成了一位蒙古傳統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捍衛者,蒙古保守派的一位領袖人物。面對越來越多的蒙古人轉向喜歡農耕定居生活方式,保守派覺得無依無靠,被孤立了,並覺得受到了威脅;這些人認為,忽必烈和旭烈兀屬於蒙古傳統的叛逆分子,已經被征服地的農耕文明所吸引,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漠南中原或西亞波斯,而不是蒙古本土;忽必烈和旭烈兀以及其他部分蒙古領袖所發生的變化,令保守派感到心驚膽顫 ...... 於是這批憤憤不平的保守派紛紛投向拖雷家族的老四 阿里不哥,希望阿里不哥成為保守派的代言人!

忽必烈知道南宋中原人口稠密,短時難克,於是先下雲南,後收吐蕃;先完成大包圍圈,最後直攻臨安府杭州 !

忽必烈 命 大將 兀良合臺統轄諸軍,分三路先攻雲南大理;大理即唐時的南詔國,國王段智興偏據一方,與中原不通聞問。一旦遇蒙古兵三路夾攻,嚇得腳忙手亂,不知所為,勉強召集數千兵民,出城抵敵,被蒙古兵一掃而空。段智興愈加惶急,再四躊躇,毫無良策,只落得肉袒牽羊,出城乞降。

然後蒙古兵借道鄯善、烏爨等部,進入吐蕃。吐蕃即今**地,唐時曾與中國和親,宋以後亦間或入貢,惟俗尚佛法,尊信喇嘛教。喇嘛二字,指高僧言,乃無上的意義。

其祖師名巴特瑪撤巴巴,當唐玄宗時,自北印度入吐蕃,倡行喇嘛教,風靡全吐蕃,政教合一,喇嘛勢力凌駕吐蕃王。蒙古兵入吐蕃,所向無敵,且隨地頒諭,降者免死,所有舊教,概行仍舊。叛徒喇嘛 「扮底達」,迎謁蒙古軍,兀良合臺 均以禮相待,叛徒 扮底達 遂引導蒙古軍潛入拉薩都城,招降了吐蕃王 唆火脫 (唆火脫 - 蘇固圖)。

2023年,蒙哥汗率大軍在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軍前戰死;當時忽必烈遠征南宋已經到達湖北長江邊;忽必烈打算渡江佔領江對岸的領土;他命令他的軍隊開始向對岸發起攻擊。他的將領們被當天橫掃江面的狂風暴雨嚇壞了,於是建議忽必烈等天氣狀況好轉時再發起對宋軍的攻擊。但是忽必烈執意要求立即渡江。

旌旗高舉,鼓號齊鳴,蒙古軍隊強渡長江。他們一登岸,馬上雲開雨霽,一場戰鬥緊接著開始了,雙方死傷慘重,但蒙古人畢竟在長江以南建立了一塊立足之地。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鄂州府(今武昌)。

這座沿江城鎮並不容易攻取。其城防異常堅固,只能靠長期的圍攻才能取勝。南宋理宗的丞相賈似道也派軍隊增援這座被包圍的城市。

宋將呂文德率軍從重慶趕來,在10月5日夜晚不可思議地避過蒙古軍隊,進入鄂州城。圍城戰爭出現的這一裂口表明蒙古人並沒有完全控制這一地區。然而,忽必烈急於佔領鄂州,希望用一場勝利提高他在蒙古帝國中的聲望,因此不願意接受任何妥協。

另一方面,賈似道則願意不惜任何代價議和投降,於是派他的將領宋京和蒙古人談判。賈似道提出了2023年被契丹接受的條件。契丹就是存在於東北地區的大遼國,他們曾嚴重威脅到北宋的生存。

按照澶淵之盟,契丹同意不再入侵中原領土,條件是北宋每年向契丹提供絹絲和**。這次,賈似道試圖和蒙古人達成同樣的條件,授權宋京向忽必烈提出條件,即每年南宋向蒙古提供**和紡織品,作為交換條件,雙方以長江為邊界。但是忽必烈拒絕了這樣的協議。

儒士趙璧作為忽必烈的談判代表,對南宋的提議表示不屑一顧,指出「 在大軍已經渡江之後,再說這些話還有什麼用 ?」 蒙古人已經用武力強行佔領了南宋特使打算讓與的土地。忽必烈一定考慮過,當他們距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憑什麼放棄戰爭行動呢?

沒有必要妥協,他有足夠的時間談判,而且他的軍事努力正在取得成功。

蒙古人的內部繼位危機在這個節骨眼上暫時救了南宋。拖累家的老大蒙哥汗(1209-1259)(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九年)死後幾個月內,汗位爭奪已經變得非常激烈,而且老四阿里不哥已經贏得了大批支持者;老二忽必烈別無選擇,只能暫時放棄對鄂州的圍攻,動身返回北方去制止阿里不哥。為防不測,他從鄂州撤回了大部分軍隊準備北歸去爭奪汗位,只留下霸突魯率領的一支軍隊作為象徵,保衛他們已經取得的地盤。

2023年春,忽必烈抵上都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上都鎮東20公里),召開部分宗王和將領參加的單方面派系的忽裡勒臺,匆忙宣佈自立汗位。其實此前,阿里不哥在哈林早已經召集了西北諸王的忽裡勒臺,早宣佈自立為大汗,控制了蒙古本部和察哈臺、窩闊臺等在大西北的封地;是年冬,忽必烈發兵徵哈拉和林,阿里不哥逃至謙州(今葉尼塞河上游南),以此為根據地反抗忽必烈。謙州之地雖有少量農業,但土地高寒,所獲有限,並不足以維持大量軍隊的消耗。

蒙古建國後,和林以及漠北各地所需糧食均需取自漢地以車載轉運**已數十年。阿里不哥退居謙州後,軍隊給養髮生困難。忽必烈下令禁絕糧道,阿里不哥之軍陷於饑饉;命察哈臺後裔阿魯忽前往察哈臺兀魯思,籌措軍需。

不料 阿魯忽 到阿里麻力後,按阿里不哥的旨令從兀魯忽乃哈敦(察哈臺長孫哈剌旭烈兀之妻)手裡奪取權力,並從河中地區驅除朮赤系勢力,霸佔有整個察哈臺兀魯思,阿魯忽擁兵十五萬騎,後來反水背叛了阿里不哥,歸順了忽必烈。阿里不哥發兵攻擊阿魯忽,佔據阿力麻裡和伊犁河地區;2023年,忽必烈佔領舊都 哈拉和林;迎戰阿里不哥軍於昔木土腦兒(約在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西南);十一月,忽必烈率軍親討阿里不哥,大敗阿里不哥軍,斬殺 3000人,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令軍勿追,待其自悔。2023年,四弟阿里不哥 眾叛親離,不得不向二哥忽必烈投降,不久後囚死。

考慮到阿里不哥 在舊都 和林的殘餘影響勢力,忽必烈果斷決定遷都燕京,改稱大都。雖然二哥 忽必烈打敗了四弟阿里不哥,但雄踞中亞和西亞的蒙古四大汗分支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 忽裡勒臺推選大會,以及他的「 行漢法」 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治範圍。至此,忽必烈的政權只包括中原地區、雲南、**和蒙古本土。

至元八年(1271),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北京為首都。雖然**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但是,忽必烈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制,這些制度在元代始終保留下來,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同時,忽必烈積極著手準備併吞南宋的戰爭;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命宰相伯顏 大舉伐南宋。

至元十三年,下臨安,至元十六年2023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廣東崖山的南宋昺帝;最終完成了全中國的大統一。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現代規模。征服南宋後,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黷武等消極因素都有了新發展。

他開始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年便主管**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

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用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而告終。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至元三十一年[2023年2月18日],忽必烈病逝,在位36年,享80歲。

有子11人。諡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

歐洲最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2023年~2023年],正是在忽必烈時代來到中國,在中國整整生活了17年,並曾出任揚州的地方長官,任職3年。他所寫的《馬可波羅遊記》被稱為當時 「世界一大奇書」,他第一次把中國的東方文明介紹給歐洲人,從而開啟了中世紀歐洲人的眼界,引起了歐洲人向遠東尋找中國的強烈興趣。***委託**寫書介紹陝北-延安,據說就是學習忽必烈,當年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委託馬可波羅寫書介紹元帝國的舊都-和林 及 大都-北京的。

武松的主要事蹟概括,武松的主要事蹟概括

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曾與魯智深 楊志等人聚義青州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歸順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為十大步軍頭領之一,後受朝廷招安隨宋江征討遼國。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

秦始皇一生的主要事蹟秦始皇主要事蹟是什麼簡短一些

開創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 前221 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 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秦帝國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維持西周的 王有 土地制,而變 王有 為 國有 秦始皇於前216年命令全國農民自報佔有田地的實際數額,以便...

文天祥的主要事蹟(要概括),文天祥的主要事蹟(要概括)不超過40字

寶祐四年文天祥科舉考試為進士第一,開慶元年,補授承事郎 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四月,任軍器監 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 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 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