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生平主要事蹟范仲淹主要生平事蹟

2021-03-06 17:20:23 字數 4723 閱讀 9332

1樓:0沫隨緣

執教興學

天聖五年(2023年),范仲淹為母守喪,居南京應天府(今商丘)。 時晏殊為南京留守、知應天府,聞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請他到府學任職,執掌應天書院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務期間,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導時事政論,每當談論天下大事,輒奮不顧身、慷慨陳詞,當時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即由范仲淹倡導開始,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范仲淹聲譽日隆。

天聖六年(2023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萬言的《上執政書》,奏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宰相王曾對萬言書極為讚賞,時晏殊在樞府,王曾便極力推舉范仲淹,晏殊遂面聖陳述范仲淹既往政績。  十二月,仁宗徵召范仲淹入京,任為祕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秉公直言

天聖七年(2023年),仁宗十九歲,章獻太后(宋真宗章獻皇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準備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后祝壽。范仲淹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家禮與國禮,就上疏仁宗說:

「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上疏奏報內廷,沒有獲得答覆。范仲淹又上書太后,請求還政仁宗。

奏書入宮,再次石沉大海。

慶曆新政

慶曆三年(202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樞密副使,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 ,銳意進取。六月,諫官上言范仲淹有宰輔之才,仁宗欲拜為參知政事,范仲淹推辭不就;八月,仁宗罷免副宰相王舉正,再拜范仲淹為參知政事。

仁宗調整輔臣結構後,多次召見富弼、范仲淹等人,徵詢天下大事。范仲淹雖感謝皇恩,卻認為事有先後,朝廷陳弊積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仁宗遂親筆詔書,開天章閣、陳設筆硯、賜坐以待。

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後作《答手詔條陳十事》,上疏仁宗「明黜陟、抑僥倖」等十件事。 仁宗採納,詔書統一頒佈,以示天下,只有府兵法,因輔臣反對而作罷。

擴充套件資料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曆10月1日),范仲淹生於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在百日後隨家人去吳縣(今蘇州市)。 父親範墉,從吳越王錢俶歸宋,歷任成德、武信、武寧節度使掌書記,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於任所。

母親謝氏貧困無依,抱著兩歲的范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河南村(今鄒平縣長山鎮範公村)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在朱家長大**。

范仲淹從小讀書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菜,調拌於醋汁,吃完繼續讀書。

後世便有了劃粥斷齏[6]的美譽,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書中,以讀書為樂趣。

這樣過了快三年,范仲淹幾乎把長山縣的書籍讀了個遍,此處已漸漸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望。 一個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祕密。他發現自己原是望亭範家之子,這些年來,一直靠繼父的關照生活。

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驚,愧恨交集之下,他決心脫離朱家,自立門戶,好好學習,等到將來功成名就,再來贍養母親。於是他匆匆收拾了幾樣簡單的衣物,佩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的阻攔,流著眼淚,毅然辭別母親,離開長山,徒步求學去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989—2023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

202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蹟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3樓:

【生平簡介】

范仲淹(989—2023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

202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蹟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作品介紹】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墮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

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徹,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

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

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4樓:匿名使用者

獲得更多亟待解決的你

范仲淹主要生平事蹟

5樓:不曾明瞭

范仲淹出任泰州時,徵調民眾4萬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2023年)至天聖四年(2023年)完成,新堤橫跨通、泰、楚三州,全長約200華里,不僅當時人民的生活、耕種和產鹽均有了保障,還在後世「捍患御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地人民將所修之堤命名為「范公堤」,遺址迄今猶存。

景祐元年(2023年),蘇州久雨霖潦,江湖氾濫,積水不能退,造成良田委棄,農耕失收,黎民饑饉困苦,范仲淹出知蘇州後,根據水性與地理環境,提出開浚崑山、常熟間的「五河」,將積水導流太湖,注入於海的治水計劃。范仲淹以「修圍、浚河、置閘」為主的治水經畫,不但獲得時輿的讚揚,還澤被後世,自南宋一直至元、明的兩浙職守,都依照這個模式去整治水患。

慶曆三年(2023年)八月,范仲淹針對內憂(官僚隊伍龐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遼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的現狀,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主張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產等,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舉等各個方面和領域。新政實施的短短幾個月間,政治局面已煥然一新:官僚機構開始精簡;科舉中,突出了實用議**的考核,有特殊才幹的人員,得到破格提拔;全國也普遍辦起了學校。

康定元年(2023年),范仲淹奉調西北前線,擔任邊防主帥。針對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山谷交錯、地勢險要的特點,范仲淹提出「積極防禦」的守邊方略,即在要害之地修築城寨,加強防禦工事,訓練邊塞軍隊,以達到以守為攻的目的。軍隊制度上,取締按官職帶兵舊制,改為根據敵情選擇戰將的應變戰術;建立營田制,解決軍需問題,使軍隊面貌一新,應變能力和作戰能力大大提高。

防禦工事方面,構築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順城為中心、堡寨呼應的堅固戰略體系。對沿邊少數民族,誠心團結,慷慨優惠,嚴立賞罰公約,使其安心歸宋。同時,范仲淹精選將帥、大力提拔軍隊將領,使西北軍中湧現出狄青、種世衡等名將,又訓練出一批強悍敢戰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這支軍隊仍是宋朝的一支勁旅。

王羲之的主要事蹟有哪些,王羲之的生平和主要事蹟。

自己去看吧 王羲之的生平和主要事蹟。一 生平 王羲之 303 361,一說321 379 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 書聖 之稱。琅琊臨沂 今山東臨沂 人,後遷會稽山陰 今浙江紹興 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 寧遠將軍 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東晉升平五年 公元361年 王羲之卒於會稽金...

武松的主要事蹟概括,武松的主要事蹟概括

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曾與魯智深 楊志等人聚義青州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歸順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為十大步軍頭領之一,後受朝廷招安隨宋江征討遼國。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

范仲淹的生平簡介,范仲淹是哪裡人?

范仲淹是 人?范仲淹是吳郡吳縣 今江蘇蘇州市 人。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 文學家。其父範墉,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衰落。他不但從小勤奮好學,而且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中進士。仁宗時曾任秘閣校理,他為人忠直,極言敢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