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空,這世界上全都是空,有哪一樣不是空呢,那人在這個可的世界會得到什麼呢,又能幹什麼呢

2023-02-05 04:35:23 字數 4940 閱讀 1704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世界得不到什麼,因為什麼都會空,只能求解脫。否則是沒意義的。

由無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識,由識而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觸,由感觸而有受,有受而生愛,有愛而執取,有取而造業,由於業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眾生所以輪迴流轉的生生滅滅,都是這樣。

無明而有行

云何無明?

眾生不知五陰(色受想行識)是變易之法,會變易既是無常,無常既是苦,空,非我,非我所。而有造作。

如何得知無常?

五陰會變易。

如何得知苦?

有愛才會有苦,且五陰變易時(老病死或失去)就有苦。

如何得知空?

由斷(斷欲)而知,且五陰變易時皆成空。

如何得知非我?

不能主宰,請看[一一○、薩遮經:本經敘述薩遮尼揵子欲攻破佛說之五陰非我之論,然而反之而被佛說服。]

亦稱十二緣起,十二有支等,是佛教對眾生「三世輪迴」流轉的緣起的一種具體描述,包括有十二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支的緣起關係是:

(一)無明緣行(即以無明為緣引起行。下同)

這裡「無明」是相對於智慧而言,特指不知道緣起性空道理的愚執,是眾生的根本煩惱。「行」是指由無明所發動的招感果報的身、語、意三業。「無明緣行」即由於眾生不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做出招感果報的身、語、意三業。

(二)行緣識

這裡「識」簡單說就是眾生在父精母卵結合時前往受胎的那一心念。佛教認為一個胎兒的產生不僅僅是父精母卵的結合,它真正的種子(親因)是這個「識」的介入,父精母卵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外緣。「行緣識」,即依照過去的業行的牽引,「識」即入現世相應的胞胎中受生。

(三)識緣名色

「名色」即受胎後的父精母卵與「識」發展成「身」、「心」兩者,此時還未形成六根。「名」即心,以無形故以「名」稱之。「識緣名色」,指由識介入受精卵而形成的生命體,在六根尚未完備這一發展過程。

(四)名色緣六處

「六處」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名色緣六處」,指胎兒由身心的發展已產生六根至出生前的這一過程。

(五)六處緣觸

「觸」指六根具足的胎兒出生後,開始接觸六境而產生的感受,此時尚未識別苦樂。相當於二三歲的幼兒階段。

(六)觸緣受

「受」指由於觸覺而生的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這相當於四五歲到十四五歲的兒童時期。

(七)受緣愛

「愛」指由苦樂等感受而生起的對世俗的貪愛執著。這相當於十六七歲以後的青年時期。

(八)愛緣起

「取」指由貪慾旺盛而產生的種種身、語、意的行為,狂熱地追求與執取可供享樂的東西。這相當於人的成年階段。

(九)取緣有

這裡的「有」即業,指由於貪愛執著的種種思想行為必然作為而在今生來世產生果報的作用。

(十)有緣生

以「有」(現世的業行)為緣,必然導致識於來生投胎受生。

(十一)生緣老死

生活在無明之中的眾生,有生必然有老、死等苦果。佛教中將十二因緣與輪迴相配,有「三世兩重因果」的說法。十二支中無明、行二支是過去世的二因,其次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支是現在世的五果,以此說明過去世與現在世的一重因果;再次,愛、取、有三支是現在世的二因,最後生、老死二支是未來世的二果,以此說明現在世與未來世的一重因果。

這個三世兩重因果可以列表如下:

在這以十二因緣說明的三世之中,於過去世,以無明和業行進行了概述;於現在世,首先以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支,概述了由精卵識結合而成的生命體至少年時期的發展過程,接著以愛、取、有三支概述了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內容;於未來世,以老、死二支概述了人一生的流轉性。

十二因緣是佛教對於情界(一切眾生)緣起的一個精闢的概括,特別是在這十二因緣中將無明做為起始,顯示了佛教強調智慧、覺悟的特色。

對於十二因緣,佛教修行中歸納出了四種觀法(即修持方法):

第一種是雜染順觀,即從無明緣行、行緣識等順次而觀迷惑之生起;

第二種是雜染逆觀,即從老死逆次第而觀迷惑之生起;

第三種是清靜順觀,即從無明滅則行滅等,順次而觀成正覺之真理。第四種是清靜逆觀,即從老死滅是由生滅故等,逆次而觀成正覺之真理。

十二因緣為緣覺乘教義的宗綱,說明生死流轉之因及出離生死之道,可分為「流轉門」與「還滅門」。流轉門,即順著十二有支的次第,觀生死流轉的因果。還滅門,也叫做「逆生死觀」,即依「此滅故彼滅」的法則,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

由此得出結果,只要滅掉無明,則出離生死,臻於涅磐。

2樓:t深深海底行

樓主您好!

先來說說「空」:

虛空:是兩個物體之間沒有阻隔的區域,這叫虛空。虛空是因為有了色法之後才建立的一個概念,其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

所以,虛空攝歸於色法,叫做「色邊色」。完全是「唯名無實」。純屬概念。

無常空:

這是相對於「有」而建立的法:四大元素合為某一種實體,這個實體終將散壞(成住壞空),歸於空無。其次,無色無相卻有作用的心體:

比如我們的覺知心,雖然無色無相卻有認知的作用、分別的作用;可是,這個心在壽終之時一樣要斷滅。相對於一切法的「暫時有」而說「無常空」。所以,無常空是一切法的「敗壞相」。

這個「無常空」,就是佛門中的凡夫以及二乘人所認知的「空」。這個「無常空」,也沒有實際體性,也是假名安立。所以,凡夫經常辯論爭執:

「究竟是有還是空?」各說各有理。爭論不休。

這樣,佛就說:「一切有都是暫時的,都無常住不壞」。這個道理就是「世俗諦」:

世間法層面的真諦,世間法中,沒有哪一個法能超過這個真諦。

真實空:

所謂真實,就是不會變易、不會壞滅之法。若是變易壞滅,就是「不實」:因為他的體性只是「暫時有」,所以叫「虛妄不實」。

豈有真實可言?我們感知到的萬事萬物,沒有哪一樣具有真實(不壞)的體性。就算「壽比南山」也會壞滅。

但是,諸佛既然說了「真實」。那就一定要某一法永不壞滅。

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在輪迴三世?前一世既然存在,前一世的前一世就不可能沒有,如是推究,無始劫以前就有某一樣東西一直存在直到今天。

往後推究:下一世不會沒有,下一世的下一世也一定會存在。如是推究,無量未來際也有一樣東西永不壞滅。

這個東西,無量我們叫他什麼。他都有真實的體性,也就是「永不壞滅」的體性。當然,如果是斷滅論者,連三世因果都不相信,也就不會與這個深妙法相應了。

其實,凡是以無常空為究竟義的人,不管是不是大師,不管是不是年高德望,名滿海內外,都與「斷見外道」沒有區別。

這樣,諸佛就說「不生不滅」「真常唯心」「常樂我淨」。這都是在說法界的真實相:一切有情本自具足的真心(這裡不用再解釋為什麼叫「真心」了吧)。

真心無色無相,在法相上是空,雖然是空,他卻有真實的體性:不僅是永不壞滅的真實,而且還有種種體性,比如: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一不異、能生萬法......

這些體性也是永不變易的:過去能生萬法,現在能生萬法,未來也一樣能生萬法。

這個空性的真心,就叫「真空」:因為他既是空,又具有真實體性。這就是樓主所問的「空性」。這個空性,還有很多名稱:

心、佛、如、識、真心、真如、法身、如來、涅盤、實際、自性、唯我、唯心、唯識、如來藏、非心心、阿賴耶識、庵摩羅識、無垢識、本來面目、本地風光、拖死屍者.......

這個「空性的真心」,即是輪迴三世的主體,即是佛法第一義諦(又名「勝義諦」)。三藏十二部從不同的角度與層次,隱說、明示、總說、分說。

學佛人應當熏習者三種空的含義。否則自生錯亂,會對浩若煙海的佛法沒有一個入手之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3樓:匿名使用者

在佛教的教義中,空不是虛無的意思,虛無的概念僅僅是漢語字詞中的概念,佛教中借用這個詞來表達「無限」「無盡」的變化這樣的概念。

對於「空」,佛法最基本的理解是從變異、無常的表現來理解。《阿含經》中說,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空。就是說由於各種事物、各種事物的表現都是無永恆無常態的變動的,所以說有生死、有變異而出現種種「苦」。

由於苦而理解世界上一切人、我、事理,都是在發展和變動之中,根本不存在「我」「我所有」這樣的概念,所以說無我是空。再深入理解,則需要從真假、有無這樣的理性概念入手,理解這些事物其實也是空的表現,即一切存在的並不是我們習慣中所見所認知的,而我們所見所認知的一切事物其表現也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面貌或者並不是完全可掌控的。

當對空有所領悟了,就會明白,世界一切只是平常,凡是有煩惱有分別,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在刻意去想發掘我們所不能完全真實理解的世界,當然所得結果也是不真實的。但是世界上一切法相,並不因為我們是否認知而改變什麼,是我們看世界萬相的態度有不同而表現不同,真實的一切世界與我們沒什麼影響。

4樓:玉音居士

追尋一個空是修行大忌,是小乘羅漢的修法,說的不好聽點就是魔道...需知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空有本來不二....要一心三觀,體用不同...

別人說佛法是弱者法,我說即是強者法,有點尼采強者哲學的味道,但念一空,你錯解如來真實義了

5樓:天下倒影

德是真的,罪是真的。

斷惡修善是根本。

阿彌陀佛

佛家說一切皆空,那人生活著還有什麼趣味可言呢

6樓:寧靜致遠

佛說一切皆空是空是無我的,不貪嗔痴,一切有為如夢幻泡影

7樓:

一切皆空是修行到最後的意境,及放下人間的一切。好比一個人過一條河,需要船或者橋,人世間的一切就像船或橋一樣,在過河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當人已經過了河而且永遠不在過河了,那船和橋對於此人還有什麼用呢?

但是對於還沒有過河的人來說還是必不可少的過河工具。這就是當執則執,該放就放。法無定法,修必有法,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具體情況而異,生搬硬套害死人。

現在很多人誤入了誤區,太可怕了!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空」不是絕對的,佛家言,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是不斷的。每個事物走到無常那步就會發生變化,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其實並不是會徹底的斷滅。

至於趣味,以智慧明心,讓內心充滿歡樂美好,就會有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不貪不怨,愛自己,愛周圍的人、事物,快樂,知足,幸福

這世界上還有真愛存在嗎,這個世界上還有真愛的存在嗎?

有,我相信,現在我孤身一人,看見身邊的朋友各個都有男朋友疼著,愛著,我也很羨慕,但我相信我一定會等著我的那個他的,只要用心去等,把自已最美好的東西等著他,你會幸福的。感情有的人來得早,有的人來得晚,相信真愛一定會在適合的時間到來,用心等。用心去愛。肯定的回答 有 但現在的社會人 都變的太實際了,所以...

這世界上還有真愛嗎,這個世界上有真愛嗎!?

真愛是有的,但是要靠自己去創造,因為愛情都是靠自己去創造的,因為愛情和命運一樣,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好好努力吧 真愛是包容而不是放縱 愛是關懷而不是寵愛 愛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單相思 愛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真正的愛情並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愛的人彼此心靈的相互契合 是為了讓對方生活得更好...

世界為什麼有錢這東西,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錢這個東西!如果沒有了錢會是怎麼樣!

錢的產生就是從以物易物慢慢演化過來的,交易的本身就是用自己有的東西換自己需要的東西,而有些時候我們有的東西不是那個有我需要東西的人要的,那麼我們要去換取他要的東西,才跟他交易,但是 那個有他需要的第三人又不需要我的東西呢?這個邏輯下就沒辦法換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了.所以就在人的生活中必須要有一種中介的存...