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貳於楚也」中鄭國依附於晉又依附於楚是什么歷史事件

2023-03-10 05:10:16 字數 5241 閱讀 9054

1樓:楊子電影

晉楚爭霸中原,戰於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當時,鄭國處四戰之地,無險可據,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

楚敗,鄭文公內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

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於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

公元前632年,晉國和楚國大戰於城濮,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完成。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協助楚國一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流亡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一塊,於兩年後聯合秦國討伐鄭國。

鄭伯聞訊後,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係,說明儲存鄭國對秦國有利,滅掉鄭國對秦國不利的道理,終於說動秦國退兵。晉軍失去盟軍支援後,也被迫撤離了鄭國。

2樓:輕靈觸動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時為公元前630年,秦、晉圍鄭。出師原因之一為「且貳於楚也」:

鄭楚結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晉楚爭霸中原,戰於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當時,鄭國處四戰之地,無險可據,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

楚敗,鄭文公內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於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

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於晉,這就是「且貳於楚也」之事。

造成的後果: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晉國和楚國大戰於城濮,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完成。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協助楚國一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流亡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一塊,於兩年後聯合秦國討伐鄭國。

鄭伯聞訊後,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係,說明儲存鄭國對秦國有利,滅掉鄭國對秦國不利的道理,終於說動秦國退兵。晉軍失去盟軍支援後,也被迫撤離了鄭國。

鄭國(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諸侯國,以經濟發達、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詩樂文化聞名於世,是中國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國君為姬姓,伯爵。

公元前806年,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建都陝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鄭武公跟隨周平王東遷到虢鄶之間(今滎陽市東京城遺址公園),第三任君主鄭莊公遷都到鄭韓故城遺址,直到滅亡。鄭國立國共計432年,傳位24君(有爭議),公元前395年,建都鄭(今河南新鄭),主要的版圖位於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3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時為公元前630年,秦、晉圍鄭。出師原因即為「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這裡涉及兩個歷史事件:

1)重耳過鄭(公元前637年)

這一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後,離開齊國。經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

」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此為「以其無禮於晉」一事。

2)鄭楚結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晉楚爭霸中原,戰於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當時,鄭國處四戰之地,無險可據,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

楚敗,鄭文公內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於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

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於晉,這就是「且貳於楚也」之事。

可知秦、晉圍鄭實屬晉楚城濮之戰的餘波。

4樓:尋玉花杭書

燭之武退秦師,城濮之戰後,楚國戰敗,在中原的實力大減,無力保護鄭國,鄭國怕兩頭不討好,暗地和兩國都和好。。。

且貳於楚也中鄭國依附於晉又依附於楚是什麼歷史事件

5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時為公元前630年,秦、晉圍鄭。出師原因即為「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這裡涉及兩個歷史事件:

1)重耳過鄭(公元前637年)

這一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後,離開齊國。經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

」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此為「以其無禮於晉」一事。

2)鄭楚結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晉楚爭霸中原,戰於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當時,鄭國處四戰之地,無險可據,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

楚敗,鄭文公內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於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

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於晉,這就是「且貳於楚也」之事。

可知秦、晉圍鄭實屬晉楚城濮之戰的餘波。

6樓:匿名使用者

燭之武退秦師,城濮之戰後,楚國戰敗,在中原的實力大減,無力保護鄭國,鄭國怕兩頭不討好,暗地和兩國都和好。。。

7樓:

是左傳中燭之武退秦師裡的

8樓:遊戲

燭之武退秦師

這是載於《左傳·僖公三十年》的一段歷史故事,題目為後人所起。公元前630年,秦、晉合攻鄭國,在自己的國家(鄭國)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返顧,毅然前去與敵國交涉。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終於使秦國從鄭國退兵。

且貳於楚也什麼句式

9樓:淳卿夭景

狀語後置,下面的那個說定語前置的純粹瞎白話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中的貳是什麼意思

10樓:夢裡心落

意思:貳,從屬二主。

讀音:èr

出處:《燭之武退秦師》先秦·左丘明

節選: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翻譯:(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背景:該文故事背景是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時。秦、晉聯合攻打鄭國。

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對秦、晉之間的矛盾的記憶,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說明了儲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

11樓:匿名使用者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因為它(鄭國)對晉國無禮,而且從屬楚國卻對其懷有二心。(《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貳,這裡是「有二心」的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貳:懷有二心

全句話的意思是:因為他(鄭國)對晉國無禮,而且(雖從屬楚國卻對楚國)懷有二心。

背景: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

且貳於楚也的於什麼意思

13樓:暢易申

出自《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翻譯

14樓:尼彩採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於晉聯盟的情況之下又與楚聯盟。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泛南。

15樓:魚仲

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這就多餘了。

求翻譯: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16樓:yoyo乖寶貝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

17樓:匿名使用者

晉國和秦國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經對晉國無禮,並且對楚國有二心

文言文翻譯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18樓: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

」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

」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

」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的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

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

(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得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秦伯心悅誠服,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

假如沒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

」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19樓:遊戲男孩**

晉侯、秦伯攻打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並且同時依附楚國。晉軍駐紮函陵,秦軍駐紮氾南。佚之狐對鄭伯說……。說白了就是晉文公當年流亡鄭國,鄭伯不加禮遇,並且在城濮之戰幫助楚國。

生活中也不乏類似於刻舟求劍這樣的故事,請你舉出示例來

刻舟求劍雖然是個bai 成語,但是我們du的生活中zhi 卻不乏其人,看似很dao可笑的行為,卻很多內人都在上演。容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生活學習中,好多人都有拖三拉四的習慣,遇到問題不及時解決,非要在那作個記號,等什麼時候想解決的時候才考慮,殊不知等過一段時間後,這個問題可能變得很複雜。吃飯的碗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