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評析

2023-02-15 12:05:51 字數 2509 閱讀 8710

1樓:尋荀文化

[原文]7.31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翻譯]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遇見歌唱得好的人,就一定要請他反覆的唱,(在那個人唱的)同時孔子跟著一起唱。

這是《論語•述而》中記載的孔子的一些言行。關於這句話的理解,一些專家存在分歧,個人認為宋儒孝南的解釋較為客觀可信。

3樓:尋荀文化

[原文]7.31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翻譯]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4樓:文化傳送帶

論語·膏雨——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孔子在齊聞韶》的譯文

5樓:一米八的脖子

譯文:孔子到齊國的城門之外,遇到一小兒拿一酒器,與他一起行走,那小兒目光純潔,心神純正,舉止嚴謹,孔子對駕車的人說:「快一點,快一點,《韶》樂就要開始了」,孔子到那裡聽到了《韶》的演奏,三個月都食不甘味。

所以說**不僅僅是用來讓自己快樂的,它還可以讓別人也一起快樂,它不僅僅是讓一個人自己品行端正,也能起到正人的作用。真偉大啊!能對此感到快樂的人,也沒預料到**竟然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原文:孔子至齊郭門之外,遇一嬰兒挈一壺,相與俱行,其視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謂御曰:「趣驅之,韶樂方作。

」孔子至彼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故樂非獨以自樂也,又以樂人;非獨以自正也,又以正人。大矣哉!

於此樂者,不圖為樂至於此。

6樓:高樓居士

【原文】『⒎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三個月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評析】我想這是文人的誇張筆法吧?在今天我們實在無法想象出怎樣的**能讓人失去味覺。對此我們可以存而不論。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7樓:阡陌上花開

釋 義 三:虛數,泛指幾個人.焉:

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為「在其中」.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 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三人行裡有我師,傳道授業就算了,應該說的是解惑。

三人行,就是三個人一起走。在一起走的人,就是同道中人。

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同道人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就有可能閃出智慧的火花,得以解答某人心中的疑惑。

我看這是孔老師鼓勵同學們多溝通多交流,不要閉門造車的時候說的話。

8樓:洪亮學長

深層的意思是說,學無止境,不管一個人的學問多大,總有你不擅長的地方,不應該因為某一方面比別人強就驕傲自滿,要具有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態度,關於這一點,孔子自己就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9樓:666春華秋實

三人行必有師焉告訴我們人各有長,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看看別人有的缺點自己有沒有。

10樓:富帥影視空間

富帥知識空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反之則是什麼意思

11樓:鬱悶的太陽

反之(fǎn zhī),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重複,再來一遍。

重複,再來一遍

《論語·述而》:「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何晏 集解:「樂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之。」

與此相反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今欲通策之,責人之所必不能也;苟然,則學者必不精,而得人必濫。欲反之,則莫若使之人佔一經也。」

返回初始狀態

明 張居正 《雜著》:「開國之初,庶事草創,大抵皆多質少文。凡制禮作樂鋪張繁盛之事,皆在國之中世。

當其時,人以為太平盛美,而不知衰亂之萌,肇於此矣。 夏 商 皆然,不獨 周 也。聖人知其然,恆不待其盛而亟反之。

」從相反的方面說

艾青 《自序》:「形象思維的活動,在於使所有滯重的物質長上翅膀;反之,也可以使流動的物質凝固起來。」

張天翼 《皮帶》:「凡是希求著的,結果是達不到;反之,沒想到的事倒會意外地來臨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1、回答:兩者表達意思是相同的,但表述的內容相反。

2、解釋:反之亦然,指一件事情它的前提條件創造了結果,如果把這一過程反過來,也可以成立。比如說,太陽升起,月亮落下,反之亦然,月亮升起,太陽落下。

反之則反,很明顯是指兩事情條件相反則結果相反。比如太陽升起月亮落下,反之則反,太陽落下,月亮升起。

3、舉例:站的越高,看的越遠,反之則反:站的越低,看的越近.

站的越高,看的越遠,反之亦然:看的越遠,高的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