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還是惡呢?或是人本是一張白紙

2023-02-13 11:20:30 字數 3410 閱讀 5950

1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一種可能,人性中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惡的一面,按儒家孟子的說法人的善是天生的,就是人的惻隱之心,但同時我們不能不承認每個人從自己生存的角度說都是自私或利己的,這與人的社會屬性相背,所以是惡。善與惡就這樣在人身上並存。

2樓:南鷹浩

人本無善惡之分,所處環境的不同產生了所謂的善和惡。沒有誰是天生的惡人,也沒有誰是天生的惡人。不能因為一個人犯罪而把他定義為惡人,也不能因為一次設施而把他化為善人。

可能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做一件好事而成為善人,有可能一個行善積德的善人做一次壞事就成為萬人心中的惡人。誰是誰非,誰善誰惡,誰又能分清呢,我想最清楚的只有自己的內心。不要去在乎誰是善人,誰又是惡人。

只有在做事之前問問自己的內心,這是壞事還是好事。這樣才能減少壞事的發生。

3樓:

人性本惡,剛出生的嬰兒,夠善了吧?他喝奶給錢了嗎?但他還是會以哭叫聲來要求喝奶。「讓自己生存下去」是生物最基本的本能,以此為基礎的生物當然是惡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王陽明: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5樓:謝強明陽

人本是一張白紙

後天的引導,和繪製決定了這幅畫

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的辯論

6樓:閃亮登場

這個問題一方面被低質量的討論徹底被說爛了,另一方面要把這個話題說明白卻是非常困難的問題,因為值得討論的層面很多。以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帶有很強的實用主義色彩。

在中國的思想史中,這個討論可以追溯到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實際上儒家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論遠不止這兩種,到漢朝的時候至少就還有「性無善惡」論,人性有上中下三品的「性三品論」,「性有善有惡」論等各種理論。那麼這些理論僅僅是無聊的排列組合題麼?情況並不如此。

孟子主張性善論,原因在於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所謂的「仁」,所以在孟子的理論中「仁」是第一性的,孟子的理論都從「仁」的概念。而荀子主張性惡論,善來自於通過聖人制定的禮儀法度改變天性(化性起偽),所以在荀子更重視「禮」和「法」,「禮」「法」這兩個概念在荀子的理論中地位、含義和孟子也不同。如果再比較主張性惡論的荀子和漢朝主張「性有善有惡」論的賈誼,那麼荀子出於對人性的理解更重視「法治",而賈誼認為人天性中有善則更強調「禮治」的重要性。

再進一步說,賈誼之所以反對法治而傾向於禮治,與漢初思想家總結、反思秦朝嚴刑峻法、二世而亡也有密切聯絡,換句話說賈誼的理論是有其現實意義的。上面這些概括都是一家之言(詳細的分析和討論可見陳蘇鎮《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我個人儒學基礎太差,所以對這本書的可靠性沒法做評價),這個概括是否準確的反映了孟子、荀子和賈誼的理論也不是這個回答的重點。重點在於,孟子、荀子和賈誼基於他們各自對於人性的認識分別發展出完全不同的思想理論體系,乃至得出對現實政治實踐的不同建議。

值得思考的是孟子、荀子和賈誼的理論體系是否連貫自洽,是否能夠解決他們面臨的理論困難,是否能夠為現實提供可靠的指引,而拋開他們的理論,單純的討論誰對誰錯,人性是惡是善是沒有價值的。

再舉個例子吧。在西歐近代思想中,格勞秀斯、霍布斯、盧梭都是社會契約論理論的宗師級人物,但是格勞秀斯認為人本性中雖然自私,但同時在天性中存在社會性;霍布斯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缺乏任何互助合作的天性;而盧梭認為人的本性並不是自私的,同時每一個個人都是獨立自足的,本性中並不存在結成社會的必要。我要承認這個簡要的描述只是擷取了格勞秀斯、霍布斯或者盧梭人性理論的某些要素,並不是一個完善的總結。

但是重點是,同樣運用社會契約論這個理論,這三個思想家對於人性的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由此影響了其各自的理論的推演過程、理論的結論,乃至理論的疑難和缺陷,比如格勞秀斯的理論因為強調天性中的社會性會導致更強調自然義務而非自然權利,比如霍布斯的理論強調人的自私自利,導致霍布斯把自然狀態描述為「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而盧梭則把自然狀態描述為「高貴而孤獨的原始人漫步在叢林中」。這些理論的細節都是值得**和深入研究的,而脫離的這些理論,空泛的討論人是社會性的,還是非社會性的同樣沒有價值。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這樣,每一個人當然可以選擇自己對於人性的態度和理解,善、惡、有善有惡、無善無惡等等等等,重點在於反思自己對待人性的態度和理解是否和自己的其他觀念、行動相匹配,基於這樣的態度和理解又能夠產生出怎樣的看待世界的觀念和指引自己行動的準則,歸根結底能否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寫著寫著雞湯了是怎麼回事,趕緊收筆吧……

7樓:紅色哭泣

成為第nan位粉絲

有苦而生欲,有欲而生種種行為!一個人沒有衣服凍的瑟瑟發抖!他看到別人有衣服,他就會有種種想,然後觸發種種行為!

如果他搶去別人的衣服,這被稱作惡!如果他能知道如果搶去,別人一樣會很冷!不忍心這樣做!

這被稱作善!善是對的!還是惡是對的?

對自己而言!其實兩者都對!只不過會觸犯別人的利益!

被稱作惡!對人性而言,惡才是正確的活法!因為惡才能持續生存,暫時擺脫痛苦!

這是對於痛苦而言!如果沒有痛苦,誰會行惡呢?惡還有什麼意義嗎?

如果沒有痛苦糾纏!人的本性應該是善!有苦而生欲,有欲而觸發惡!

一個內心無慾無求的人!還有什麼惡事可做?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中 為什麼羅洛 梅 認為人性本惡呢?

8樓:匿名使用者

羅洛 梅 的觀點應該是人性善惡並存論吧。他認為,當我們看到並肯定人有善惡兩種潛能時,人生旅程就表現為一種熱情和挑戰。正是這一兩極化的,辯證的相互作用和積極消極之間的搖擺,給人的生活以活力和深度。

9樓:匿名使用者

嗯 看到了 謝謝你 may對人性的觀點是集善惡於一身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要繁殖 進化 因此要競爭所以性善的被自然選擇掉了

人性自私,人性本善或惡,用人本論思想分析

11樓:北方天空下的狗

人性無所謂善惡,不是你出生決定的,而是你生長的環境造就的,你要是家庭美滿,快樂成長,身邊的也都是善意,得早正常的價值培養,那麼你就可以做一個好人。

如果你就生在一個底層的人家,成長路上又充滿不平,那麼你心裡必定充滿了怨氣,只要一個事件就會產生不好的結果。

為什麼中國人認為人性本善,西方人認為人本惡?

12樓:匿名使用者

「性本善」只是儒家的說法

中國也有「性本惡」,這是法家的說法。

《荀子回·性惡》

「聖人之答

所以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能行,能止,能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偽,不捨於性而求有為,性與為既是有區別而對立的,又是一致而並存的。

性雖具有慾望,但性本不怎樣惡,不加以節制才亂,才惡。所以荀子說:「性者,本始材樸也。

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

人性到底是善大於惡還是惡大於善,人性是善還是惡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性的善惡是社會關係的產物,相應地也就承認人性的善惡,不論從人的群體或個體而言,都是可以改變的。善的品質可能達到更高的善,也可能由善變惡 惡的品質可能改惡從善,也可能沿著惡的道路愈益墮落。就人的群體來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產階級隨著它取得統治地位之後,就使剝削壓迫本國人民和殖民地人...

人性是善還是惡,人性到底是惡還是善

1全部這個問題得先定義善惡,人類定義善惡,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對其他人有利益,且能從之得到利益的稱之為善,此利益包括金錢,權利,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反之我們稱之為惡。而人所表現出的行為,在利益發生碰搽時,很多的人偏向於從滿足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處理問題,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一片欣欣向榮,大好和平,...

為什麼中國人認為人性本善,西方人認為人本惡

性本善 只是儒家的說法 中國也有 性本惡 這是法家的說法。荀子回 性惡 聖人之答 所以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 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能行,能止,能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偽,不捨於性而求有為,性與為既是有區別而對立的,又是一致而並存的。性雖具有慾望,但性本不怎樣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