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隨風動
“中舉”和“登第”的區別:指代不同、用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中舉:科舉時代稱鄉試中式。
2、登第:登科,特指考取進士。
二、用法不同。
1、中舉: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他中舉之後,還沒等進京應考。”
2、登第:《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編修之職。”
三、側重點不同。
1、中舉:指科舉考試沒考中。
2、登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古代科舉分幾個階段。第一,所有人參加的是童子試,中了稱秀才(相公),中的人再參加省裡的鄉試,中者稱為舉人(中舉).舉人再參加京試,中者分三甲(等),三甲-同進士出身,二甲-進士出身,一甲(頭甲)-狀元(第一名)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
一甲的前三名稱為登第。
2樓:白雲飄
登第遠高於中舉。登第猶登科,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次第。中舉,是指科舉時代,鄉試考中的為中舉。
是很低階的考試。假設登第類比現在的考上一本,那麼中舉,現在僅相當於考上高中、中專這個樣子。
“中舉”和“登第”有什麼不同?
3樓:達興老師
“中舉”和“登第”的區別:指代不同、用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中舉:科舉時代稱鄉試中式。
2、登第:登科,特指考取進士。
二、用法不同。
1、中舉: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他中舉之後,還沒等進京應考。”
2、登第:《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編修之職。”
三、側重點不同。
1、中舉:指科舉考試沒考中。
2、登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舉,就是指通過鄉試的考生,有進京參加京試的人,而登第就是指考上進士一甲前三名 狀元,榜眼,探花。
如有錯誤和不足希望高手補充。
5樓:因為有理
古代科舉中,省一級的考試叫鄉試,合格者為舉人,稱中舉;
鄉試之後的舉人進京參加會試和殿試,合格者為進士,獲得前三名(就是狀元、榜眼、探花)稱登第。
6樓:匿名使用者
釣魚島是中國的,蒼井空是世界的!
比較閱讀范進中舉和周進登第說說兩篇文章的異同
7樓:酒濃侍星暉
1相同點:同是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對底層知識分子及社會其他人士的殘害。
2不同點:前者運用對比手法,圍繞范進中舉前後刻畫了胡屠戶等人的市儈嘴臉;另外,刻畫人物心理比較生動傳神。後者主要刻畫周進中舉的過程。
(我沒有看過你說的後一個故事,只是依據《儒林外史》對周進的描述而言,希望能給你提供有效資料。)
《增廣賢文》中“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一次科舉考試,名字就登上了龍虎榜,苦讀十年,終於獲得了大展巨集圖的機會”。
出處:《增廣賢文》
朝代:明代時期(道家兒童啟蒙書目)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9樓:古今漢語教育
兩句的意思是中舉並升官。
一舉首登龍虎榜:指經過科舉考試一下子榮登榜首,所謂的金榜題名。龍虎榜:
唐代貞元八年,歐陽詹與韓愈、李絳等二十三人於陸贄榜聯第,詹等皆俊傑,時稱“龍虎榜”,後因謂會試中選為登龍虎榜。
十年身到鳳凰池:經過十年的就任官職,又被提拔到了皇上身邊。鳳凰池:
原指禁苑中池沼。魏晉南北朝時設中書省于禁苑,掌管機要,接近皇帝,故稱中書省為“鳳凰池”。到唐代,宰相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故多以“鳳凰池”指宰相職位。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次科舉考試,名字就登上了龍虎榜,苦讀十年,終於獲得了大展巨集圖的機會。
將“捷報貴府老爺範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翻譯為現代文(這句話再《范進中舉》中的
11樓:網友
好訊息!貴府的範諱進老爺考上了廣東鄉試第七名,京城連連刊登皇榜。
12樓:匿名使用者
《范進中舉》已經是白話文了,不能再翻譯了,希望lz給分。
及進士第 登甲子科 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及進士第就是說考中進士了,具體名詞或許是一甲,另一層意思就是泛指考中三甲進士。甲子是考中進士的年號,甲子年舉行的殿試。甲子年舉行殿試且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