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混合菌種的接種比例是什么,微生物混合菌種的接種比例是什麼

2023-03-09 04:15:18 字數 6004 閱讀 8075

1樓:匿名使用者

接種量:

一般是指 按照發酵體積(或重量)計算的 接入的種子的比例,樓主舉的例子中,10%接種量,如果發酵罐的有效容積是 1000升(公斤),則 接種量為 100升(公斤)。

接種比例:

第一種計算方法:

一般意義上理解,接種比例是指 所使用菌種的 數量比例,粗放工藝中,可以理解為兩種菌劑的接種的體積或重量比例,按照上面的例子,枯草芽孢桿菌的接種量就是 100× 2 ÷ (2+1)= 67升(公斤);米麴黴的接種量為 100× 1 ÷ (2+1)= 33升(公斤)。

第二種計算方法:

如果是科研中,需要對工藝進行精確控制,此時接種比例一般是指 所使用菌種的含量(或濃度)比例,即不同菌種各佔一定比例。這裡面就牽扯到要根據不同菌種的濃度進行換算。

上面的例子中可以 設定 枯草芽孢桿菌的濃度為1億cfu/ml,米麴黴的孢子濃度為 5千萬cfu/ml。發酵罐有效容積為1000升,接種量為10%,接種比例為2:1。

則總菌種用量為1000 × 10% = 100升,枯草芽孢桿菌50升,米麴黴50升。接種後,發酵液的初始菌體濃度,枯草芽孢桿菌為 500萬cfu/ml,米麴黴孢子數為250萬cfu/ml。

結語:生產中,工藝引數都是經過反覆試驗形成之後嚴格控制的,標準工藝條件下的種子的濃度為定值。為便於員工操作,操作手冊中,往往只表現為 體積或重量 引數。即為第一種計算方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接種比例是在實驗中摸索出來的吧,不能單純的說是幾比幾,應該根據所得產物的多少來判斷吧。

微生物菌種接種比例如何控制?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要知道你是做什麼的呵,液體發酵從種子罐到發酵罐一般接種量為5%左右了,如果是發酵檸檬酸採用黑麴黴孢子接種的,則接種洗下的孢子0.01%都可以了。

4樓:匿名使用者

要做實驗確定 一般不超過10%

微生物(菌種篩選) 15

5樓:浙大阿米巴

1:為什麼這個基本問題要問那麼多次?麻煩下次提問前先搜尋。用亞硝酸鹽作為培養基中的唯一氮源就行了麼。

2:轉導容易,如果是轉導混合後除了原型的菌落外還應該有一些微小的菌落。因為轉導多是流產轉導。

不是轉導的話設兩株菌是a和b,取a的菌液破胞處理後和b菌液混合,如果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說明是轉化,因為a菌都已經死亡,不可能結合;反過來b破胞和a混合再做一次,最後如果任何一種菌破胞都不能出現原型菌落,就說明是結合啦。

嗯,貌似我的方法更簡單。

6樓:匿名使用者

1.(1)從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環境中採集土樣;(2)配置培養基,製備平板,一種僅以亞硝酸鹽作為唯一氮源(a),另一種不含任何氮源作為對照(b);(3)將樣品適當稀釋(十倍稀釋法),塗布a平板;(4)將平板至於適當溫度條件下培養,觀察是否有菌落產生;(5)將a平板上的菌落編號並分別轉接至b平板,至於相同溫度條件下培養;(6)挑去在a平板上生長而不在b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在一個新的a平板上劃線、培養,獲得單菌落,初步確定為可利用亞硝酸鹽作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除培養

2.a將他們混合培養,在培養基上長出的菌落為重組菌株。b如果在混合培養期間加入dnaase,在培養基上無重組菌落出現這說明上述重組是因細胞間的接觸轉化所致;如果仍有重組菌落長生,說明可能是由於接合和轉導所致。

c利用只能持留細菌的濾板相隔的u型管進行試驗,如果在基本培養基上不產生重組菌落,則判斷為接合作用,如果產生重組菌落,則又有兩種可能,即轉化或轉導。d利用能持留細菌和細菌病毒而不能持留dna的濾板相隔的u型管進行試驗,如果不產生重組菌落則為轉導,如果仍產生重組菌落則為轉化

7樓:匿名使用者

1,先設計培養基配方,用亞硝酸鹽作唯一碳源就好.

然後配製培養基,配製樣品溶液(各濃度),用平板塗布或混菌法接種,適宜條件下培養幾天,觀察菌落,再用亞硝酸鹽特徵反映觀察亞硝酸鹽利用情況,再用試管斜面分離純培養物

2,用經典的u形管實驗,遺傳學講的比較清楚

菌種的分離.培養.接種.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術的發明者是誰

8樓:匿名使用者

科赫。科赫除了在病原體的確證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工作外,他創立的微生物學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為微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中一門重要的獨立分支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科赫首創的顯微攝影留下的**在今天也是高水平的。

這些技術包括分離和純培養技術、培養基技術、染色技術等。

微生物接種實驗中,防止汙染的正確做法?

9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在培養基、實驗器皿等處於無菌的前提下,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嚴格地無菌操作,才能保證菌種不被汙染。

1,將菌種斜面培養基(簡稱菌種管)與待接種的新鮮斜面培養基(簡稱接種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之間,菌種管在前,接種管在後,斜面向上管口對齊,應斜持試管呈約45度角,並能清楚地看到兩個試管的斜面。

2,以右手在火焰旁轉動兩管的棉塞,使其鬆動,以便接種時易於拔出。右手與拿筆同樣持接種環柄,將接種環放在火焰上灼燒。鎳鉻絲部分(環和絲),必須燒紅,以達到滅菌目的,然後將除手柄部分的金屬桿全用火焰灼燒一遍,尤其是接鎳鉻絲的螺口部分,要徹底灼燒以免滅菌不徹底。

3,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間及無名指和小指之間撥出試管棉塞,將試管口在火焰上通過,以殺滅可能沾汙的微生物。棉塞應始終夾在手中。

4,將灼燒滅菌的接種環插入菌種管內,先接觸無菌苔生長的培養基或試管壁,待冷卻後從斜面上刮取少許菌苔取出,接種環,應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種管(不能通過火焰)。在試管中由下往上做s形劃線。

5,接種完畢,接種環應通過火焰抽出管口,燒試管口一圈並迅速塞上棉塞。將接

種環再重新仔細灼燒後放回原處,塞緊棉塞。

微生物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10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菌種的優劣是食用菌生產成敗的關鍵。菌種是國家重要的生物資源,也是微生物工廠首要的生產資料。由於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因此微生物菌種特別需要妥善保藏。

世界各國對微生物菌種都很重視。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專門設立了菌種的保藏機構,為各生產單位收藏和**各種優良菌種。當然就具體的生產單位而言,大量的生產用菌種還得靠自己來生產和保藏。

菌種保藏的目的:是使優良菌種經過較長時間後,仍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生活能力及純度,降低菌種的衰亡速度,確保菌種的純一,防止雜菌汙染及絕種。

保藏菌種的方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保藏菌種的經驗,常用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濾紙片保藏法、穀粒保藏法等。

常用保藏菌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斜面低溫保藏法這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保藏方法。首先將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一般pda)上培養成熟後,選擇菌絲生長粗壯,邊緣儲存。一般儲存溫度4~6℃,除草菇和銀耳菌種外(10~15℃),此方法對其他食用菌都適宜,一般菌種可保藏2~4個月,所以需定時移接。

此法保藏雖然方便,但是保藏時間短,需經常轉管,也很容易發生衰退變異現象。因此,不能用作長期保藏,最好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保藏。

另外,為了減少保藏期間培養基水分蒸發,瓊脂最好加到2.5%。為防止菌種在保藏過程中產酸分的積累,應加入0.

2%的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等緩衝鹽類,同時,培養成熟後,最好將棉塞管口外剪平,並用礦蠟封或換以無菌木塞,這樣做也可以減少培養基水分的散失,延長儲存時間。

在農村如果沒有冰箱,可採用土法保藏。即把保藏用的斜面菌種換上無菌橡皮塞,並用礦燭蠟封後密閉的廣口瓶中,懸入井底保藏。(2)貯藏室保藏法原種和栽培種一般只在貯藏室短期保藏,貯藏室溫度0~10℃為好。

室內應清潔、乾燥、無光,應經常檢查溫度和溼度,以降低其生活力,減少變異退化,防止雜菌汙染,避免過早出菇。溫度越高,儲存的時間越短。

11樓:x小海

找了半天~~~給個最佳唄

1、低溫定期移植保藏法。將需要保藏的菌種接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適溫培養,當菌絲健壯地長滿斜面時取出,放在3-5℃低溫乾燥處或4℃冰箱、冰櫃中保藏,每隔4-6個月時間移植轉管一次,具體應根據菌種特性決定。保藏時要注意環境溫度不能太高,以防黴菌通過棉塞進入管內。

因此,若用棉塞,可用乾淨的硫酸紙或牛皮紙包紮棉塞,即可減少汙染的機會,也可防止培養基幹燥。除草菇菌種外,其他食用菌菌種都能採用此法保藏。

2、液體石蠟保藏法。取化學純液體石蠟(要求不含水分、不黴變)裝於三角瓶中加棉塞幷包紙,在1公斤/平方釐米壓力下滅菌1小時,再放入40℃恆溫箱中數天,以蒸發其中水分,至石蠟油完全透明為止。將處理好的石蠟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28-30℃下培養2-3天,證明無雜菌生長方可使用。

然後用無菌操作的方法把液體石蠟注入待保藏的斜面試管中。注入量以高出培養基斜面1-1.5釐米,塞上橡皮塞,用固體石蠟封口,直立於低溫乾燥處保藏。

保藏時間在一年以上,在低溫下,保藏時間還可延長。

3、沙土管保藏法。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滌數次,過60目篩除去粗粒,再用10%鹽酸浸泡2-4小時,除去其中有機物質,再用水沖洗至流水的ph達到中性,烘乾備用。同時取貧脊土或菜園土用水浸泡,使呈中性,沉澱後棄去上清液,烘乾碾細,用100目篩子過篩,將處理好的沙與土以(2-4):

1混勻,用磁鐵吸出其中的鐵質,然後分裝小試管或安瓿內,每管裝量0.5-2克,塞棉塞,用紙包紮滅菌(1.5公斤/平方釐米,1小時),再幹熱滅菌(160℃,2-3小時)1-2次,進行無菌檢驗,合格後使用。

將已形成孢子的斜面菌種,在無菌條件下注入無菌水3-5毫升,刮菌苔,製成菌懸液,再用無菌吸管吸取菌液滴入砂土管中,以浸透砂土為止。將接種後的沙土管放入盛有乾燥劑的真空乾燥器內,接上真空泵抽氣數小時,至沙土乾燥為止。真空乾燥操作需在孢子接入後48小時內完成,以免孢子發芽。

製備好的沙土管用石蠟封口,在低溫下可保藏2-10年。

4、濾紙片保藏法。取白色(收集深色孢子)或黑色(收集白色孢子)濾紙,剪成4×0.8釐米的小紙條,平鋪在培養皿中用紙包裹進行滅菌(1公斤/平方釐米,30分鐘)。

採用鉤懸法收集孢子,讓孢子落在濾紙條上。將載有孢子的濾紙條放入保藏試管中,再將保藏試管放入乾燥器中1-2天,除去濾紙水分,使濾紙水分含量達2%左右,然後低溫保藏。

5、自然基質保藏法

⑴麥粒保藏法:取無癟粒、無雜質的小麥淘洗乾淨,浸泡12-15小時,加水煮沸15分鐘,繼續熱浸15分鐘,使麥粒脹而不破,瀝乾水分攤開晾晒,使麥粒的含水量在25%左右。將碳酸鈣、石膏拌入熟麥粒中(麥粒、碳酸鈣、石膏比例為10公斤:

133克:33克),拌和均勻後裝入試管中,每管約2-3克,然後清洗試管,塞棉塞,滅菌1.5(1.

5公斤/平方釐米,2小時),經無菌檢查合格後備用,試管基質冷卻後接種,適溫培養,待菌絲長滿基質後用石蠟塗封棉塞,放低溫保藏。2年左右轉接一次。

⑵麩曲保藏法。取新鮮麩皮,過60目篩除去粗粒。將麩皮和自來水按1:

1拌勻,裝入小試管,每管約裝1/3高度,加棉塞用紙包紮,高壓滅菌(1.5公斤/平方釐米,30分鐘),經無菌檢查合格後備用,將生長在斜面培養基上的健壯菌種,移種至無菌麩曲管中,移種時注意儘管搗勻小試管中的麩皮,呈疏鬆狀態,在適溫下培養至菌絲長滿麩皮為止,將麩曲小管置乾燥器中,在低溫或適溫下保藏。

6、生理鹽水保藏法。取純氯化鈉0.7-0.

9克,放入100%毫升蒸餾水中,攪拌均勻分裝試管,每管5-10毫升,進行滅菌(1公斤/平方釐米,30分鐘),經無菌檢查合格後備用,將待保藏的菌種接入馬鈴薯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適溫振盪培養5-7天。無菌操作吸取少許培養菌種注入經檢驗合格的生理鹽水試管中,塞上無菌橡皮塞,用石蠟塗封,在室溫或低溫保藏。

7、冷凍真空乾燥法。將已培養、生長豐富的菌體或孢子懸浮於滅菌的血清、卵白、脫脂奶製成菌懸液,將懸液以無菌操作分裝於滅菌的玻璃安瓿瓶中,每管約0.3-0.

5毫升,然後用耐壓橡皮管與冷凍乾燥裝置連線,安瓿瓶放在冷凍槽中於-30℃至-40℃迅速冷凍,並在冷凍狀態下抽空乾燥,並在真空狀態下熔封安瓿,在-20℃儲存,一般可儲存十年以上,但成本較高。

8、液氮超低溫保藏法。首先將要保藏的菌種製成菌懸液備用;其次,準備安瓿瓶,每瓶加入0.8毫升冷凍保護劑10%(體積比)甘油蒸餾水溶液,塞棉塞滅菌(1公斤/平方釐米,5分鐘)。

無菌檢查後,接入要保藏的菌種,火焰熔封瓶口,檢查是否漏氣,將封好口的安瓿瓶放在凍結器內,以每分鐘下降1℃的速度緩慢降溫,使保藏品逐步均勻地凍結,直至-35℃,以後凍結速度就不需控制,安瓿凍結後立即放入液氮罐內,在-150至-196℃保藏,該法只有少數科研院所使用。

什麼是微生物,什麼是微生物?微生物的作用是什麼

微生物是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微生物包括細菌 病毒 真菌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 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 非細胞生物 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結構分類分為...

什麼是微生物鑑定,微生物鑑定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在同一載玻片上兩端,進行 已知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需要鑑定的未知桿菌,進行革蘭氏染色。在另一載玻片上兩端,進行 已知菌大腸桿菌和需要鑑定的未知桿菌,進行革蘭氏染色。進行對比。看需要鑑定的桿菌和哪種已知菌革蘭氏染色結果相同,即可!微生物鑑定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分離菌株 擴增培養 製片觀察形態 必要時進行染...

什麼是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實踐是指什麼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食品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也是一門具有廣泛理論基礎的應用學科。食品微生物學主要研究與食品有關的微生物的種類 形態結構 生理生化 遺傳變異 分類以及在食品環境中的生長繁殖 微生物與食品原料 工藝 環境的關係 等生命活動規律,從而在食品製造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