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各地的習俗是什么,冬至各地的習俗是什麼

2023-02-26 04:50:20 字數 5165 閱讀 6642

1樓:

民間有諺曰:「冬至進補,春天打虎。」全國各地的冬至節令食品,無論是北方的餃子、

餛飩,還是南方的湯圓、赤豆粥,一多半都與數九寒天裡的食補有關。

1.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

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

),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

tips

祛寒嬌耳湯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等煮熟後,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

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每人一大碗湯,兩雙嬌耳。

2.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

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

3.湯圓

在江南地區,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

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

冬至天。」湯圓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

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4.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

中醫認為,

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

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

肉。 5.

蘿蔔 民間有言:「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蔔賽過小人蔘。」在冬至

夜, 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

一家人團團圓圓,

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2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中國冬至各地的習俗

3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俗稱「冬節」,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而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在古代,國人就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的說法,在《清嘉錄》中,還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足以見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而在中華大地上,更是流傳下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

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蘇州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

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

」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

」後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

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區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在很久以前,這些甜丸不僅是用來吃,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民送來五穀種子。如今人們也不在貼甜丸,不過冬至節吃湯圓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江南水鄉冬至節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上海冬至家家吃湯圓  舊時上海,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

用糯米粉做成麵糰,裡面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  杭州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

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中華大地上的各種冬至飲食風俗至今依然廣為流傳,足以見這一天對於百姓農耕勞作以及生活作息帶來的重要影響。

的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在此之後又有小寒、大寒和數九接踵而至,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因此從冬至之後冬季要多注意保暖,在飲食上也要多食溫熱食物,增強禦寒能力。

冬至習俗,各地冬至有什麼習俗

4樓:知冷暖的天氣網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5樓:1302樂樂

江蘇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餈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安徽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

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覆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各地冬至有什麼習俗?

6樓:我按名都背起來

中國有太多的傳統節日,我都記不清,冬至還是能記起的,畢竟在廣東這裡還是一個大節日。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節日。冬至有著豐富的傳統習俗,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南北方差異很大。

廣東廣東**傳著一個說法:「冬至大過年」,把冬至看得像過年一樣隆重。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

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福建    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如做成豬頭、豬腳,還有荔枝、桃、香蕉,象徵興旺吉祥。

7樓:哎喲黒

又是一年冬至時節,說起冬至,近幾年每一天都會引起一番南北戰爭,微博上總是好幾天都飄著一個話題,你們那吃餃子還是湯圓。中國地大物博,因為廣闊的疆域,也就導致了南方與北方的地區習俗不同,關於冬至就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南方喜歡吃湯圓,北方更愛吃餃子,其實這是因為南方本就盛產大米,而北方多種植小麥的原因。在南方,人們會使用糯米飯麵粉和成麵糰,包上各種餡,揉成一粒湯圓。一碗甜糯糯糯米球喝,喝一壺湯的嘴,是更美麗的表美食從陸地和海洋。

北方人會吃餃子,因為「冬至不是餃子碗,耳朵是沒人凍出來的」,冬至也是最好的養生季節,因為中醫認為「氣始於冬至」,最適宜補,所以民間會在冬至吃羊肉。

8樓:蓬勃新聞

今日冬至:各地習俗不盡相同 寄託美好向往

各地冬至的習俗是怎樣?

9樓:

北方會有吃餃子等習俗,南方會吃米團等習俗,還有些地區會在這一天祭祖。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2、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中國冬至各地的習俗,冬至日全國各地都有哪些習俗

冬至,俗稱 冬節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 黑夜最長,而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在古代,國人就有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的說法,在 清嘉錄 中,還有 冬至大如年 之說,足以見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而在中華大地上,更是...

泉州冬至有什麼習俗福建各地冬至習俗都吃什麼

泉州古為閩越族地。秦漢時期,中原漢人入閩,泉州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接觸日益頻繁。晉永嘉後,中原戰亂不息,衣冠士族紛紛南渡,聚居於泉州為中心的晉江中下游地區。唐 五代至南宋末年,又有大批中原漢人入泉,無復北向。北方大批移民定居,給泉州民俗帶來豐厚的古中原文化積澱。因而泉州民風淳樸,文教昌盛,人民勤奮堅毅...

「冬至」的由來,冬至的由來 習俗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 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 日短 日短至 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